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批為神棍。因為我的任何一篇文章都在講理念。不論我如何苦口婆心的解釋這是繞不開的內功基礎,但多數人仍不會買賬。當然,認識上不願買賬的人,通常都會去市場里拿真金白銀交學費。

我以前之所以不怎麼談交易技術,首先是覺得只要內功練好了,用什麼技術無所謂,草木竹石均可為劍;第二是因為我用的技術原理很LOW,怕說出來之後不利於我裝B,人家都會嗤之以鼻:本來以為像你這樣談玄說妙的怎麼也得用蒙特卡洛搜索樹吧,結果只是一堆加減乘除。

儘管我依然在用很LOW的技術,但如今已經不再自認為很LOW了,因為我已經徹底確認:一個很LOW的東西照樣可以很有效的解決問題。

這個觀點的最終確立來自於對彼得菲的感觸。前幾天剛寫了篇文章《<盈透老闆彼得菲的革命發家史>讀後感》,但裡面並沒有談到,近幾年彼得菲又發明了個神器----概率實驗室,堪稱盈透證券區別於其他券商的又一大競爭力。正如他自己所說:這是一個不藉助複雜數學模型,任何高中生都可以理解的方法。

既然如此,我暫時撕下神棍的標籤,實打實的羅列一些經我多年驗證有效,而任何初中生都能理解的交易技術。

(1)交易品種

我們為什麼要交易這個品種?也許這是很多人都沒想過的問題。比如新手進入一家操盤公司,師父帶著做歐元,他就理所當然的做歐元,而不會去想為什麼做的是歐元而不是別的。

做交易從挑個好的品種開始,事半功倍。

通常EA被俗稱為智能交易,它智能在哪裡?首先就智能在能幫我們挑選最好做的品種。

「魚池理論」也許大家都聽得耳朵長繭子了,抱歉這裡再次老生常談:選一個魚儘可能多的魚池,要比練好釣魚技術重要得多。一定要選收益最輕鬆化的品種,一定要找最弱的對手來打。

如何定義「最好做」,每個人有不同的標準,對我來說有兩點:

① 單根K線波動幅度小,但多根K線加起來波動幅度大。(或理解為平緩而有趨勢)

如果做錯了,短期內來得及止損,且止損幅度小;如果做對了,盈利空間大,且盈利儘可能少的回吐。

例如一波20000點(本文定義以小數點後第三位報價為一個point)的趨勢,在一根K線內就突然走完了,那我們簡直沒機會介入;如果它平滑的分布在上百根小K線里慢慢發展,機會就很多,就算做錯方向也有足夠的餘地出逃。

② 跳空幅度小。

跳空屬於不可抗力,在跳空面前止損位置無效,一切以跳空價為準。所以跳空幅度大的品種具備不可估量的危險性,務必遠離。

那如何找具備這兩種優秀品質的品種呢?要麼EA檢測,要麼手動統計,要麼眼神觀察(凡下文所提的「量化」即通過這三種途徑,視個人喜好和能力而定)。

(2)均線

均線恐怕是演算法最簡單的指標了,簡單到讓人懷疑它真能幫上忙嗎?實際上我認為它可稱為返璞歸真的一大神器。

我對均線的用法是:大勢上追漲殺跌,小勢上摸頂抄底。

說具體些,如果要做多,那之前均線必須持續一段時間平穩的上升,但開倉價格一定要在均線之下(即雖順大勢,但搶個價格佔便宜的回調),這樣即便是做錯了,由於介入價格便宜,止損也受的損失少。

不過這招也經常失靈,例如當均線參數比較大時,反應遲鈍,當價格回調時,你並不知道是真的價格回調,還是行情徹底轉勢。

那麼有解決方法嗎?我這有三個:

① 看均線的斜率。如果斜率越來越陡,則表示趨勢還沒完。

② 看價格碰不碰均線,如上文例子,做多時價格在均線之下,表面上看是搶到很佔便宜的價位,但從此價格再也不抬頭了,一路向下就糟糕了。所以不但要搶佔便宜的價格,還要看它回不回來碰到均線,以判斷行情「叛沒叛變」。

③ 多條均線監控。例如設置大小參數兩條均線,大均線初步定位大方向,小均線較靈敏,用以判斷行情是暫時回調還是徹底叛變。

(3)布林帶

又一個簡單又有效的神器。布林帶的核心演算法是標準差原理,它能彌補均線所涵蓋不了的一些東西。

布林帶有很多種用法,開倉的話我只用其中一種功能:當布林帶收窄到一定程度時,大行情就該來了。

可以這麼理解:市場不可能永遠不波動。其實這就是一種陰陽變換(在本文里我儘可能少用這種神棍辭彙),或者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要麼就乾脆理解為人的一天不會永遠保持一個狀態不變,會有精力充沛的時候,會有疲勞睏倦的時候,當你困極了的時候,你就該睡覺了,當你睡足了的時候,你就該精神了,舒展筋骨了,鬧騰了。

於是有兩個問題需要處理:

① 怎麼定義收窄,多窄算窄?

可以去量化出一個固定布林帶寬度,在此寬度下發生大行情的頻率最大(注意其中並沒有因果關係,並不是說大行情是布林帶收窄的原因引發的,只是說市場不可能是一潭死水,趨勢會從布林帶收窄時發起來,但不是「引發」),以此來定位此品種的秉性。其實這樣已經足夠做到盈利了。

當然還可以更先進一些。因為再穩定的品種,脾氣也會多變,例如XAUUSD在2013年4月中旬的單根K線波動幅度是現在的十幾倍,那麼用自始至終的固定寬度肯定會錯失很多機會。所以可以用動態比例來計算合適的布林帶寬度。

定義:如果當前布林帶的寬度窄於之前1000根K線的總波幅的1/10,則視為當前產生大行情的恰當的布林帶寬度(這些都是打比方,真正的歷史K線相關程度的根數和布林帶寬度佔總波幅的百分比都需要自己去優化尋找)。如此,這個布林帶的寬度就是一個隨著行情變化而隨時貼切的動態數值,寬窄都是按比例定的,當行情被拉伸的很大的時候,即便是很寬的布林帶,經計算後會發現其實是能產生大行情的「窄帶」。

② 面對即將到來的大行情怎麼操作?

當布林帶收窄時,將要產生大行情是八九不離十的,而此時行情相當於進入了微幅震蕩期,往往多空信號交織出現,我們不知道行情將要向哪個方向發展,所以就按紀律分別開多空倉就好了。最後是必然會有一個單止損的(由於在布林帶收窄時發生,因此止損幅度其實很輕微),但另一個單通常能吃到大魚。

(4)黑天鵝

對付黑天鵝沒有本質上太好的辦法,正因如此才會被稱為黑天鵝。我有兩個方案可以盡量的減少損失:

① 選歷史上黑天鵝次數少、每次黑天鵝受影響小的品種交易。由於我們會設止損,所以黑天鵝到來時波動再大也不怕,怕就怕直接跳空,止損作廢,這就又回到了「選魚池」問題,不贅述。

② 階段性取出盈利。

以前我是不願意這麼想的,總覺得取出盈利就會影響利滾利。

不過後來改變看法了,一來出自於對不可抗力的恐懼,誰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事呢,不論賬戶滾到多大,都是賬面數字,如果遇到不可抗力,一朝被打到解放前,那就全白忙了;再者,肯捨去利潤的最大化,才能得到落袋為安的踏實,比如本金一萬塊。賺到兩萬塊,然後取出一萬塊,那以後不論發生任何事都能承受的起。

電影《華爾街之狼》里,老司機經紀人對初入華爾街的青澀男主角有一番經典開示:

「你唯一的任務就是端肉上桌。這遊戲什麼規則?把客戶口袋裡的錢轉移到自己口袋裡。」

「但同時也能讓客戶有錢掙,那每個人都能有所獲利,對嗎?」

「錯!華爾街規則第一條:如果有個客戶在股票8塊的時候買入,然後漲到16塊,他高興壞了,想馬上兌換現鈔,拿著錢回家,你不能讓他這麼做,因為那樣掙錢就成了真的。那該怎麼辦?你得推薦另一隻股票,把掙來的錢重新拿去投資,然後再繼續,他每次都會這麼做的,因為他上癮了。然後你就一直繼續這麼做。與此同時,他覺得自己變得超有錢了,話是沒錯,是賬面上的錢,但你我這些經紀人拿到的傭金可是實打實的鈔票。」

所以,各位交易者們,掙錢跟有錢的區別,明白了吧?

(5)策略活躍期的周期

任何系統都有活躍期和寒冬期,說白了就是一陣一陣的。

活躍期時誰都能賺,例如一個善於抓做空趨勢的策略系統,正好趕上一波持續的以年為單位的空頭趨勢,你會以為你無敵了。實際上這是錯覺,只是剛好躬逢其盛適合你策略的行情而已。等寒冬期一來,利潤全部回吐乃至陣亡。

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你的系統在寒冬期是什麼樣子。別說「我的系統沒有寒冬期」,那是你研究或經歷的樣本還太少。如果恰好只研究了活躍期的表現,當時你有多高興,就代表了未來有多不幸。

那多少的樣本才足夠反映策略系統的全貌呢?至少要看到過寒冬期的表現才行。更保險的方案是看過幾次活躍期--寒冬期--活躍期--寒冬期的輪迴,才算真正了解你的策略有多少斤兩。

盈利的保障其實就是活躍期賺的錢補平寒冬期賠的錢後還有盈餘。

在寒冬期賬戶資金如果能夠保持原地踏步,或者少賠,都算是很厲害的系統了。

(6)最慘情況

很多人爆倉是因為倉位過重,倉位過重是因為不清楚自己的策略在歷史上的最慘表現。

最慘表現即指的「最冷」的一次寒冬期。

設計策略系統時,一定要知道系統在足夠樣本的歷史上的最慘表現能到什麼程度。

比如我回測十年的數據,得出按照此套策略歷史最慘累計虧損過50000點,那麼就把開倉手數算成可抗300000點虧損的級別,相當於能扛住六倍於歷史最慘情況的風險才會爆倉。這樣心裡有個數,知道多大的虧損對應著多大的風險程度。

(7)準備金

賬戶的增長主要靠複利的力量,說白了就是賺出來的利潤合併進本金,形成新的更大的本金,在風險不增加的情況下,可以提高交易手數,賺同樣的點數,就能對應更多的錢。

拿alpari MT4的xauusd舉例,開倉手數=【當時凈值*槓桿*10】/【(1000*當時匯率)+(可抗點數*槓桿)】

其中除了凈值,其他都是常數(匯率是小數點後幾位的事,影響微乎其微,可當作常數看待;可抗點數是根據抗壓測試得出的常數,相當於(6)裡面說的300000。)。因此當凈值增加,手數相應增加,實現了複利。

雖然可抗點數已經是一個極為安全的保障,但我仍然希望賬戶的抗壓能力隨著盈利的產生而越來越強。

因此定了個準備金制度:當因為某筆盈利導致凈值創新高時,那麼把此筆盈利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和原本金相加作為新的本金計算新的(更大的)複利後手數,另一部分作為準備金留在賬戶里不動。準備金不再參與將來的交易(即剛才公式里的「當時凈值」要把準備金排除在外),永遠守衛在賬戶里以備意外大回撤時不傷及賬戶元氣。

每次凈值創新高,都會撥出準備金,準備金越積越多,賬戶的抗風險能力也就越來越強。

(8)浮虧止損

浮虧時的止損肯定要有一套規則,但不要定成個死數,因為那是人的主觀,要以行情形態來定止損。

比如有時才浮虧一千多點,但已觸發了所有止損條件,即應止損。

而有時已經浮虧上萬點,卻要扛著。因為我規定價格衝破布林帶是其中一個止損條件,只要反向沒衝破布林帶,哪怕此時布林帶很寬,達到上萬點,也不應止損。

當布林帶很寬時,意味著:

① 要麼行情正在朝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無需考慮止損。

② 要麼行情進入震蕩期,那就讓它震去吧,沒準震完了行情是朝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呢,就不用止損了,如果是朝不利的方向發展,再止損也不遲。

總之,嚴格執行策略規則,但規則本身要靈活,隨需而動。

(9)浮盈止損

平倉是一門極為重要但極被忽視的學問。不管行情多好,哪怕所有人賬面上都浮盈過,但最後現實中真正賺到錢的人總是少數。

個中緣由很簡單:當行情一往直前時誰會平倉(一直賺錢憑什麼平倉)?當行情回調時誰願意平倉(總想等發生奇蹟再創新高)?當行情全部回吐時誰甘心平倉(都不想白忙一場)?結果都在賠到底兒掉時爆倉。這就是大多數交易者的真實寫照。

因此,我們必須意識到:一定要在浮盈時去考慮平倉問題才行,否則就沒有別的機會盈利了。(自古英雄急流勇進的多,得以善終的少。)

通常我在不同的情況下分別採用三種止損方法來處理浮盈時的平倉。

① 追蹤止損。

核心指導精神:避免已經吃到的利潤回吐,開疆拓土的同時守住每一筆成果。

難點是追蹤的尺度不好把握:

如果追的太緊,稍有個反彈小毛刺就被平倉了,如果接下來是大趨勢,那就太可惜了,導致本應該賺到的錢沒賺到。

如果追的太松,又失去了追蹤的意義,導致大幅浮盈被回吐。

那如何把握尺度?量化去唄。

在說②和③之前,必須講清楚盈利和虧損、以及偶然和必然的辯證關係。

經過長期觀察,我總結了典型的虧損系統和盈利系統具備的相呼應的特徵。

虧損系統:

勝率非常高。

長時間保持增長。

盈虧比很低,通常一筆虧損能回吐之前的數筆盈利。

偶爾一次或幾次大回撤,賬戶資金一朝回到解放前乃至於虧損出局。

結論:虧損系統的全部努力用在怎樣全力賺錢,然後葬送於偶然的虧損(偶然虧損是必然發生的,不論之前輝煌多久)。你可以連續盈利一百次,但被市場掃地出門只要一次就夠了。

盈利系統:

勝率相當一般。

長時間賺賠相抵,不溫不火、半死不活的。

盈虧比很高,通常一筆盈利能收復之前的數筆虧損。

偶爾一次或幾次盈利,使賬戶資金上到一個新的台階,然後繼續長時間的原地踏步,等待下一次上台階的機會,但幾乎沒讓資金回到過前一個台階。

結論:盈利系統的全部努力用在怎樣避免虧損,然後成功於偶然的盈利(偶然盈利是必然發生的,不可能永遠抓不到好牌)。抓到壞牌的時候扛住別死,只要堅持不被清出局,總會有抓到好牌的一天。

所以說:虧損的系統往往是輝煌於平常,虧損於偶然,最終失敗於必然;盈利的系統往往是乏味於平常,盈利於偶然,最終成功於必然。

其根本原因在於虧損函數永遠比盈利函數陡峭!(這話又顯得神棍了,說正常些有兩方面:1、任何交易規則的獲勝優勢一定會設計成嚴格低於50%;2、100塊錢賠到80塊錢是賠了20%,但從80塊錢再賺回100塊錢卻要賺25%才行。)

這就決定了虧損永遠比盈利容易。你會發現做著做著,平衡就傾斜於虧損一方了。就好像把球放在斜坡上,如果不盡量給它上坡的力,它很自然的就會往下滾。

因此不要小看原地踏步,100塊錢的平地起步要比80塊錢的逆流而上更佔優勢。

當我們不再期望把市場當提款機了,而接受從市場艱難的摳出錢來才是常態,才會真正開始賺錢,並從患得患失的輪迴中跳出來。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就是正確定位生存與發展的問題。

把全部精力用在發展上,就顧不上生存了,該生存的時候還專註於發展,就是要命的節奏;把全部精力用在生存上,該發展的時候還專註於生存,雖然會錯失很多發展機會,但至少能活著。

而只要能活著,就一定會有發展的機會!

拿五子棋舉例。絕大多數人的思維都是「我要贏,我要想盡一切辦法先連成五個子」。這固然沒錯,但我通常反著來:完全不想自己的棋,唯一的招數就是一門心思堵對方的棋,除了堵就不幹別的,對方兩個子我就堵,在主觀上我自己的棋的唯一功能就是用來堵別人的。

但完全不想自己的棋,不代表客觀上就沒有棋,往往是堵著堵著別人,自己的棋就恰好連成一線贏了(而這種恰好是幾乎每次最後都必然發生的)。不主動發展自己的棋,雖然會錯失很多機會,但最終往往卻能贏。

原因是結果不是輸就是贏(暫不考慮和局)。想贏,有兩條路:1、直接奔著贏去,全部精力用在把自己的棋走贏,但如果別人奔的更快,別人就贏了;2、排除一切輸的因素,說白了就是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對方贏,只要不輸,耗到最後總能贏(除非跟對方棋力相差太遠,堵也堵不住)。

在智商相等的情況下,第二種策略路數的成績要遠遠好於第一種。

這就是在有限的智商資源下,選出最優策略。注意最優並不等同盈利最大化,而是與自然規律一個最接近的契合點。

所以善交易者不會追求盈利最大化,只把盈利當成是控制虧損時的意外所得。

就好像一個格言說的:幸福如果作為生活的副產品,是很棒的一個東西,但把幸福作為目標來追求,只會導致災難。

那麼如何把這種精神貫徹落實在策略中?下面說②和③。

② 知足止損。

核心指導精神:歷史累計虧損嚴重時,只要浮盈填平虧損馬上平倉,見好就收。哪怕不開疆拓土,但已經收復的地盤一定要守住。

你要知道之前面臨著多麼糟糕的現狀,而此刻浮盈已經收復失地了。行情隨時可能回調讓你弄巧成拙,賬戶底子薄,沒有一搏的資本,而市場此刻已經給你機會了,當下就可以解脫讓你坐立不安的深度虧損,還要啥自行車?此時不是圖進取的時機,謹防人心不足蛇吞象。

對於之前的深度虧損,補平虧損永遠比盈利重要,還是那句話:「100塊錢的平地起步要比80塊錢的逆流而上更佔優勢。」

③ 報仇止損。

核心指導精神:歷史累計虧損輕微時,浮盈填平虧損後,把止損設在收復失地處,然後繼續擴大戰果。

此時填平虧損依然是第一要務,但由於之前失地並不嚴重,所以可以捎帶進取些。

舉個例子:賬戶累計虧損了5000點,這並不是個很可怕的程度,因為即便是超過10000點的浮盈幅度也很容易達到。比如規定當浮盈達到10000點時,把止損設在盈利5000點處,這樣最保守結果也相當於收復失地了,沒有後顧之憂了,接下來就交給追蹤止損去擴大戰果。

但如果行情偏偏在浮盈9999點時回調,還沒設報仇止損,後來變浮虧了怎麼辦?你會不會想:「還不如在浮盈9999點時平倉呢,不但能收復失地,還能盈利4999點;要不然就在盈利9999點時設報仇止損,至少結局還能收復失地。現在倒好,哪個機會都沒抓住,浮盈變浮虧了。」

其實是不應這麼想的。因為:

1、報仇止損方案的前提是在前塵舊賬比較輕微時執行的,收復失地並不難,我們應該積極擴大戰果,即便賭輸了也不怕,畢竟還有資本一搏,跟知足止損所處的窘迫境況不一樣;

2、浮盈達到10000點時設報仇止損,是經過龐大樣本所優化出來的最恰當位置(當然10000也是個舉例用的假數),實現的是全局最優結果,但局部的戰敗遺憾總是有的,不能什麼都想佔到。

總結②和③,本質上是一種「台階法」的資金管理。只要資金上了一個台階,極力避免回到以前的台階,寧可不上,也不能下,有如象棋里的拱卒,要麼不動,動就只進不退,哪怕每次只前進一小步,加以複利,前途無可限量。

總結整個浮盈止損,其實就是各種設止損技巧的優先層級:

1、虧損嚴重時,只求收復失地。

2、虧損輕微時,先求收復失地,再求擴大戰果。

3、無虧損壓力時,積極開疆拓土,但務求落袋為安。

友情提示1:什麼叫嚴重,什麼叫輕微,需要自己去量化出使策略發揮最大價值的分界點。

友情提示2:虧損最好不要以資金計,因為賬戶會充值取款,如果是基金賬戶,錢更是隨進隨出,所以把累計虧損的錢換算成點數才能反映策略的真實情況。

把以上這些方面綜合起來,基本上就是一個安全盈利系統的實現方法的概貌(包括但遠不限於)。

如果此文大家能讀到這,應該可以認識到不論怎樣想繞開理念談技術都是不可能的,技術是理念的具象化,實則二者本是同一個東西,誰都無法獨立存在。

但既然早說了要撕下神棍的標籤,結果又犯了老毛病,恐招人煩,就此打住。

已宣少句義

為始立方隅

其間理非理

妙辯於余處

作者:泰友虔 來源:韜客外匯論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