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愁出不去關,被人認出掉腦袋,好在最終過了文昭關,並且報了滅族之仇,有詩為證——

【七律】《憶子胥》

/(永勝出品)

子胥白髮昭關苦,

喪國離愁少賦知。

楚地哀鳴尋聖主,

清風怒吼掃城池。

留存豪氣無牽故,

不畏山河有悔時。

待到金鞭高舉起,

英名史記掘王屍。

2018年04月15日


謝邀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一作芸),字子胥,楚國人(今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以封於申,也稱申胥。

伍子胥的父親是伍奢,兄長是伍尚,在楚國很有名氣。楚平王讓伍奢和費無忌做了太子的太傅和少傅。伍奢剛正不阿,費無忌卻是個小人。費無忌因給楚平王進獻過一位秦國的美女而深受楚平王的的信任。做了很多壞事的他害怕楚平王死後太子會殺了他,於是他向楚平王進讒言,說太子有謀反之心,楚平王因此不待見太子。伍奢進忠言勸告楚平王,但費無忌對楚平王說伍奢的兩個兒子都很有才幹,應該殺掉他們,否則會禍害楚國,並說以伍奢為人質讓伍子胥兄弟二人前來,然後一併殺掉他們。

伍子胥的哥哥知道這是個陷阱,但是他認為去了雖然不能解救父親,不去會為天下人所恥笑,所以伍尚慷慨赴死。而伍子胥卻認為白白送死不如忍辱負重,尋求機會報仇,於是他逃走了。

楚平王聽說伍子胥逃走了,處死了伍奢和伍尚。而此時太子建因為驪姬的迫害來到了宋國,所以伍子胥便逃到宋國去投奔太子建。但不巧的是,宋國正發生著動亂,於是伍子胥和太子建又逃到了鄭國。太子建不滿足於在鄭國的待遇,答應做晉國的內應,幫助晉國攻擊鄭國。

後來太子建又因為一點私事想要殺死自己的隨從,隨從為了保命,將太子建與晉國的密謀告訴了鄭國公,鄭國公殺死了太子建,伍子胥意識到自己的危險處境了,連忙向吳國逃去,數日後到了昭關。

昭關地勢險峻,並有重兵把守,過關真是難於上青天,前方有巨大的障礙,後方又有鄭國公的的追趕,伍子胥一時束手無策,一夜急白了頭。幸運的是此時他身邊的一個隨從東皋公,讓伍子胥喬裝打扮,順利渡過了昭關,來到了吳國。

伍子胥來到吳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幫助公子光奪取了王位,成功當上了吳國的大夫。伍子胥時刻不忘父兄之仇,他不停的向吳王夫差進言要求攻打楚國,夫差同意了,伍子胥親自率大軍攻打楚國,他獨特的軍事才能逐漸顯露出來,吳軍連戰連勝,一直將楚國的軍隊打到了郢都。而這時楚平王已經去世,楚昭王也逃走了。無處泄憤的伍子胥便將楚平王刨墳鞭屍,伍子胥終於大仇得報。


伍子胥過文昭關,愁得一夜鬢髮白,這是一種同情、誇張的說法。子胥面臨昭關無法越過時遇見了隱居老者東皋公,他的好友皇甫納與子胥體貌相似,化妝為子胥,使子胥混出昭關。


急火攻心可能導致人的內分泌失調,造成人體的內環境功能紊亂,可能會引起某些生命體征的變化。猜測的,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一夜白髮是誇張??但人家熬盡頭腦汁,再說過了關又如何?雖說拜了相,但不受重任,不受信用??最後還不假手越國而自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