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是歷史上極有作為的君主,她證實了女性可以從政也能做個好國王,被稱作「榮光女王」。她在位時期被稱作英格蘭的「黃金時代」。但是伊麗莎白並非一個富裕的君主,剛剛登基的時候,她的朝臣就告訴她:「陛下,您繼承的是一個貧瘠的國家。」伊麗莎白衣裙上的珠寶經常被侍女們從一套禮服上縫到另一套禮服上,就這樣縫來縫去以應付各種不同的穿戴場合。她的很多畫像上的珠寶長得也十分相似。伊麗莎白除了大把撒蔗糖外,飲食上也很節儉。她的日常開銷只有瑪麗·都鐸的三分之一。伊麗莎白在外交上是個「鴿派」,她儘可能地避戰求和,也源於女王的經濟捉襟見肘,無法應對巨額的戰爭開銷。加萊是英國在歐陸的唯一一塊領土,在伊麗莎白的姐姐瑪麗女王在位的時候,加萊在戰爭中丟失了。儘管舉國上下都希望收復這塊失地,但伊麗莎白對此毫無反應,因為守衛這塊彈丸之地就需要王室的巨額撥款。其實抽調軍費的不光是慈禧太后,伊麗莎白一世也這麼干過。一旦戰爭趨緩,伊麗莎白就解除戰備,削減軍隊開支來保衛英格蘭不多的財產。因此在有些戰爭中,鷹派的豪紳身子自掏腰包把自己的封地都賭上,來維持戰爭開銷。伊麗莎白女王還放高利貸,連她的情夫都是借債者。賣官鬻爵明碼標價,連王室的領地也是可以出售換錢的。女王和中國的康熙、乾隆一樣喜歡巡幸自己的國土,但女王並不是遊山玩水,而是把繁重的皇室經濟壓力轉嫁於民,讓接待她的貴族們掏巡幸的腰包。所到之處猶如鬧了蝗災,女王的隨從眼皮淺爪輕,順手牽羊的事情蠻多,據說女王自己也曾順走貴族的銀餐具之類的。貴族們要贈送女王價值不菲的禮物,打點女王的隨從,和女王打牌也得故意輸掉。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歡迎點贊和評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