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房價真的是很奇妙,高可以高到天上去,低可以低到塵埃裏。

高,你可以看北京上海,而低,現在有了一個很紅的參考標的——黑龍江鶴崗市。大約很多人都不知道鶴崗在哪兒,如果中國版圖是雄雞,那麼鶴崗大約在雞舌頭的位置,距離北京的直線距離大約1400多公里。

讓鶴崗紅起來的是兩件事,一件是鶴崗的警察招錄,符合條件的“一房一車”,房子50-90平方米不等,福利看起來不錯,而另一件事就是讓這個福利打了折扣,那就是鶴崗的房子真的是太便宜了。

01

貓哥去當地的中介網站上看了一下,被二手房價格嚇了一跳,房子單價最低甚至只有3位數,603元/㎡的水平,讓人覺得喊“買不起房”都太矯情。

還有更低的嗎?有。根據微博博主曬出來的當地的中介廣告牌,價格更是讓人驚掉下巴,一套“九州小區7樓”,55㎡,報價1.9萬,不是單價,而是整套,合單價345元/㎡,而另一個“平安小區7樓”,46㎡,報價1.6萬,一個賽一個的低。

根據蔬菜價格行情網站上的信息,4月12日的鶴崗萬圃源蔬菜流通社的白菜平均報價2.5元,那麼這就意味着一平米的房子,大約是138斤本地大白菜。

真的是硬生生地把不動產賣出了白菜價。

租金當然更低,月租500元以下的房子一大把,有房主月租金300元,還包取暖費,而在中介平臺上,貓哥發現,一個50㎡左右的房子,價格雖然標了很高,但是在房源描述裏,1500元的價格是一年的,相當於“交個取暖費就能免費住房子了”。

貓哥看了一下“白菜價”房子的分佈,在鶴崗市的南山區、東山區的交界附近,而這裏是鶴崗的棚改大戶,附近多個小區都是棚戶區改造而來,甚至大陸南小區在地圖上直接標明瞭“棚戶區改造工程”,那麼白菜價倒是可以理解。

這兩年,鶴崗的棚改力度還挺大的,這些棚改房的房主通常不止一套房,而且拿房的成本就比較低,那麼賣低價也不心疼。而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些2016年甚至2017年建成的棚改房,暫時還拿不到房本。

02

雖然白菜價看起來是個例,但是實際上,鶴崗的整體房價也不算高。

中國房價行情網的數據顯示,鶴崗近一個月的二手房均價2201元,而安居客的監測數據顯示,鶴崗三月均價1423元,雖然數據不同,但是趨勢是一樣的,就是下跌。

任澤平一直強調,在房地產問題上,“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總的來看,鶴崗的情況都不樂觀。

土地上來看,它其實一點也不缺土地。雖然鶴崗市整體的面積1.47萬平方公里,但是實際的市區建成面積還不到50平方公里,但是即便這樣,城市的整體“老齡化”速度也是很快的,開發的空間是有的,但是這個開發空間顯得有點多餘,畢竟存量房的狀態,大家也看到了,可能除了地方房企憑藉“地頭蛇”的優勢會開發外,大房企甚至一些中型房企看都不會看一下。

最新的提法叫做 ☞ “收縮型中小城市”,貓哥已經跟大家普及過了,常住人口流失嚴重的城市,就可以稱得上收縮型城市了。

2013年的時候,鶴崗全市還有107.8萬的人口,城鎮人口87.1萬,但是根據鶴崗2018年發佈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人口僅剩下100.9萬,城鎮人口83.3萬人,典型的人口流失。

03

“到鶴崗去抄底”。

三位數單價是真的很有誘惑力,於是一時有很多人萌生了去鶴崗抄底的想法。當然,有些人即便發出了這樣的文字,也不一定有這樣的想法,但是看到的就不一定了。

貓哥是想勸你,少年郎,你這個想法很危險。對於鶴崗本地人來講,挑一個好地段的低價房來住,其實還算是蠻划算的,因爲總價還是相對較低,能省一筆是一筆。

但是對於外地抱着“抄底”的心態的人來講,雖然總價不高,但是性價比也不高啊。

首先地段不算很好,就不說鶴崗城市偏遠,就那些房子在鶴崗城市的位置來講,也相對偏遠,到這樣的地段“投資房產”,有點像搞笑。然而這些在售房產中的低層建築中的高層,比如七層樓的第七層,通常都是不配電梯的,上樓怎麼辦?

爲什麼那麼低?就是因爲難出手。

04

而鶴崗還有另一個身份——資源枯竭型城市,鶴崗市第三批入選城市,而像鶴崗一樣的資源枯竭型城市還有68個,其中地級市25個,縣(含縣級市)29個,市轄區14個,東北一直是資源枯竭型城市中的大戶,僅第一批的12個城市中,東北就佔了一半。

貓哥比較熟悉的是比鶴崗“資格”更老的阜新市,因煤而盛,因沒煤而衰,曾經作爲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甚至登上1960年版人民幣的海州露天礦,如今煤已經差不多挖空了,昔日的礦坑已經變成了礦山公園。

而阜新的房價呢?三位數的單價也是很多,賣出白菜價也不是鶴崗獨有。

而一套四室三廳面積360平方米的大“豪宅,總價30萬,單價也不過833元/平方米,這個價格甚至對於一些普通上班族而言,都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但這樣的低價也足夠我們警惕,尤其是對於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而言,除了森工產業是地上作業較多外,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的通病是,很多城市是因礦而生。

在繁榮時代,開採代表着利潤,而在衰落時代,地質條件也開始越來越複雜,除了正規礦山,仍有不少野礦在開採,資源枯竭不代表一無所有。

比如阜新在2008年就已經被確定爲資源枯竭型城市,但是仍有礦山在開採,時不時就能感受到“礦震”,“礦震”雖然不比地震,但是震源深度太淺,對於地上的人和建築來講,都是震感明顯。

那麼問題來了,你怎麼確定你買的房子是否建在老礦山附近甚至礦洞上?雖然現在的房子都有抗震等級,但是頻繁經歷礦震的風險性能不能承擔?存量房中還有不少廉價的老破小,這些老破小的投資價值在哪裏?

事實上,這也算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困境,分化越來越嚴重。收縮型城市,樓市白菜價,而對於一些大城市而言,樓市就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最近,隨着3月份來臨,一些曾經火爆的城市的“限售令”已經開始出現瞭解禁期,最早被限售令限制的房源開始要投向市場了,雖然推出的量不一定很大,但是還是要攪動一方市場。有人說,這些房子出來,房價還要漲一波,有人說,供應大了,還能平抑一下房價。

但是,這些城市總不會成爲鶴崗,賣出白菜價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