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問的就好比問唐朝和南唐是什麼關係一樣,沒什麼分別嘛,都是李姓建立的,然後就問是不是有血緣關係,其實是兩碼事的,毫無關係的兩個李氏,雖然都姓李,建立的國家都是唐。這個問題也是一個樣的,李廣和李廣利就是如此。

李廣難封,相信大家都比較聽過了解一些,說的就是飛將軍李廣封侯的事,就是封不到侯爵。李廣是漢武帝時期的其中一員大將,漢武帝時期可謂人才濟濟,軍事方面尤為突出的莫過於衛青霍去病了,此外還有李廣、公孫賀、李息等等,由於衛青霍去病的光芒太耀眼了,遠遠蓋住其他人,因此,別人想要有如此的功績可謂是難上加難了。

李廣本身統兵打戰來說,是存在很大問題的,與他同時期的程不識就說了,李廣治軍簡便易行,然而敵人如果突然進犯,他就無法阻擋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樂,都甘心為他拚命,因此李廣對付匈奴就很容易導致自己的士兵全部戰死,最後一次大戰,即漠北之戰,由於迷路,沒有參戰,而衛青霍去病卻重創匈奴封狼居胥而返,由於自己過錯最後自殺。李廣的兒子中有三個,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幼子李敢,長子有兒子李陵,就是投降匈奴的那個,次子沒有子嗣,李敢一兒一女在巫蠱之亂中也被殺害了。

李廣利,是衛青霍去病李廣死後才出現在史書上的,還是有賴於他的妹妹得到漢武帝寵幸,並生下一子,就是昌邑王劉髆,因此成為皇親國戚。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他和李廣並沒有任何關係了,他發跡於公元前104年,後西征大宛,獲得大量的汗血寶馬,從而得以威震西域。

前面說到李廣的孫子李陵,他在公元前99年投降匈奴,被漢武帝夷滅三族,如果李廣利和李廣是有關係的話,這時候就已經會受到牽連,即使不死也得掉層皮了,可他沒有,期間李廣利也帶兵與匈奴作戰於天山,殘勝而歸。公元前90年,李廣利由於和丞相劉屈氂參與立儲之事,後劉屈氂被漢武帝殺死,而李廣利由於在外作戰,妻兒老小被逮捕入獄了,李廣利因此亂了陣腳最後投降匈奴,李廣利被漢武帝族滅。

可見兩人不是有血緣關係的,都只是姓李而已,還都是漢武帝時期的人物,不過一個是前期,一個是後期,再者,李廣利投降匈奴一年後就被殺害了,而李陵在匈奴一直活到公元前74年,熬死了漢武帝的接班人漢昭帝,兩人在匈奴共同起碼又有一年時間,如果有關係,李陵也會救李廣利的,不可能看著他眼睜睜的就這麼被殺,說明兩人更沒有關係了,只不過同朝為官而已,就不用說李陵的爺爺了。

所以說,李廣是李廣,李廣利是李廣利,名字雖然相近,卻是不同家族的李姓,生活的時代也不同,雖然是漢武帝時期,但是一前一後,子嗣方面也不見有何同族同脈的舉動,因此來說,我是我,你是你,不一樣的我,不一樣的你,別看我名字相似,哪怕是同名。


漢將李廣和李廣利同為漢朝武將,名字差一個字,二人命運卻不相同。首先李廣歷三代: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在漢武帝就是劉徹中早時期己經為將,而李廣利則在其妹妹李夫人得寵時才被漢武帝器重,因欲攻打貳師城而被稱為貳師將軍,此時己到武帝中晚期。兩個人死的時候差三十年,李廣則是靠軍功封賞一步步做到中丶高級軍官的,李廣善射箭,屢建奇功,歷大小戰陣無數,匈奴談之色變 ,李廣名聲那麼大卻因為政治覺悟太低,加上運氣也不太好,始終沒有進入權力核心。

而李廣利在妹妹庇護下才得以嶄露頭角,隨有戰功,卻不入流,唯一同李廣有相似之處就是都被匈奴俘虜過,李廣在被匈奴押解過程中,先是假死,而後奪馬而逃回本陣,而李廣利被俘後卻投降了匈奴。

李廣晚年隨衛青出擊匈奴,因迷路而羞愧自刎,李廣利呢後來還娶了匈奴單于的妹妹,後來仍免不了被殺的命運!總之李廣將軍忠貞不二,視名譽勝過生命卻生不逢時,而李廣利趨炎附勢,參與奪嫡失敗,全族被殺,自己也落得個客死他鄉。


李廣和李廣利是兩個沒有半毛錢關係的人物。

首先來說李廣。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舉侵入,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參軍抗擊匈奴,因為他善於騎射,斬殺敵人首級很多,所以被任為漢朝廷的中郎。李廣曾隨從皇帝出行,常有衝鋒陷陣、抵禦敵人,以及格殺猛獸的事,文帝說:「可惜啊!你沒遇到時機,如果讓你正趕上高祖的時代,封個萬戶侯那還在話下嗎!」李廣大器晚成,懷才不遇,是因為生不逢時。文帝時期以安撫懷柔的策略對待匈奴邊境問題。所以無用武之地,景帝時期平叛七國之亂終於一展抱負了,被任命為邊關鎮守。到漢武帝時期真是施展抱負的時候,無奈強中自有強中手,衛青霍去病雙子星座所向披靡英勇無敵,武帝當然要重用強人。李廣也有幾次大規模出使匈奴的經歷,但都因為立功心切,犯了孤軍深入的同樣錯誤!最後一次與衛青一同出戰匈奴,因為不服氣衛青的安排又大敗,無奈自殺了。另一方面講,是性格的使然。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宰相肚裡能撐船,李廣說白了是有勇無謀,"粗百餘而智不足",像張飛一樣的人物。所以初唐四傑的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到,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利就更次了,李廣利的發家是因為他的姐姐李夫人被漢武帝專寵時期(陳阿嬌,衛子夫,李夫人,趙勾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所以李廣利當時也得漢武帝重用,但是能力平平,對待幾次出征匈奴也沒有多大建樹,但收復西域幾個小國,可以說小有功績!

第一李廣和李廣利都是漢武帝時期的將軍,都對匈奴作戰過,李廣利知名度不如李廣。李廣的威名讓匈奴人聞風喪膽,被稱為「飛將軍」,李廣雖然戰功顯赫,可封候的願望沒弄實現。但是二者沒有血緣或姻親關係。

第二,二者結局不同,漠北之戰時李廣跟隨衛青出征,漢武帝答應李廣讓他做前鋒將軍,暗中卻以李廣年齡大命不好囑咐衛青不要委以重任。最後衛青讓李廣繞道遠行則擊匈奴,李廣最後迷失方向,最後不願再面對刀筆吏刎頸自殺。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妾李夫人的哥哥,靠裙帶關係上位的。他一生多次帶兵攻打匈奴戰績平平。最後一次葬送漢家七萬兒郎,戰敗投降匈奴,一年以後被害而死。


李廣與李廣利的關係為兩個人都是漢武帝時期的將軍,但是這兩人並沒有血緣或者姻親關係。此外,李廣是漢武帝前期的將領,李廣利則是漢武帝中後期的將軍。李廣利優點挺明顯,缺點也挺明顯。


沒有什麼關係,只不過是兩個人都姓李,名字有些像罷了,李廣是一名勇將,被稱為「飛將軍」,而李廣利是借著姻親上位,也沒什麼大的能力,喪師辱國,人稱「貳師將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