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一家人其樂融融的遊戲,腦海中就出現了小時候,和姐姐、弟弟、父母親在一起打撲克、講故事的畫面。有說、有笑、有鬧的場面依然清晰地留在了記憶里,感覺充滿了溫暖。父母已經離開我很久了,可是和他們在一起的溫馨畫面卻變成了永遠。剩下我們兄弟姐妹6個,互幫互助。想到這些,心中滿滿的都是力量和愛!

孩子在學期階段的思維形式主要是形象思維。所以幼兒更喜歡兒歌、圖畫、遊戲。進入小學階段後,開始慢慢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發展。因此遊戲是伴隨孩子成長的。比如:1到2歲的幼兒正在蹣跚學步,她就對走路感興趣。所以父母可以嘗試著用各種形式讓孩子去體驗走路給她帶來的樂趣。有一個遊戲叫:大腳小腳齊步走,遊戲玩法可以直接選在家裡,也可以在戶外鬆軟的沙地或草地上。父母和孩子脫了鞋,媽媽可以分開雙腳,然後把寶寶的兩個小腳丫放在媽媽或爸爸的大腳上,寶寶可以抱著媽媽或爸爸的雙腿,另外一個人一喊「開始」,大腳丫帶著小腳丫一塊往前走、向後退、畫圓圈等方式。這樣跟孩子互動一起走路可以消除恐懼心理、建立安全感,對走路更感興趣,促進孩子成長。而且親子雙方都會收穫開心和快樂。

其實每個年齡階段都有相應的遊戲可玩,親子之間在玩的過程中嬉笑打鬧,這樣可以通過遊戲玩耍創造更多的家庭積極情緒,積極情緒可以讓一個人更放鬆、更快樂,親情更濃。建立更加親密的親子關係。

遊戲本來是人在發展中很好的一種促進方式,可是現在很多家長是「談遊戲色變」,很多青少年放棄學業、沉迷於網路,影響了他的個人發展,同時導致家庭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但究其原因,願意沉迷於虛幻的網路世界的孩子,往往缺失的是家庭中溫暖的關係,缺失了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互動,有的是家長忙於工作忽略孩子,有的是親子教育中矛盾衝突重重。其實缺失的就是人際間的溫暖和愛的互動。

健康的家庭遊戲除了可以優化親子關係,很多遊戲也可以有目標地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比如:人際交往、自信心、耐心、好奇心、專註力、責任心的培養,從而促進其更主動地學習。所以建議家長做一個會跟孩子玩的可愛家長!

作者:趙玉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韋志中心理學網校系主任)


一家人在一起輕的蓉蓉的遊戲,這件事情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很讓人享受的過程,而他到底微博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提供更充足的信心,會對孩子的成長過程帶來多麼有意義的效果,我認為這些都只是附加值。其實家庭遊戲本身,能增進我們的親子關係,能通過這個遊戲,來讓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收穫快樂,我覺得這本身就是十分重要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對孩子的身心成長特別有好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孩子在今後活動中也不會怯場,我就經常和女兒互動,玩遊戲,並且和陌生人交流很輕鬆,不怯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