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氣數已盡,南明皇帝無德盡失民心。臣子不忠,無論如何改變,終究回天乏術。因為臣民早已受夠了奉養朱元璋的子孫。


最大的問題是:史可法怎麼不自己當皇帝?而去孝忠已經滅亡了的明朝?就算恢復了大明王朝,史可法最多封一個大將軍,個人封個侯爺,這樣一來下面的跟班就沒有什麼前途了,但凡有點想法的人都不會為他賣命,所以他的武裝力量不夠強大,最終敗了。如果他提出建立一個新的史家王朝,跟他乾的人都會封王侯將相,畢竟是為自己打天下,保證他們個個爭先,出謀劃策,以一當十,無往而不勝!


如果史可法採取「聯寇滅虜」的政策,再把討好滿清的財物送給李過、李定國的話,那麼,結果就只有一個:南明弘光朝廷一定會置他於死地,史書上也肯定會把描寫成十惡不赦的大奸臣。

這是因為南明統治者囿於正統的偏見、階級的仇恨,視大順、大西農民軍為流賊巨寇,恨之入骨。滿心幻想著清軍蕩平流賊,搶掠些財物美女,自然就返回遼東去了。再不濟,也就是弄個南北朝罷了。所以,南明弘光朝廷根本就不考慮滿清渡江來消滅自己的問題,舉朝上下對滿清和吳三桂都是一片讚譽之聲,一心一意地「聯虜平寇」,史可法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

試想史可法會"聯寇滅虜"嗎?他要有這樣的思想,絕不會在揚州一籌莫展,束手就擒的。


那些白道黑道都來的官僚,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剋星。顧炎武的聖安本紀記錄馬士英手下的官吏通過盤剝百姓巧取豪奪居然豢養了10萬打手部隊,而清軍入關的八旗鐵騎總數才6萬,馬士英居然對此行為大加褒揚。馬士英手下打手無數,實在駭人聽聞。江南的老百姓賣兒賣女去逃荒,人間天堂,變成了人間地獄。 馬士英是明末那個時代的產物,明末那個時代的基本特徵就是賄賂公行黨爭劇烈,朝廷中,不問是非善惡只看是不是自己人,早年馬士英曾經因為挪用公款打點上司,受到處分,是明末那個時代給予馬士英飛黃騰達的機會。馬士英的情商非常高,能夠籠絡了很多好朋友,非常適應那個年代不分是非曲直的特徵,從而將明王朝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他大肆迫害羅織罪名迫害,濫用權力是它的基本特徵。 看一看明史中明朝對西方的戰爭。就知道,到底清朝是退步還是進步?馬士英阮大鋮當時在方國安的部隊中 ,渡錢塘江後不久,在馬士英等人的唆使下,這個超過10萬人的部隊不戰而降,並且扣押了魯監國朱以海,方國安和馬士英準備把魯監國朱以海獻給清朝,作為晉陞的階梯。張國維趕來救援,方國安和馬士英帶兵阻斷過橋,在橋墩上上書五個大字:方馬止此矣。後來,看管魯監國的生病了,朱以海逃脫登舟入海。後來馬士英沒抓住朱以海,覺得投降過去也沒多大意思,自己出了家,在浙江的寺廟裡,很快被清軍活捉。這個在眾多史料中都有記錄,阮大鋮和方國安都投降了,這支超過10萬的部隊,很多都被清朝殺降了,馬士英哪裡在組織抵抗?。 史書上記錄的很清楚。1645年4月27日,馬士英的胡作非為:毒打說真話的偵察兵,而重賞牛皮的親近,使部隊完全喪失了鬥志,清軍才歡快的漂流過了長江。鄭軍部隊逃入海中。史書記錄的鄭鴻逵的水師部隊,普遍皮膚漆黑,身手敏捷,精於水戰。但是馬士英毒打偵察兵,重賞吹牛皮的親近的做法,讓這些士兵完全失去了作戰的動力。1645年5月9日,清朝大軍將馬捆綁在木筏上,清朝大軍是用木筏漂流過長江的 ,明朝方面有鄭氏集團的至少數萬福建精銳水師,還有很多其他的地方部隊,由於馬士英的胡作非為,用花剌子模的方法,毒打偵察兵,而重賞吹牛皮的朋友,使部隊完全喪失了鬥志,清軍才歡快的漂流過了長江。 我覺得,一個民族的靈魂包括其文化傳統,歷史是這個民族的一個重要部分。歷史虛無主義,實際上是徹底否定這個民族的根本性方法。明朝末年的馬士英並非閹黨分子,但他給閹黨翻案,重修三朝要典。備受當時的人們批評。在馬士英的唆使下,方國安的超過10萬人的部隊不戰而降,這支部隊是南明軍隊的主力,王之仁、王思任、張國維都殉國而死,據顧炎武的《聖安本紀》記錄當時有大批的閹黨分子不失晚節,也殉國而死。後來馬士英和方國安劫持魯監國朱以海,以此作為投降清朝的晉陞階梯。張國維趕來營救,方國安和馬士英率領大軍阻斷石橋,上書五個大字:方馬止此矣。但後來看管朱以海的官員生病了,朱以海由此逃脫,登舟入海。馬士英後來覺得沒有抓住朱以海,投降了清朝也沒啥意思,就在浙江的一家寺廟出了家,很快就被清軍搜查出來,馬士英被處死。


明朝不亡是無天理!從明英宗殺于謙就註定離亡國不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