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種現代工業文明的代表和生活方式的象徵,飛機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對它並不陌生。

今天的《航空百問》

現代飛機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飛機設計師又是怎樣工作的呢?

答:一般來說,飛機設計需經歷這三大階段

方案論證

我們要設計一架什麼樣的飛機?

要完成什麼任務?

要擁有什麼特點?

要具備什麼能力?

基於這些需求,設計師依照空氣動力學原理、飛機設計規範和經驗進行創新,選擇佈局形式,計算總體參數,確定發動機類型及數量,制定各系統頂層要求,安排各部分位置,繪製出飛機草圖。再經過一系列的循環迭代不斷修正,飛機的樣子就逐步清晰了起來。

以我國自主研製的“翼龍”無人機爲例,針對它主要完成長時間情報偵察、監視和對地攻擊等任務需求,設計師就選擇了大展弦比中單翼、外傾雙垂尾的佈局形式,以實現長航時穩定飛行、自動控制難度低、擁有較大掛載能力的目標。

飛機的設計,也是一個在多項需求和約束中突出重點、尋找平衡的過程。就像“翼龍”無人機首先要求飛行時間足夠長,那飛行速度就得降低,但降低速度又必須能保證安全平穩飛行和任務的完成。

飛機的設計,還要兼顧製造能力、經濟性等問題。如果是有人機,還要考慮座艙、飛行員生命保障系統等,設計難度就更大了。

工程設計:自上而下分解設計 再自下而上逐級集成

接下來進入工程設計階段,飛機草圖被分解爲一個個複雜的模塊,飛機需求被細化爲各分系統的指標和設計要求。

各分系統承接任務指標和設計要求後,往往需要進行多項關鍵技術攻關,還要完成大量試驗驗證。這是一個異常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一百多個專業領域,每個領域都是一門深奧的學科,各領域又需要彼此密切配合,巨大的工作量常常需要數年甚至十幾年才能完成。

經過自上而下分解設計,形成可行可靠的產品設計方案,再自下而上逐級集成,相互協調多輪完善,最終得到一套完整的“生產圖紙”。

試製試飛:熔鍊戰鷹的鋼筋鐵骨 激活飛機的生命體徵

從各系統功能性能試驗、全機結構試驗、試驗檯綜合試驗,到機體生產、總裝,再到機上地面試驗、試飛,一個個環節反覆驗證設計功能和指標,不斷優化設計方案,最終完成設計定型,開始批量生產。這時,熔鑄了無數智慧和熱血的戰鷹終於可以交付用戶、載夢飛翔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