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閱讀,是科研人必須要掌握的一項技能,文獻的思路和方法是科研入門的靈感來源,是追蹤研究領域最新成果的基本方法!

然而,對很多人來說,讀文獻是一件很頭疼的事,「語言障礙」、「專業知識」、「行文邏輯」等問題,無不讓科研菜鳥們為之抓狂。

於是,高效閱讀文獻成了每一位科研同學的大事兒!

  • 文獻要從頭到尾按順序閱讀?
  • 英文對著辭典嚼透每個單詞?
  • 翻譯全文再讀中文?

很多入門同學會問以上問題。答案都否定的!小編認為,一篇文獻擺在眼前,決定要不要讀,是精讀還是泛讀的,最重要的根據就是看摘要!

今天我們就以摘要為例,為大家講一下我們應該如何高效閱讀文獻!

摘要的內容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一般包括四個部分:

待解決什麼問題;將採用什麼方法;已得到什麼結果;總結出什麼結論。

我們一定要學著「帶著問題讀摘要」,看這篇文獻是不是能與自己的課題建立有聯繫。

1、與我的研究是否相關?

  • 研究的領域:腫瘤、神經、免疫等方向與我是否相關;
  • 研究層面:是做臨床研究、基因水平或是蛋白水平;
  • 研究方法:是否採用相同或相似的技術。

以上三點中任何一點能與自己的研究相關,就說明這篇文獻有可能對課題有幫助,但到底是不是有必要讀,還要接著往下看。

2、思路是否新穎有創新?

如果你的目標是追蹤研究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想要做出突破,那就一定要看有創新點的文獻,這類文獻我們可以試著精讀,相信無論是實驗的設計、結果的展示到結論的得出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如果只是想借鑒方法用在自己的研究中,就可以不用太注重這點,更多關注文獻的方法部分,選擇大家普遍使用的公認的標準方法。另外,我們也要注意文獻中使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結果如何展示,其圖表如何繪製。

最後在讀文獻摘要部分時值得注意一點的是,注重文獻的質量,那麼怎樣從摘要部分看文獻質量呢,就是接下來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3、結果是否符合預期?

摘要中提到的結果是一個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對該領域有一定了解的科研人員會發現,大部分研究結果都會與預期相符,而明顯不符合預期的文章怎樣看?

要麼是文章有了重大突破,要麼就是存在漏洞,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多看文獻,根據經驗和雜誌水平做判斷,所以我們建議大家多看高分文章。

以上就是小編總結的高效讀摘要的方法,是不是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除了摘要,一篇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實驗結果,以及實驗方法,總結討論部分的閱讀方法中都有很多小技巧,可以大大提高讀文獻的效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