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鋼琴的迷思-給學生及家長

 

一、為什麼彈鋼琴?

 

很多家長讓孩子學鋼琴;但是為什麼要學呢?可能是家長希望孩子去學,或者是孩子本身有濃厚的興趣而想學。

 

先來說說學鋼琴的好處:我認為除了訓練定力、磨出耐心、培養專心,更深一層的意義則是可以陶冶性情或者抒發自己的情感。不過有些家長的求好心切常常會不小心讓學鋼琴變成一件苦差事哦!所以要先釐清學鋼琴的目的;不管是家長希望孩子去學或者是孩子自己想學的,我相信都有辦法讓學鋼琴變成一件很快樂、很享受的休閒活動。

 

二、彈好鋼琴=練琴時間多?

 

雖然說彈鋼琴是需要練習的,但我覺得練琴的方法比練琴的時間來的重要的多了,甚至可以說:練琴方法以及態度對了,練半個小時的效果會遠遠超過用不正確或者不適合的方法來練琴一個小時!另外要注意的一點是:彈琴的姿勢是非常重要的,用錯誤的姿勢彈琴,會增加演奏上的難度,而且太過於僵硬的肌肉會容易疲累,有些音樂家甚至於因為用錯誤的方法練琴而導致手指受傷喔!蕭邦就是一位因為錯用太過於激烈的方法練琴,而讓自己無法繼續彈琴的音樂家,後來只能將自己熱愛鋼琴的心轉換成一首首好聽動人的鋼琴樂曲。

 

三、練琴的方法

 

聽過很多學生的練琴方法:每次都是從頭彈到尾,如果一直彈不順就會覺得很煩躁,最後乾脆換彈別首,一樣的情形一直發生在每一首曲子上面;結果就是,會彈的地方還是很會彈,而不會彈或者不熟練的地方就還是沒有任何進步!

 

正確的練琴方法以及步驟,我整理如下,供參考用,當然還有很多彈性之處,可以依每個學生的特性作調整:

 

01.練琴的時候,可以先從簡單的手指練習開始;例如:哈農,這樣就等於是運動前的暖身,手指才能靈活的運動,也比較不會受傷。 02.拿到一首新曲子,先看看拍子、調號,然後就可以開始很慢的視奏。 03.彈了一遍的視奏之後,一定會有某些地方覺得較難、彈不順暢,這時候就要將這些地方挑出來先練習。 04.通常是先分手練習,兩手分開來彈,覺得都很熟練了再合起來練習。 05.將比較困難的地方熟練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整首曲子的練習,當然還是要先把左手右手分開來練習。 06.上面所有的練習都必須在很慢的速度之下進行哦,這樣才能清楚聽到自己在彈些什麼,學音樂的人最怕的就是把自己的耳朵關起來,自己所演奏出來的每一個音都要去聽、要去唱,才能把不好的地方修正。 07.越來越熟練之後,就可以一次一次的增加速度來彈奏,直到曲子所要的速度,這時候節拍器就相當的重要,練習的時候必須對著節拍器,速度才會穩定,而不會忽快忽慢、越彈越快或越彈越慢。 08.當熟練之後,就需要分段練習;例如今天決定練這一段,就要把這一段上面所有的強弱變化速度符號全部做到。 09.最後纔是一氣呵成的演奏一次。 10.但是快要到表演、考試或者上課驗收的時候,還是需要放慢速度來練習,才能使演奏這首曲子的能力保持在巔峯的狀態。

 

四、總結

 

彈鋼琴是需要經驗累積的,但是隻要用對了方法,並且以認真快樂的心態去練習,相信都會有很不錯的成果喔!有時候練琴練累了、練煩了,也不用拘泥在我今天要練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纔行的想法上,就好好的去放鬆一下,等又有練琴的心情的時候,再繼續練習,這樣才會有最好的練習效果喔!

 

感謝

竹大音樂系教學部落格  佩憶老師 撰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