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襲人的梅妃如何慘死?梅花,高潔脫俗,清新雅緻,不以季節之酷寒而熄滅自己燦爛的信念,一度受到無數文人墨客的鐘愛,留下的詩篇不計其數,而真正懂梅、品梅將梅之品性融入自己靈魂的,非江采萍莫屬。

梅妃江采萍,福建莆田人,父親是江仲遜,出身醫藥世家。江仲遜以《詩經·召南》里《采蘋》一詩題目為女兒起名,對女兒注入了深切的期望。江采萍自幼聰明過人,9歲便能誦讀《詩經》中的許多詩篇,15歲寫得手好文章,被傳為佳話。江采萍不僅長於詩文還通音律、善歌舞,氣質不凡,才貌雙全。

唐玄宗開元元年,李隆基深深寵愛著的武惠妃卻不幸離開了人世。李隆基與武惠妃可謂琴瑟甚篤,縱有後宮三千佳麗,唯獨對武惠妃情有獨鍾。她的離去,使玄宗終日鬱鬱寡歡,日漸憔悴。

近侍宦臣高力士將這一切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開導唐玄宗天下選美,忘卻傷悲。他的建議被唐玄宗採納後,奉旨出京遍尋天下美女。這些宦官,整日待在皇帝左右,早把皇帝的脾氣秉性摸透了,知道皇帝平日的喜好。所2以,高力士在閩粵親自尋訪名花,遇到了剛剛成年的江采萍,她的美貌與才情,使高力士疑為天人,如獲至寶,隨即把她帶進宮去。

初見江采萍時,她一身淡妝,但仍舊掩不住其超凡脫俗;溫柔的舉止,得體的語言,宛若一杯上好的香茗,茶香裊撲來,不及慢慢品味,玄宗便醉了。江采萍擅吹笛,當即吹奏一曲《梅花落,清越婉轉,玄宗彷彿置身於瓊台仙境。一段「驚魂舞」美輪美奐,身形衣帶,錯綜交織,虛無縹緲,亦幻亦真,不知何者為我。歌舞已畢,玄宗久久不能平靜,將江采萍視若珍寶。江采萍癖好梅花,玄宗便命人在她的住處遍植梅樹,每當梅花盛開之時,便流連忘返於梅園,玄宗封她為梅妃,又戲稱為「梅精」。梅妃生性孤高自許,依梅自戀,從不去為紅顏瑣事與人爭風吃醋。

玄宗對她寵愛有加,將後宮佳麗三千視若無形。

一次,玄宗在宮中擺宴,召兄弟數人一起談國事,賞絲竹,作詩賦,宴酣之時,唐玄宗得意地向弟兄們介紹起了自己寵愛的梅妃,誇其才情之空前,要讓眾弟兄們開開眼。

當悠揚的笛聲慢慢飄蕩而來的時候,在座的李家弟兄都被深深地感染了,他們都是懂音律的,完全融入了梅妃的神韻之間一曲奏罷,梅妃又翩翩起舞,若游龍驚鴻,顧盼之間,風情萬種,眾人更是如醉如痴。

在休息的片刻,梅妃為諸王倒酒。當時的薛王,已經喝得有些微醉了,加上梅妃的風韻,一時間竟神魂顛倒,在桌下腳將梅妃的纖足勾住了梅妃心裡一驚,很快鎮靜下來,不動聲色地擺脫了薛王的糾纏,借故身體不適退到自己的宮中。而眾人都不明所以,沒有梅妃的作陪,酒宴頓覺索然無味,眾弟兄也就此散去。

次日,薛王想起自己的荒唐,擔心梅妃會計較於心,於是,早早地去向玄宗請罪。唐玄宗倒也寬容,表示不予追究。事後玄宗向梅妃問起了這件事,梅妃向玄宗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她知道薛王是失態,並非有意,所以沒有當場揭穿,那樣的話,肯定會影響他們弟兄之情。玄宗見她如此大度,對她產生了更深的敬意。

玄宗經常和梅妃一同踏雪尋梅,這一天,他們邊走邊聊,在一樹梅花前,梅妃即興作詩一首:

一枝疏影素,獨抗嚴霜冷;

早晚散幽香,香飄十里長。

玄宗正要誇讚她,正在這時,當時著名的兩位儒官,文壇名流韋應物和劉禹錫求見。兩人都是風流才子,慕名來向梅妃進獻奇梅品種的。皇帝的女人,又是才女,碰不得,見上一面總是可以的,所以他們投其所好,精選上好的梅花到長安進獻。這庸人和俗人送禮是天壤之別,兩人此舉太對梅妃胃口了,梅妃和玄宗都十分高興。玄宗重賞二人之後,把梅妃剛剛寫好的詩讓二人品析,兩人大為驚奇,稱讚道:「果然詩如其人,真乃仙中女子!」梅妃自幼精於棋道,玄宗與梅妃一起下棋時經常輸,內心多少有些沮喪。梅妃很是善解人意,常開導玄宗,說:「臣妾只不過是專長這些雕蟲小技罷了,陛下不必放在心上,陛下掌控天下,臣妾怎麼能和陛下相比高下呢?」這話說得入情入理,讓人聽著也舒坦,玄宗暗為梅妃的賢淑而欣慰。

就這樣梅妃愜意地享受著玄宗對她的恩寵。

十多年來,梅妃以自己高潔的品格和秉性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唐玄宗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治國上,唐玄宗以德治國,將開元盛世推向了高峰。

然而,開元二十八年,當性感、豐滿、妖艷的楊貴妃出現之後,早已審美疲勞的唐玄宗開始目眩神迷。於是,平靜的後宮開始了明爭暗鬥。李唐盛世,是牡丹的天下,梅花與這個時代是格格不入的。梅妃的榮耀只能靜靜地在牆角綻放。梅妃在玄宗心中的地位已逐漸消失。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往西南楊貴妃被逼死。而留在宮中的梅妃為了不使自己辱於叛賊,為了表示對玄宗的貞潔,用白布將自己層層包住,跳下了古井。一代才女從此香消玉殞。


唐玄宗最早最愛的妃子是武惠妃,後來最寵楊貴妃。

梅妃這個人物是虛構的人物,歷史上並不真實存在。唐朝歷史的資料雖然匱乏,但對於后妃的名錄還是相當齊全的,就連什麼昭容、充容之類的也都有名冊。如果真有一個給封為妃的江采萍(梅妃的名字),那史官絕對不會漏下。

而且,梅妃的名字和事迹,在玄宗時固然沒有,白居易《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之類的也沒有提到,直到晚唐時,才有一個叫曹唐的,寫了這麼一個小說,叫《梅妃傳》,其時已離天寶年間有二百多年了,二百多年前的事,為何當時的人不知道他反而知道得如此詳細清楚,分明是虛構的小說了。梅妃這樣的事,也沒有什麼避諱之說,當時的詩人,連楊貴妃的姐妹虢國夫人的醜事都敢大書特書,有什麼不敢寫的?

近代學者,有些頭腦的,如魯迅、鄭振鐸等都否認梅妃的存在。而且梅妃那樣的孤傲冷峻清瘦的女子,根本就不是盛唐的審美觀,而是宋代時的審美特徵。至於李隆基寫梅妃的詩之類,也和他其他作品氣味大不相同,當是後人偽托。

既然沒有梅妃這個人,為楊貴妃所殺云云更無從說起,就按曹唐《梅妃傳》中的情節所述,梅妃也不是楊貴妃殺的,而是在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倉皇逃走時,沒有帶梅妃走,於是梅妃隨長安一起陷落到叛軍手中。後來唐玄宗光復長安後,四處懸賞尋訪不果,有一天夢到梅妃前來哭訴,說是死於亂兵之手,葬於梅花樹下。於是玄宗派人按說的地方挖掘,果然找出梅妃的屍體,肋下有刀痕宛然。玄宗哀痛一番,隆重改葬。

所以說,按小說中的情節,梅妃雖然為楊貴妃嫉妒,但也不是死於其手,而是亡於安祿山賊軍之手。


(1)

唐玄宗曾經深愛過兩個女人,她們分別是武惠妃和楊貴妃。生前兩人都享盡了榮華富貴,在宮中有著勝似皇后的禮儀,都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女人,但生前都沒有得到皇后的名份。

唐玄宗對於武惠妃的愛是由淺及深,慢慢浸入骨髓的,正如品茶,品得越悠久越能品出真味來;而唐玄宗對於楊貴妃可謂一見鍾情,起初被她的美色所迷惑,但是在一定的時間內,他還會想起梅妃,想起她的清麗脫俗,甚至背著楊貴妃私會梅妃,可見李隆基對梅妃依然舊情難忘。足以說明楊貴妃在唐玄宗的心裡,只是一個最好的情人而已,如果有比楊貴妃更美貌的女人出現,我想唐玄宗一定會拋棄楊貴妃,重新愛上她人。

  武惠妃和王皇后的奪寵,最終以王皇后被打入冷宮而結束;而楊貴妃和梅妃的奪寵,只是讓梅妃暫時退出了李隆基的視線而已。兩人都具有絕頂的聰明,都乖巧可愛和善解人意。而武惠妃是里外不一的,她為了得到皇后之位,為了兒子爭到太子之位,她挖空心思,排除異已,手段狠毒而陰險,而她在唐玄宗面前假裝賢淑,直到李隆基明知他的三個兒子皆被武惠妃所害,但他還深愛著她,唯護著她,甚至為她找理由開脫。

如果不是大臣們極力反對,如果不是長幼有序,唐玄宗極有可能將她的兒子推上太子的位置。她多次夢到被「三鬼魂」追殺,終於在抑鬱驚嚇中死去,死時38歲,朝夕相伴唐玄宗二十多年,始終像酒一樣醇美,唐玄宗從來沒有產生過審美疲勞,比起現在有些夫妻來,唐玄宗應該更像個好男人。

(2)

梅妃並非死於楊貴妃之手,而是在叛軍攻入長安時為保自身清白投井自縊。

梅妃,姓江名采萍,在今莆田亦稱江東妃唐玄宗早期寵妃。出生於閩地莆田(今福建莆田),父親江仲遜,家族世代為醫。其體態清秀,稍瘦,並且好淡妝雅服。多才多藝的江采萍,不僅長於詩文,還通樂器,善歌舞,而且嬌俏美麗,氣質不凡,是個才貌雙全的奇女子。楊貴妃入宮忌妒又有心機,梅妃性格柔和善良、遠非對手,最後竟被楊貴妃設法貶入冷宮上陽東宮。她曾作有《謝賜珍珠》和《樓東賦》等著名詩賦。   

梅妃,人如其名,飄逸俊秀,清麗可人。她本姓為江,祖籍福建。九歲的時候就能吟誦《詩經》中的《周南篇》和《召南篇》,還對父親說「身為女孩,我要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益的后妃。」父親見女兒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的志向,便為女兒取名「采萍」。采萍十五歲時被高力士相中,選送入宮。當時宮中繽妃幾近四萬,個個濃妝艷抹、盛裝俗飾,采萍的到來,彷彿為宮中送來一縷清風,她溫柔婉約,淡妝素裹,清爽宜人。最難得的是,采萍不僅容貌秀麗,而且文才八斗、擅樂器、曉歌舞,還尤其喜愛梅花,她的住所周圍,梅樹隨處可見,花開時節,便徘徊其間,賞花作賦,悠然忘我。玄宗憐惜她這份對花的痴愛,稱她為「梅妃」。這段時間裡,梅妃幾乎是在獨享玄宗的愛,其他殯妃雖心中不悅,但較之梅妃,都自愧不如。   

然而好景無多,隨著楊玉環的入宮,梅妃漸漸受到冷落。楊玉環與梅妃都堪稱絕代佳麗,但兩人的氣質性情卻迥然有異,梅妃嬌小玲瓏、清新淡雅、斯文柔弱,玉環卻豐盈飽滿、盛裝華飾、千嬌百媚。機警狡儈的楊玉環憑藉自己雍容的風采和聰慧的天賦,極盡歡歌、暢舞、彈琵琶、擊磐制曲之能事,很快就集三千寵愛於一身,讓唐明皇痴迷地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楊玉環恃寵嬌縱,妒意十足。一次皇上回想起住日與梅妃在一起的朝朝暮暮,入夜偷偷派心腹宦官接來梅妃,一路上摸黑前行不敢點燈,生怕被貴妃發覺。這一夜,玄宗與梅妃情意綿綿、互訴思念之情,不覺之中誤了早朝。敏感的貴妃妒火心中燒,徑直來到皇上居所大鬧一場,皇上驚慌應對,被藏在帷帳之間的梅妃也只得按照太監的說法悄悄地步行回到被貶居的上陽東宮了。   

備受冷落的梅妃,孤寂落寞,再也看不到往日前來進獻梅花的使者,卻常常見到為貴妃進貢水果的地方使節,不覺潸然淚下。她以千金重禮請求高力士找一個高明的詞人,像當年司馬相如作《長門賦》那樣,為自己寫一篇情真意切的辭賦,喚醒皇上對自己的住日情懷。但高力士一心攀附權高勢重的楊家,草草以「無人會寫』回絕了梅妃。心灰意冷的梅妃將滿腹哀怨和一腔赤誠訴諸筆端,帶著最後的希望自己寫就了一篇《樓東斌》,喻自己為一枝飄零孤苦的寒梅,只能在夢中遙想當年與君王的綿綿情意,《樓東賦》呈獻給皇上後,梅妃就日日盼望皇上能夠為之所動,兩人可以重修舊好。然而她盼來的只是皇上賞給梅妃的一串珍珠,絕望的梅妃早已無心梳妝,她作了一首詩:「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如淚污紅峭。長門自是無梳妝,何必珍珠慰寂寥」。連同珍珠一起又由使者原物奉還。

  就這樣,有了嬌媚的楊貴妃,唐明皇雖偶爾也會想起梅妃。但總是怕激怒了貴妃而不敢有任何的舉動。直至安史之亂,楊貴妃死於馬嵬驛後,回到長安城的唐玄宗才開始四處尋找梅妃的下落。有人說兵荒馬亂之中她可能已經流落他鄉,唐玄宗馬上下詔,誰若發現梅妃,高額懸賞,官升三級,賞錢百萬。

  一天,玄宗夢到梅妃哭泣著訴說自己已經被葬於梅花樹下,便躍身而起,立即命人挖掘尋找,終於在溫泉池邊梅花樹下發現了梅妃的屍體,駭然發現其肋下有明顯的刀痕,究竟是無人顧及的梅妃絕望地自盡,還是死於亂兵或誰人的刀下,都無從查考了。從此,又一個千古之謎伴隨著梅妃的屍體被重新安葬,也永遠地留給了後人。


謝邀請,唐玄宗最愛的妃子除揚貴妃外就是梅妃。揚貴妃並沒有害死梅妃,安祿山反叛唐玄宗西幸之時,唐玄宗欲召梅妃同行,揚貴妃阻止道,車駕先行,餘人不防另日徐進。於是玄宗遂行,梅妃典諸王子孫妃之在外者俱不得從。可笑揚貴妃在愴惶被難之時,猶懷嫉妒,諫阻天子,自己的性命倒先斷送了。當時梅妃逃出宮去,暫避民間,後聞上皇安在,太子監國,收復兩京,逐遣人上書一封給玄宗。昔曰樓東空獻賦,今朝重上一封書。最後終與玄宗又得團聚,善始善終。正是,揚花己逐東風去,梅萼偏能留晚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