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是根據印度真實故事改編的勵志電影,影片講述了印度前摔跤好手馬哈維亞培養兩個女兒先後獲得摔跤世界冠軍的故事。

《摔跤吧!爸爸》在幽默輕鬆的氛圍裡面,分享了父親和兩個女兒的勵志的故事。結尾部分女兒奪冠,冠軍爸爸眼含熱淚,父親和女兒多年的夢想終於實現,場面引人落淚。

早起方能控制人生

電影裏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明早五點來找我!」,在父親培養女兒成為世界冠軍的歷程中,這句話反覆出現過很多次。斯坦福大學曾經做過一個調研,發現早起者,行動力、判斷力、毅力更強。 嚴苛的冠軍爸爸這樣做,使得兩個女兒在成功的路上有了時間的保證。

美國國父本傑明?富蘭克林也曾講過,睡得早起得早,使人聰明、富有、身體好。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則直言道,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一個人如果連早起都做不到,你還指望他這一天能做些什麼呢?

深想一步戰勝恐懼

在決定讓兩個女兒聯繫摔跤之後,妻子問他,如果她們摔跤了怎麼辦?他很冷靜的回答,那就治好她們。而在後面也有很多類似的問答,冠軍爸爸總能做到比常人能深想一步。

人類的恐懼總會讓人在面對恐懼時踟躕不前,而往往能夠深想一步的人卻能看到一片廣闊的天空。冠軍爸爸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第一次帶兩個女兒出戰,在看到女兒選擇了最強的對手時,他對女兒不懼強敵,不畏恐懼的做法表示肯定。

可憐天下父母心

父母在決定生孩子那一刻開始,就意味著他們給自己肩上增加了前所未有的責任,他們在為自己人生負責的同時,也要為孩子的人生負責,要呵護孩子健康成長,還要培養孩子成就夢想。

天下父母對自己的兒女感情,都是一模一樣的。要麼希望兒女都能複製自己的輝煌,要麼希望兒女們能實現父母沒能達成的夢想。兒女則大致都要進行反對、抗爭,最後產生認同。兩代人互相之間的不理解,都被對方的執念所裹挾著,在鬥爭後產生認同,認同後又產生鬥爭的怪圈裡面循環往複。

兩個女兒偷偷參加小夥伴的婚禮,小夥伴哭著講出一段引人深思的話語,「至少你們的父親把你們當作他的孩子,為了你們與全世界抗爭,為了你們忍受世人的嘲笑。為什麼呢?就是為了讓你們能夠主宰自己的未來。他又有什麼錯呢?」。原來幸福都是對比出來了的。


這是我自《三傻大鬧寶萊塢》和《我滴個神》後看的第三部印度片。每一部都能帶給我強烈的抨擊,以及觸發人性的思考

就《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來說,這是讓我感動次數最多的一部,所以我就寫了這篇影評,留住我此刻的感受。我是從不同角度看待這部電影的:

首先,父親非常渴望一個男孩來替自己完成夢想,無奈生的都是女孩。父親失望了。知道他偶然間發現女孩身上也有摔跤手的潛質,父親決定把他們培養成摔跤手。父親的這一舉動受到了大眾的質疑。但父親十分堅持,堅定的說:「我不要讓她們被別人選擇,我要讓她們去選擇自己喜歡的人。」在中國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印度,這就是另類,這是父權!但如果你深思,你就會明白,他的父親也是被迫無奈,如果女孩不去摔跤而和其他的女孩一樣,他們成年後就會嫁出去,成為男人的附屬品。而摔跤能給她們帶來不一樣的生活。她們從反對,到接受,再到努力。在這過程中她們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所以她們也沒有辜負父親。

從親情來說。父親對於兩個女兒的愛很沉重,他逼迫女兒放棄頭髮,放棄零食。他也質疑過自己,也掙扎過。但是他明白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最好的選擇。所以他扛住所有的質疑堅持下來。以至於和女兒產生了隔閡。這件事就讓我們明白,懂得交流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看著父母漸漸花白的頭髮,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大年初一被吳亦凡膈應得到現在內傷都沒好,遲遲不肯去電影院,總覺得國產片都像泡麵,喫前覺得噁心,喫後更加噁心。

直到《速度與激情8》票房超過26億還是下不了決心,最後實在是三傻情節未了,總覺得欠《摔跤吧!爸爸》一張電影票,於是踏入萬達影城。

一入影院深似海,從此不肯走出來。

開篇載歌載舞,收官亦歌亦舞,全場歡聲笑語一片,氣氛高於劇情。節奏緊湊,演技夯厚,雖然沒有3D特效,但有劇情一波三折,兩個印度女孩改變命運的故事,而且將體育和勵志完美融合。

如果說《激戰》是老爺們看的,那《摔跤吧!爸爸》則是老少皆宜,電影同時也傳達了一個真理:高手在民間,飯桶在機關。


說說我的觀後感吧:在影片開始時,我覺得,這個爸爸是把自己沒完成的理想強加到了女兒身上,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在電影結束後,我想到了另一層面,兩個女兒在爸爸的逼迫下,得到了成功和讚賞,成為了祖國的驕傲。雖然這可能並不是她們自己當初的夢想,但是,如果沒有她們父親的教導和逼迫,她們或許也就是兩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子。

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沒有什麼毅力和想法的,這兩個女孩子也一樣,最後她們的爸爸為她們選擇了一條路,並幫助她們走向成功,所以,她們是要感謝爸爸的。


《摔跤吧爸爸》可以說是我看過除了《三傻》外最好看的印度電影了!滿滿的正能量,從父愛到勵志再到女權,劇情不拖拉從製作到演員也都無可挑剔,主演阿米爾汗更是為了電影從大胖子練成肌肉男,演員敬業程度比起國內某些剪指甲打麻醉針的明星小鮮肉強百倍啊,


其實印度對於這種勵志片可以說手到擒來 就類似我國拍抗日片 他們已經有整套熟練的體系 經過大量的經驗 全球最高產的地區就是印度 印度百分之90得歌曲都是來源於電影配音 和超級巨星完全一樣 都是小丑鴨通過努力受到各種阻力成功


今天剛看完,是部很好的電影,很勵志,必定成為經典!感覺我國目前好像沒有辦法拍出這樣優秀的電影。


摔出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象,摔出勇氣與堅持,愛與淚水。在只有男人的摔跤世界裡,鍛煉上的進步比較容易,難的是思想上的進步、改變。


謝謝您的邀請,《摔跤吧!爸爸》說實話是我看的第一部印度電影,印象很深,滿滿的正能量,可憐天下父母心,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實現他們的夢想,幫助引導孩子,走向成功的道路。


沒看過,所以沒有體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