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前,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演員翟天臨在春晚舞台上的小型演出中飾演了一名「打假」警察。出乎意料的是,他後來被質疑論文的抄襲,博士學位注水。輿論批評和指責了翟天臨學術不端行為。 翟天臨承認他「誤入錯誤的方式」,「虛榮和僥倖心讓我迷失了自己。」在他的道歉信中,他說這是他的不端行為。 「讓學校的聲譽受到打擊,學術氛圍將受到影響,公眾的信任將會失望。」

當事人承認錯誤總比不承認錯誤好。然而,學歷造假現象由來已久。翟天臨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因此,除了要追究舞弊者的責任外,還必須檢查高校管理中的缺陷和漏洞。儘管近年來,高校在學術評價和人才選拔方面不斷強化質量壁壘,其中大部分是可以根據過程公平選擇的,但學術評價中的腐敗和懶惰並未完全消除,甚至出現了「漏網之魚」如翟天臨等現象。基於此,輿論也普遍呼籲高校加強管理,誠實守信,學術底線,維護學位的尊嚴,以贏得社會的尊重,支持國家的未來。

要消除學術造假,必須同時從這兩個方面入手,才能取得成效。

就明星博士而言,我認為重點應該是「博士」,而不是明星。作為學位的最高層次,有一個特殊的要求,不僅要有高強度的技能,而且要有高的理論水平。也就是說,不僅知道怎麼做,而且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根據這一要求,具有良好演技的明星,儘管有較好的藝術實踐經驗,但往往缺乏理論素養,局限於各種條件,在一定意義上也很難在這方面進一步研究。明星演員不必要求太高,他們可以成為一個好明星,但不必有「博士」頭銜。電影、戲劇、音樂、藝術等學科的博士學位應是以理論研究為基礎的高層次學術人才。如果這種觀點是可取的,那麼藝術院校應該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如果你想戴皇冠,你必須接受它的重量,並始終保持你的博士的學術「品味」。

有許多學歷造假,因為現在的社會僱用的學歷太多,教育程度越高,找工作越容易,晉陞機會也越多。在過去,有許多學士學位具有假學歷。如今,他們是假大師和假醫生,且出自名校名院。事實上,人的實際能力和水平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並不完全取決於學歷。僱用人員仍然需要關注實際績效。學歷造假現象頻繁發生,要求社會就業標準恢復到正確的能力和政治誠信標準。

回歸翟天臨的學術不端有社會原因,但其「錯誤」主要來源於人生觀的「喪失」。他能向社會道歉是件好事,但為了有效地消除學術造假,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需要處理。小編記得幾年前,一位南開大學的博士被發現抄襲了他人的論文。經過仔細的調查,大學取消了他的學位證書。這大大維護了學術尊嚴,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翟天臨論文的剽竊和博士學位的流失問題嚴重到何種程度,有關高校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查和處理,使不良事件轉化為好事件,維護學術文化的尊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