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評論都在藝術這兩個字上打圈圈。而藝術卻不可能有統一的標準。其實根本就沒有藝術。只有藝術家,沒有藝術。有的只是個性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或者說個性語言表達的準確,或者不準確。或者說表達的準確但聽著聽不懂,就像一個西班牙語說得最好的人。去講給一個不懂西班牙語的人聽。他就會摸不著頭腦。任何時候人都是以羣劃分的,總會有人能讀得懂。你也總會有人讀不懂。就是已經被公認的畢加索的立體派。也有很多人看不懂。老子《道德經》好吧。有多少人能真正讀懂?

我們進入了尊重個性,尊重人性化的時代。個人的行為不涉及法律,他就有權利那麼做。

下面說一點兒對他的行為的膚淺評價。:

如果用中國人的傳統審美主張含蓄來評價。作品太過於直白和粗糙。對人性的哲學思考不足。 也許是作者故意這樣做的也未可知。

覺得那幅黑白的攝影作品,還不錯。不過還是有進步的空間。

作者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勇敢了。這第一步是很難跨越的。跨越傳統宣美,跨越概念。刪除教育痕跡。重新建立自己的生命秩序。這個已經不易。如果他是個肯讀書,有覺性的人。他的審美就不會停著一個點上

希望看到他更上一層樓的作品。

還想囉嗦點:

藝術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情感建立在超越人類情感之上的情感。

好的作品問世。首先是藝術家的情感必須建立在超越人類情感之上的。其他就是逐級狹隘的情感階段,情感的狹隘決定作品的高低;事情的大小,

藝術荒謬如無中生有,藝術的荒謬對於藝術家來說是一種幸福,能讓你對生活永遠激情飽滿,人要是沒有了這激情,就沒了人生的依靠,荒謬在藝術家的思考中就是正確。自然科學的思考達到極致時也會出現荒謬。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成品就是微博那幾張照片?作為一件作品,其母題和形式有什麼值得記憶的點嗎,主題也過於直白空洞。除了話題性,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其他值得注意的點。說是要挑戰禁忌,實際上也並沒有放開手腳真正心無旁騖地創作不是嗎。我個人覺得很乏味。


謝邀 同時也是第一次回答 這篇文章在微博已經發過了(微博同知乎名) 來這裡再發一遍

咳咳 正經起來了...

—————————————————————

關於司原逐翼:

清明節,他挖開了父親的墳墓,目的是為他的父親換一座新墳,其次是為了完成他的另一個願望:與過時三十年的父親拍一張合影。

許多人不理解他的行為,而我對他卻報以尊重和佩服

第一,關於他的父親,三十年前他的父親因肝癌去世,年僅28歲。當父親過世時,他只有三歲,司完全沒有關於父親的記憶,家裡只有一張全家福和一張肖像照。三十年後,只是因為和父親赤身拍一張合照被噴,真的無語了。因為是同性,因為是父子,更因生死相隔,與渴望和逝去的父親再一次對話的赤子之心,當然會由內而發的赤裸相對。其次,一絲不掛難道不是對死者的尊重嗎?

第二,關於司,他的人格和作品是高尚的。你們說他做作,你們說他喪心病狂。你們的依據僅僅是一張照片。我認為這種作品這種記錄就是作者對於概念的一種表達方式,在於傳達作者的某種目的或想法,所以想讀懂形式就必須要去了解構成形式的概念而不是以單純地從形式中提取信息去判斷形式。他的為人,他看待的生與死已經達到一種新的高度,他帶來的是溫情。

第三, 關於尊重於理解。連當地人,他父親的同輩都理解,來這個社交軟體的你為何理解不了呢?蔡康永曾說,最高的情商的表現是尊重別人的言語和行為,無論喜歡與否。自行理解。

第三,關於死亡與束縛。我們都有死的一天,我們對死亡是那麼的好奇,我們希望和死者訴說些什麼,可是不知他們是否能聽得到,束縛人的枷鎖太多太多,道德、法律等等一些列可以證明人類上層建築的領域中,可是真正與死亡接觸的人或事有什麼呢?你們說他是瘋子,但他有可能是最正常的人。

第四,關於大家對行為藝術的理解。不多說,藝術無法定義,存在即合理。

最後,關於對與錯。我覺得看待一種事物的對與錯,不應該僅僅參考部分媒體的簡介報道,畢竟這個世界魚龍混雜,有人看裹,有人看貶,藝術家們必須需要正確看待。

——XYT編寫

﹊﹊﹊﹊﹊﹊﹊﹊﹊﹊﹊﹊﹊﹊﹊﹊﹊

我的年齡已經超過了你

我的記憶裏已經沒有了你

但此刻我能感受到你

父與子 生與死 枯骨與至親

我能感受到父親和我曬著同樣的太陽

血肉之情讓我們超越了時間 超越了生死

和你在一起。


我默認你放那張圖的目的是讓我們評價司原逐冀這次和父親屍骨合照的行為。

我覺得:

1,互聯網分級迫在眉睫。

2,是否歸屬於藝術範疇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我覺得是藝術也好,垃圾也好,小眾的東西就應該活在小眾的圈子,就像我從來不詆毀地下音樂,我支持它們的存在,但我覺得它們就不應該被廣泛傳播。

3,一件明知道並不會為大眾所接受的事件還非要放在主流網路媒介中傳播,目的不是顯而易見嘛,想火啊,發在自己的圈子裡任何問題沒有。


我不明白為什麼把骨頭拿出來拍照就是褻瀆和不恭敬?不管是西方的死後靈魂上天堂,還是唯物主義的死後空無一物。骨頭都是無關緊要的東西,我覺得既然可以在無所謂的東西上賦予一點意義,有何不可呢?以和爸爸照張相為出發點,也沒有不恭敬的地方吧,畢竟這只是活人寄託在死者身上的念想,和他的爸爸根本就沒關係了。

我就事論事,還未關注他的任何其他作品及私生活。

我偶爾也會考慮我死後軀體的去向,火化後的骨灰灑向海中或者乾脆當做樹木的養料,都是不麻煩別人的好事。捐贈遺體為醫學做出貢獻也同樣很好,畢竟腐肉爛骨於我也無意義。

再說回來,那遺骨為藝術做點事,又有何不可呢,何況他是想要和爸爸拍張照。和爸爸拍張照,又哪裡侮辱屍體了呢?

世界上不止有入土為安,也不止有死者為大,世界是多元的。衝破禁錮的同時難免出現矯枉過正,保守與激進的左右搖擺本身就是世界前進的樣子。能在發現自己不能理解事物的時候,別急著批判,而是保留意見,待深入瞭解再做評判。這也是開放包容社會的一個標誌。

曾經的聚眾跳舞被定罪,談論愛情的音樂被稱為靡靡之音。我們怎能不經審視的斷定,此刻我們的價值不會在數年後因違反人性而被廢棄。

不過如今過分關注靈魂已逝的屍骨已經沒有意義,因為在大家開始廣為討論的同時,此次藝術的意義就已經誕生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