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筠先記憶中的章衣萍

書同

微信版第436期

章衣萍一九三五年底入川,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突發腦溢血去世,在成都整整生活了十二年。這十二年的生活,除了在《給小萍的二十封信》《磨刀集》兩冊小書中,略能尋到些蛛絲馬跡外,絕大部分皆不可考。龔明德先生曾於二十年前做過艱難的苦功,然所得亦不多。

爲了了卻我心中的“章衣萍情結”,二零一五年春節期間,我特地趕往成都、重慶,尋訪章衣萍後人,拜訪其弟媳唐筠先老太太。出乎預料,九十二歲高齡的老太太,竟然耳不聾眼不花,思維清晰,語言流暢,六七十年前的往事,回憶起來毫不含糊,川東方言加上一點普通話的味道,聽起來十分悅耳。老人家早知道我此行的目的,她女兒章宜蘭老師早告訴她了。但她一再說:“瞭解的不多,瞭解的不多,就見過兩次面噻。”話題就這樣打開了。

不知“伯懷”叫“洪寅”

章衣萍弟兄三人,他是老大,生於一九零一年冬(陽曆可能在一九零二年初)。大弟章洪剛,一九零八年出生;三弟章洪寅,又名觀標,字伯懷,一九一四年出生。當我提到章衣萍的弟弟名叫章洪寅時,老太太笑道:“這個我還不曉得。我和他認識起,就叫他伯懷。”老太太告訴我,章伯懷一九三零年到一九三三年就讀於上海大學中文系,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三七年留學日本,留日期間和任白戈、孫泱等創辦海外雜誌。一九三七年至一九三九年,在上海宣傳抗日救國。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二年,在四川西昌中學任訓育主任,教語文課。一九四二年至一九五零年,先後任《小夜報》、《建設報》總編輯,《黃埔日報》採訪主任、編輯主任、總編輯。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參加國民黨陸軍成都軍校起義,但被人陷害,沒有按起義人員對待,一九五零年被判刑一年(緩刑一年)。此後在成都開雜貨店謀生。一九五七年,國家招收高級知識分子參與建設,被安排到重慶望江機器廠子弟學校,擔任語文課老師。一九六二年,調重慶第四建工當材料員直到退休。一九八八年,因患老年癡呆症不慎摔傷,不久病逝。

當問及兩人年紀相差較大(唐筠先生於一九二四年),如何相識相愛,老太太回憶道:“是一個親戚介紹的噻。一九四四年,我在成都國醫學院讀書。讀了一年就沒有讀了。那個時候,家裏窮噻,女娃大了,家裏人就巴不得快些嫁出去噻。“一九四七年九、十月間,唐筠先與章伯懷在成都結婚。

九十高齡的唐筠先老太太

作爲章衣萍的弟媳,有一種傳說,說她是吳曙天的學生。老太太說:“我不是吳曙天的學生。也沒有見過吳曙天。“

章衣萍春熙路請喫飯

一九四七年九月的一天,章衣萍約弟弟伯懷和其女友唐筠先喫飯,地點定在成都最繁華的商業街春熙路附近。這是唐筠先和章伯懷認識後,章衣萍第一次邀她喫飯。喫飯之前,章衣萍帶他們去自己的書店參觀。書店開在春熙路,店面不大,裏面擺了幾張課桌那樣的桌子,桌上擺着的都是他自己編寫的那些名人故事書,“有《高爾基》呀,《嶽飛》呀,《文天祥》啊,還有《鄭和下西洋》。”唐筠先回憶道。“喫飯的時候,也沒得旁的人,就是伍玉仙、章小萍、章念天他們幾個人。”在她印象中,章衣萍個子蠻高,白白胖胖的,不怎麼講話。“但他講話也不是什麼國語,那個時候也沒得什麼國語噻。他講的就是成都一般的話,聽得懂。”

老太太印象中的圖書,除了《鄭和下西洋》應爲《鄭和》之外,其它均無誤。她還記得伍玉仙個子不很高,比她稍高點(大約一米六的樣子),是廣東人的臉孔,眼睛往下陷的。

章衣萍看望唐筠先

章伯懷那時在成都的新聞界工作,特別是進了《黃埔日報》後,交際範圍較廣,認識的人也相對較多。兩人相識之前,唐筠先的父親已經見過章伯懷,並對女兒說,這個人很老實,人不錯。大約仍在一九四七年九、十月間,也就是章衣萍在春熙路邀喫飯後沒幾天,章伯懷和唐筠先訂婚了。由於父母遠在安徽,作爲兄長,章衣萍遂代表家長去唐家表示問候。

唐筠仙老家在南充營山縣,父親在重慶開米店。她在成都國醫學院讀過一年書後,就滯留在成都,住在親戚借給的房子裏。章衣萍來看她的那天,她正好身體不舒服,躺在牀上休息。

五十年代章洪寅、唐筠先和女兒

老太太回憶道:“聽伯懷說,那個時候,章衣萍在鄧錫侯手下做事。我和伯懷訂婚後,他來看我。我身體不舒服,躺到牀上休息。他(章衣萍)進屋看了哈(下),見我不舒服,問候了一聲,沒有多說什麼,就走了。”

章衣萍去世很淒涼

抗戰結束後,章衣萍滯留在成都,一面在鄧錫侯手下做事,一面開書店。作爲四川軍政要員, 一九四七年的鄧錫侯,職務變動頻繁,二月任二級上將,五月任四川省政府主席,七月任重慶行轅副主任。所謂“章衣萍在其手下做事”,應該是擔任省府諮議一類的虛職。

關於章衣萍的死,他在暨南的學生溫梓川,曾於二十年後撰文詳細介紹(參見《〈情書一束〉和章衣萍》,載《文人的另一面》)。據他的回憶,章衣萍是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晚上八時許,因腦溢血突然病逝的。唐筠先回憶:“章衣萍是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幾號過世的,大概是二十二三號。那時,他住在南門,好像是華西壩那哈。來弔喪的人不多。馮友蘭是送了錢來的。後事主要是伯懷料理的。那個時候,伍玉仙的父母從美國回廣東,她帶着章念天先回廣東去了,等她回來的時候,章衣萍都安葬了。章衣萍的遺體先是被送到昭覺寺去的,後來葬到那哈就不曉得了。”

唐筠先說,伍玉仙回成都後,料理完家事,就帶着章小萍、章念天回廣東了。一年後,章小萍一個人從廣東回到成都。那個時候,小萍才十六歲。

作者與唐筠先合影

另據章衣萍養女章小萍的後人說,章衣萍葬在成都北郊的鳳凰山。不過現在早夷爲平地了。

章衣萍在四川大學教過書

網上流傳的不少材料都說章衣萍在成都大學任教,也有說在華西大學任過教。這裏涉及兩所大學。

查成都大學校史,其最初籌辦是在一九二五年六月,以“國立成都大學”命名。一九三一年因時局變化,“國立成都大學”與“國立成都師範大學”以及“公立四川大學”合併爲“國立四川大學”,成都大學就此消失。而成都大學再次命名興辦已在一九六一年,那時章衣萍已去世十七年,自然不可能在成都大學任教。

所謂華西大學,當爲華西協和大學之誤。一九零五年清廷廢除科舉,英、美、加三國基督教會的五個差會(美以美會、公誼會、英美會、浸禮會、聖公會)決定聯合在四川政治文化中心的成都創辦一所規模宏大、學科完備的高等學府。經過幾年籌備,一九一零年三月十一日,華西協和大學正式開學,校址坐落在成都南門外二里許、錦江之濱、南臺寺之西的華西壩,當時的成都市民都稱之爲“五洋學堂”。 一九五零年一月十二日,解放軍代表進駐華西協和大學,十月六日,人民政府正式從外國教會手中收回華大的教育主權。一九五二年院系調整中,華西協和大學被肢解。由此可知,章衣萍如果在所謂的華西大學任過教,也只能是這所華西協和大學。

唐筠先回憶說:“我聽成都國醫學院一個老師說,他聽過章衣萍講課,是在四川大學,教的是語法。”

(作者系宣城市文聯主席)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