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說個人品牌 Chapter2

這篇文章有4000字,特別長特別長特別長,

正常人看不完,建議先收藏

對於個人來說,定位清晰對於求職、創業或在職場上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都大有裨益。但常會聽到有人說:「我不知道自己的定位應該怎麼做。」

定位的確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否則,企業就不會花大價錢尋求諮詢公司或廣告公司的幫助了。有沒有簡單易行的辦法呢?有。只是在使用它之前,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什麼是定位。

今天的開篇,我們來聊一聊定位理論是怎麼來的。

在定位理論到來之前,先後有三個時代:產品時代、USP時代(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獨特銷售主張)和形象時代。簡單介紹一下它們,就清楚為什麼會有定位了。

在產品時代,營銷人員的工作重點,是說清楚:「我賣的是什麼。」你銷售的是牙刷,就說:「這產品可以清新你的口氣,保護你的口腔健康。」

80年代末,我爸是拜託供銷社的人,才買到了彩電,他不在乎什麼品牌,是彩電就買,用了很多年才知道飛利浦是個品牌,這就是產品時代的特徵。

到了USP時代,你賣彩電,他也賣彩電,那究竟買誰的好呢?企業就要找出自己的產品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日本進口的顯示面板。」又比如:「堪比HIFI的音質體驗」。我家的產品,就是跟別人不一樣。

現代廣告行業的傳奇人物——奧美廣告的創始人奧格威,用一己之力開創了形象時代,他給服裝品牌C.F.Hathaway創作了一個「戴黑色眼罩的男人」,還給怡泉蘇打水設定出留著鬍鬚的紳士形象。形象時代很好理解,就是用一個人物形象,去演繹一個品牌,萬寶路廣告裏的那個牛仔也是這個理念的產物。

C.F.Hathaway「戴黑色眼罩的男人」

我們來總結一下這三個時代:

產品時代:我賣的是什麼?

USP時代:我的產品有什麼不一樣?

形象時代: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隨後,就是定位理論的誕生。為什麼會有定位理論?追根究底,是競爭。

最開始,有一個人做了款牙刷,拿到市場上賣,顧客有需求就找他買(產品時代)。後來,10個人看到賣牙刷這麼賺錢,各自做了不一樣的牙刷,譬如刷毛軟一點,刷頭有波紋結構之類的(USP時代)。再後來,100個人來做牙刷,要做100款不重樣的牙刷太難了,那就找不一樣的人來賣牙刷好了,你家找一個漂亮姑娘,我家找一個萌系小奶狗(形象時代)。最後,來了1000個人做牙刷,顧客徹底暈了。

因為競爭,定位理論橫空出世。

接下來,我們可以開始今天的正題了(今天的開篇,我自己都覺得挺挺囉嗦的)

Part.1

基礎要點: 心智資源 心智階梯 定位

第一個基礎要點

心智資源——消費者大腦裏已經有的認知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身處於嘈雜的商場裏,你不會注意廣播裏的背景音樂、兩位女孩在討論明星的八卦、一位媽媽手中的嬰兒在哭鬧……忽然間,有人在身後喊你的名字,聲音會稍大一些,但不至於超過廣播的音量,你還是立馬扭過頭,看看是誰在叫你。

你的名字就是「心智資源」,是深深地烙刻在你大腦裏的認知。在信息爆炸的環境下,大腦建立了一個防禦機制,把大量與你無關的信息擋在外面,但一旦它和你的認知相關,便會做出反應,像你的那次扭頭。

心智資源是消費者大腦裏對產品的認知,定位是把這些認知與品牌建立聯繫

澳洲奶粉一定會在罐子上印著「澳洲原裝進口」,因為媽媽們認為:澳洲=好奶源=安全,德國啤酒也總在強調產地,因為大家都相信德國人擅長做啤酒,法國的紅酒也是這個道理。男人總是拿出鑽戒向女人求婚,因為女人信仰鑽石能夠見證愛情。人們對產品的認知,就是心智資源。

人們總是在依靠已有的認知,在決策行動。

這就是為什麼我常常和客戶說:「不要試圖教育消費者。」,你很難把一款名叫「茉莉」的香水賣給男性,告訴他們這個產品有著陽剛氣息,「茉莉」這個名字和他對「陽剛」的認知不協調,不是做不到,而是成本太高。

調用消費者已有的認知,是性價比最高的做法

需要注意的是,消費者有羣體之分,不同的地域、年齡、性別、興趣愛好等因素,都會影響消費者的認知。豆花應該是甜的還是鹹的?這樣的南北之爭就是典型例子。

真有一羣男人會認為「茉莉」代表陽剛也不一定。

第二個基礎要點:心智階梯——第二個中國奧運冠軍是誰?

先問大家幾個問題:

許海峯是中國第一位奧運冠軍,第二位是誰?

阿姆斯特朗是首位登月人,第二位呢?

馬裏亞納海溝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溝,第二深的呢?

……

大多數人都只記得第一,而不記得第二,這是在信息爆炸的環境下,大腦建立的防禦機制。

試想一下,為聚會採購啤酒的你,走進了滿是商品的超市。貨架上有超過50款啤酒,你先把注意力放在國產的青島、哈啤和雪花上;想到朋友們可能偏好國際啤酒品牌,又開始猶豫選喜力、百威還是嘉士伯呢?最後你打電話給其中一位朋友,他說拿比利時啤酒吧,於是你拿走了幾打福佳白。

此時你的大腦,在做兩類處理,一是排斥信息,把不相關的聲音排除在外,在50款啤酒中的大多數都被忽略了;二是自動將信息簡化幾個類別:國產啤酒、國際品牌啤酒和更小眾的比利時啤酒。

在潛意識裡,對品類和品牌的排序,便是心智階梯。形象地說,心智階梯就是一個榜單上的排行,因為信息爆炸,消費者大腦的負荷太大,所以,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只記得榜單的第一名,這就出現了上文中「只記得第一,不記得第二」的情況。

第三個基礎要點

定位——劃一個圈,讓自己成為第一或唯一

前幾天,我又讀到一篇關於周慧敏繪畫作品的文章,文章的評論大致相同,多是:「女神的外表,藝術家的才華。」

連一位向來高冷的藝術家朋友也感慨:「長得這麼美,能畫出這樣的畫,真了不起。」我不知道放到整個藝術圈,周慧敏的畫藝術造詣是多高。但就「女明星」這個圈子,一定第一名。

定位,就是「會畫畫的女明星」,劃一個讓自己能成為「第一」或「唯一」的圈。

有兩個需要注意的點,有必要拿出來特別說一說:

1、最有利的定位,是搶佔一個空白的心智資源

我有一位廣告公司的同事,2008年轉行去做了占星師。她在經營不久後發現,顧客多是因為情感問題才來找的占星師的,諸如失戀的女孩、被逼婚的大齡女青年、苦惱於是否要分手的情侶……

她詢問了幾個愛好星座的朋友:「有沒有專攻於情感方面的占星師,給大家預測情感運程?」。她們都表示不知道,哪怕是狂熱的星座愛好者也一樣。在搜羅了近百個占星師的豆瓣主頁、博客後,她確信,「情感占星師」還是一個空白的心智資源。便開設了一個專欄——「12星座情感周運」,穩定在2萬左右的周閱讀量,給她帶來了源源不絕的業務。

空白心智資源,就是在這個認知的心智階梯裏,還沒有出現第一人選,還有機會輕鬆踏上第一名。如果大眾認為某某人已經是他們首選的「情感占星師」了,我的同事就成了跟隨者,沒那麼容易取得成功。

2、定位不是溫和地自說自話,是對競爭對手的打擊,要有重新定位競爭對手的能力。

這裡說一說定位的經典案例:安飛士租車。

在租車領域,一直落後於赫茲的安飛士,提出了「因為第二,所以我們更努力」的定位,他通過「第二」,把自己變成了唯一,並且重新定位了赫茲,第二需要更努力,那第一的赫茲會這樣努力嗎?

所以,你的定位,要有攻擊性,能在成為第一的同時,把競爭對手降到更低的位置上。

Part.3

借梯定位和對標定位,最適合個人品牌的兩個簡易定位法

很多人一說到定位,就誠惶誠恐,實際上,因為競爭範圍較小,個人品牌定位可以有取巧的辦法,尤其適合啟動階段,我稱它們為借梯定位法和復刻定位法。

借梯定位法:和人們心智階梯裏的第一名建立聯繫,提升自己的排序。

讀小學的時候,班上有一位學霸女同學,每次都是第一名,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我作為學渣,靠近她的成績都難,更別說超過。小學的考試分數,差個5分或8分,排名都會落下一大截,靠小聰明求生的我,每次向父母報備成績時,都會故作驕傲地加一句,這次我只比她差多少多少分,一次劫難就這麼飄過去了。

這就是借梯定位,把自己和第一名聯繫起來,人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你有挑戰第一名的實力,而提升你在心智階梯中的排序。

瑞幸不斷地透過媒體向外傳遞一個信號,新晉的網紅咖啡品牌瑞幸和星巴克是咖啡界的藍綠CP。還在2018年的5月,以反壟斷法的名義把星巴克告上了法庭,宣稱星巴克逼供應商「二選一」。關於二者對比的文章更是多如牛毛。

但瑞幸咖啡和星巴克真的在一個量級上嗎?在現階段,星巴克無論是門店數量,面積以及進駐城市是遠超瑞幸咖啡的,星巴克已經將進入三四線城市作為重點,瑞幸咖啡尚集中在一線。那麼瑞幸為什麼總是在叫板星巴克呢?

叫板第一名,是為了縮短和他之間的距離。瑞幸或許永遠搶不到星巴克的顧客,但是,加入大家都相信瑞幸有著僅次於星巴克的實力,在其他咖啡品牌和瑞幸之間,會傾向於選擇誰呢?

復刻定位法:一個字——抄!

同一個詞,會引發不同的品牌聯想:

譬如「性價比」,如果是男裝,我會想到「海瀾之家」;如果是3C,我會想到「小米」

譬如「百年老字號」,在北京,我想到「全聚德」;在天津,我會想到「狗不理包子」

譬如「安全」,深夜打車時,我會想到神舟專車;在選購汽車時候,我會想到沃爾沃

……

同一個心智資源,在目標人羣和購買場景發生變化時,聯想到的品牌也會隨之改變,其他品類已經被搶佔的心智資源,在你的競爭領域裡,有可能依然空白著。這時候,你就有機會復刻其他行業的成功定位。

我來說一個真實的案例。

案例:復刻「陝西家鄉味」成「閩南家鄉味」

沙茶麵是閩南的傳統小喫,用沙茶醬(也就是沙爹醬)做湯底,如果是堂食,可以自主選擇要加什麼配菜。我的朋友阿鬧做了一款袋裝沙茶麵,配菜是固定的,因為不是現做,口感並不好,差不多就是自熱火鍋和堂食的火鍋之間的區別。

本以為不會有人買它,但他的微店產品頁面顯示:月銷6000件。我問阿鬧:「你的客戶都是誰?不會是刷單的吧。」他說完我就理解了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銷量。

在外打拚的閩南人是阿鬧的主要顧客,閩南菜不像粵菜、川菜這樣的大菜系,離開了閩南地區,很難找到閩南菜餐廳,更別提沙茶麵這樣的地域特色小喫。很多閩南人因為離家較遠,想念家鄉的味道,就會買他的產品,儘管口味差一些,但也能聊以慰藉。

阿鬧是怎麼想到用「家鄉味」作為心智資源的呢?他對標了大學室友成功經驗。

他的大學室友九哥是寶雞岐山人,當地的特色小喫是擀麵皮,如果不是陝西人,一般分不清涼皮、麵皮、米皮、擀麵皮之間的區別,到了外地,統一被稱為涼皮。因為九哥在廈門時長期喫不到家鄉的擀麵皮,回西安後就開了個淘寶店,賣擀麵皮給異鄉的陝西人。阿鬧想,既然「陝西的家鄉味」能成功,為什麼不做「廈門的家鄉味」呢?

需要注意的是,復刻不是複製,需要根據你的目標消費者進行適當調整,譬如阿鬧的「閩南家鄉味」,在我看來,就做得比「陝西家鄉味」還要好。他把閩南人喜愛的「紅蔥頭酥」(把紅蔥頭切片後炒制、油炸,閩南人常作為香料使用)作為「家鄉味」的超級符號,在詳情頁中反覆出現,立馬勾起對家鄉味的回憶。

所以,你有看過哪些成功的案例?他搶佔的心智資源是什麼?你可以復刻嗎?你能做得更好嗎?

Part.3

思考題:唱片公司歌手做了潛水教練

我的妹妹跳蚤咚曾簽約過一家臺灣的唱片公司,在做一檔旅遊節目的主持人,她還是一名潛水教練,在全球的各大潛點都有潛水經歷,每年都有幾個月在馬來西亞的詩巴丹帶學員。她想在潛水遊這個版塊塑造自己的個人品牌,為用戶提供潛水教學服務,分析她的情況,你會怎麼給她做定位呢?

大果說個人品牌 Chapter1:啟動個人品牌的第一步,沒那麼複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