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是孩子「概念形成」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裡,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遠比學會任何事情都重要。學習興趣就好像學習的發電機,當孩子具備了內在的發電機,只要啟動學習的開關,他就會對學習充滿動力、勇往直前。

當孩子開始問「為什麼」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因應呢?有些父母被孩子不停發出的「為什麼?為什麼?」疑問,追到心煩氣躁;有些父母為了要帶孩子尋找到真正的解答,疲於奔命,還會為了沒有找到真正能解決孩子「為什麼」的答案、沒有滿足孩子的需要而內疚不已。
其實孩子的「為什麼」不一定要有標準答案,答案是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而調整改變的。您可以將孩子每一次發出的「為什麼」,當作是親子互動和學習的好機會。也許父母親不一定能給孩子標準答案,但卻可以引導他去思考,給他其它人生中更重要的東西。

有一則有趣的小故事,和各位分享:
一天,美美問:「媽媽,我是從那裡來的?」媽媽心想,這一天終於來了,便認真的和孩子講解了一大段性教育。媽媽講了好一會兒,美美卻不耐煩的說:「媽媽,你在講什麼啦!隔壁的小明說他是從彰化來的,為什麼你都不告訴我,我是從哪裡來的?」
回答孩子的問題,要有一點心理上的準備,不只身體蹲下來和孩子平等,如果心境上也能蹲下來和孩子平等,會更好呢!


一個有趣的回答,讓孩子保有好奇心
3歲的孩子站在太陽下問:「為什麼會有影子?」,就算爸爸媽媽知道正確答案,但認真告訴孩子太陽和影子的關係,他也不一定會懂。這種時候,不如反問孩子:「你覺得呢?」,聽聽孩子的童言童語,再陪著孩子玩一玩影子的遊戲,製造出一些光和影子的情境,讓他對於大自然的現象感到有趣。也許孩子會說出一些有趣的、屬於幻想的、孩童式的答案,家長們不如童心的接受和歡笑吧!每一次的「為什麼」,都讓它有一個快樂的ending,這是很重要的唷!


給孩子他喜歡的,他就會快樂學習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要從孩子喜歡的事情開始。沒有壓力、快樂的學習,是最好的開始。喜歡隨著音樂擺動身體的孩子,就給他用各種不同的樂器所演奏的音樂CD聽,並給他稱讚和鼓勵;喜歡聽故事的孩子,給他童書繪本,讓他優遊於語文的世界中;喜歡蹲在地上看小螞蟻的孩子,就給他有關昆蟲的書或是圖鑑、常帶他投身大自然的懷抱,盡情的發現他所喜愛的昆蟲。如果媽媽可以接受的話,陪伴他養小蟲,觀察昆蟲一生的變化,這也是很好的生命教育課題。

我們的幼稚園開始養小昆蟲之後,孩子們就不會再隨便弄死毛毛蟲了。因為他們知道了毛毛蟲可能會變成蝴蝶或是蛾,當毛毛蟲再出現在他們的面前、扭動著牠的小身體的時候,孩子們內心有了期待,他們開始想要養牠、想要知道牠會變成什麼。這樣的學習活潑又有趣味,也同樣的適用在其它的寵物,養獨角仙、養鍬形蟲、養魚、養兔子、養天竺鼠……,孩子們都表現出很高的興趣,並且他們在過程中所得到的知識,使他們有成就感,他們照顧小動物、學習負責任,而且信心滿滿的,知道自己真的很棒!

在這些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學會的,不只是一件、兩件事。他們也建構了對於人、事、物的邏輯,做事情的方式和技巧,養成愛和付出的情操。


尊重孩子的發展,隨時鼓勵拍手
父母親常會把自己認為好的事物給自己所愛的孩子,但孩子各有各的優勢,與生俱來的天賦不同,興趣自然也就不一樣了。越是小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愛好,越是本能、越是和天賦有直接的關係。

我的寶寶在學齡前,我買很多拼圖給他,但他不喜歡玩,因為他可以不用找位置,就直接把一片片的拼圖放在它應該放的位置。我發現他記性很好,他學鋼琴時,只要視譜一次,就背下來了,但是,彈錯的地方,很難改過。一個記性好又聰明的孩子,也不一定可以彈好鋼琴,因為他把譜背起來,手指卻來不及彈。

寶寶初生時,我有很多的期待,這樣的期待讓我在他長大的過程中,不停地在他的學習中和自己角力。多數時候,我決定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現在我很慶幸我做了這樣的決定,因為他在自己的學習領域中,沒有壓力,表現得很出色,更重要的是:他過得很快樂。

常有家長問我:怎樣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我的答案是:隨時給您的孩子拍拍手。

 

《摘自巧連智月刊幼幼版 2011年08月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