本文是一篇MBA论文,本文通过对行业及公司数据的收集整理,对 K 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情况进行较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其发展历程、经营情况、产品情况、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然后,运用宏观环境PEST 分析法、行业环境分析法对公司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通过 SWOT 分析明确了 K 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为下一步发展战略的制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 1 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作为农业生产中特殊和不可替代的生产材料,种子在生产过程中起著倍增效应,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要素。由于种子行业的巨大经济效益及其对农业方面的重要战略意义,使得全球各国均将这一行业置于突出位置,以期通过种业的突破来促进农业的飞跃。由于种子生产方式不同于其他制造业,不仅生产有赖于种植来实现,而且其生产、开发、销售以及售后等环节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与周期性,加之农业生产与种子产品存在紧密联系,所以业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国家农业方面的相关政策。鉴于种子产品同一般商品特征的差异性,使得种子业务管理与管理模式存在行业特殊性,而这一特殊性进一步加剧了种子业务研究的难度。

改革开放以来,种子生产开始实现专业化,公司化管理,在计划经济背景下,种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到 2000 年为止,国内县级之上的国有种子企业总数高达 2700多家,但是大部分企业属于地区性企业,实力不大、规模较小,与美国 1999 年先锋种子公司相比,国内种子公司销售总额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公司间的差距是巨大的。

自从 200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颁布实施,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种子市场逐渐由原来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垄断管理这一制度也被取缔,整个种子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创业浪潮。到 2011 年,国内县级之上的种业企业数量已超出 8600 家。

国务院在 2011 年出台了《有关加快现代化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指出作物产业是国家战略性和基础性核心产业,表明中国种业已开始步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在市场制度日趋完善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同时,落后企业逐步被淘汰或者兼并,先进企业渐渐发展壮大,种子市场集中程度不断提升,据统计,到 2016 年末,各种类型的种子企业下降至 3951 台,较 2011 年减少 54.6%;注册资本 1 亿元以上企业 298 家,占企业总数的比例的 7.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战略管理古来有之,但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是在 20 世纪开始的,战略管理理论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企业竞争中的广泛使用,得以不断积累,不断推进变革,目前己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在种业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由于行业特点的限制,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企业战略的含义方面,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如钱德勒(1962)、安索夫、迈克尔波特、明茨伯格等学者形成了不同的派,对于战略特有的整体性、发展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看法较为一致,但一直未形成明确的较为统一的定义。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战略管理形成的不同的观点,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十大派别,如斯坦纳(Steiner G A,1982)认为企业战略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战略的制定要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战略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使命目标,因此,战略的制定要根据企业的使命来制定,要通过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来完成,战略在实施中要不断的进行评估和控制。安得鲁斯(1971)对战略的构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战略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在战略的制定中要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SWOT 分析法是较好的一种。SWOT 分析工具由安德鲁斯(1971)首先提出,之后由维里克(1982)正式提出,SWOT 分析工具对战略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目前大部分企业在战略制定过程中,都会使用到 SWOT 分析工具,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来明确企业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美国学者约翰逊与斯科尔斯(2000)在《Exploring Strategy》中对 PEST 模型进行了阐述,PEST 模型由 P 政治(politics),E 经济(economy),S 社会(society),T 技术(technology)四维度构成,通过对这四个维度的分析,了解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能较为全面的反映企业所处的环境特性。

.......................

第 2 章 K 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2.1 K 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K 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经过公司上下的不懈努力,发展成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研发、服务和进出口业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国有控股种业公司。公司注册资本 43251 万元,拥有完整的种业产业链以及多种作物经营权,在种子行业中,首批被认定为 AAA 级信用企业,在 2013 年全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评选中成功进入前三甲。经过二十年时间的探索与发展,K 种业形成了多元化股权结构,并就企业体制改革予以深入推进,充分发挥出不同所有制形式与产权多元化所具有的优势,构建了合作、共赢的良好企业文化。此外,K 种业加大力度进行国际市场的开拓,与国际同行积极的进行合作与交流,同 KWS 公司、荷兰先正达等国际公司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发展成为全球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种业企业是 K 种业的发展愿景。

.......................

2.2 K 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K 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近些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公司高层将建设「三大体系」作为重点内容予以推进,一是进行产品研发创新体系的构建,围绕商业化育种的主旨,革新旧有育种思路和传统管理理念,提升育种的成功率及时效性。二是建立国际标准的全自动生产加工体系,按照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标准的规定,在实现全程质量控制的要求下,公司制定了完善的种子质量控制体系,公司已在甘肃、黑龙江、宁夏、内蒙、新疆等地区建设了拥有种子仓储库房、生产加工线的现代化生产基地。三是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随著公司在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仅黑龙江地区,公司建立的分公司与直营店就分别有 86 个与 46 个,有上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使得上述地区的市场得以实现直销直供,以全方位的终端服务为目标,突破传统的商业模式,使得便捷化的服务、统一化的价格得以实现,上述渠道的开拓使得公司得以直接沟通广大种植户,不断满足客户的新需求,进而进行新业务的不断开拓,发掘出更多的商业机遇,为 K 种业向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种子企业迈进提供助力。

K 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玉米种业生产为主,在发展初期,销售情况较好,但随著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家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销售下滑,此前为了扩大销售,盲目进行生产,存在产销不一致的情况,部分产品存在滞销的情况,由于种业的特殊性,为了降低库存,只能大幅降价销售,部分产品亏本处理。总体来说,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一般,销售滞后,发展动力不足,盈利情况尚好,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几年的销售年销售收入出现较大波动,2017 年预计在 15 亿左右,成本平均维持在 13 亿左右,2017 年利润预计在 2.4 亿左右。近两年业绩下滑的原因,K 种业方面认为是国家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种业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同时玉米收储政策取消等,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等因素导致的。

.......................

第 3 章 K 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 ·············· 34

3.1 公司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思路 ··············· 34

3.1.1 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原则 ············ 34

3.1.2 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思路 ············ 35

第 4 章 K 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42

4.1 企业品牌定位 ··············· 42

4.2 组织架构调整 ············ 42

第 4 章 K 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4.1 企业品牌定位

企业要想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不能只看重短期目标,也不能只为了销售而投入生产,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与服务意识,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营销战略。从现阶段情况看,许多企业过生重视眼前利益,服务意识淡薄,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服务战略意识,这样的企业将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简言之,品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怎样准确定位品牌,首先要全面把握企业的业务及能力,还要了解所处行业或领域特征,客观公正地了解发展优势与不足,准确定位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位置,这是品牌定位的先决条件,为合理制定品牌战略做好铺垫,并在品牌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

K 种业是一家在全国范围经营的大型种子企业,公司多年以来致力于甜菜、杂交玉米与水稻种子业务,业务领域以东北地区为主。近年来,公司在研发和育种等核心能力与隆平高科这样的种业龙头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东北区域的同行业中具有明显优势。客观地讲,该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并未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局面,营销与市场管理成为薄弱环节,进行改革已迫在眉睫。从前文中对企业能力进行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现阶段该公司在种业行业只是扮演了市场参与者的角色,但杂交玉米竞争优势较强。从整个发展局面来看,公司的品牌核心价值并未得到完全发挥,产品价值导向尚不明晰,再加上目前公司的营销能力较弱,因此市场营销成了制约品牌打造的一个缺口,所幸 K 种业的产品口碑较好,对品牌传播的贡献程度较大。

.......................

结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行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种子产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在目前政府大力发展、培养大型种业企业的政策支持下,种企必须高度重视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做好整体性布局,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赶在时代的潮头。本文针对 K 种业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 SWOT 分析反映出,K 种业目前内部优势在于品种优势、产业政策优势、营销队伍和渠道优势、决策效率优势等,内部劣势包括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管理体系不健全、运营生产成本、高加工能力不足等;K 种业面临的机遇主要为种业政策扶持力度大、杂交种子市场潜力及需求不断加大,育种技术的提高促进新品种开发等;其烕胁主要在于竞争对手强大,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质量标准不断提高,企业成本压力大,跨行业农资电商的进入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等。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企业现有资源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差异,以此为前提,对症下药进行改革。目前信息化建设、服务、品牌等因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司要把握住机遇,发扬优势,在市场竞争点中尽早布局,才能获得先发优势,进而赢得市场。

2、通过本文的分析得出,K 种业在战略上应致力于培育企业的独家品种,还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向其他业务项目,如完善营销模式、提高服务品质、优化生产流程,合理配置产业资源,即全面推行「育、繁、推一体化」战略。在资本运营战略方面,通过引进人才等手段,尽快提升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力,切实加快企业的股份制调整,吸引融资,利用品种权置押方式等等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融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企业跳跃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以资本运营来促进企业成长。

参考文献(略)


还有问题也可下方评论or私信我——编辑部的王姑娘

收集大家的问题,发文章来给你们解答!

文章——2019-1-4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