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是地球上最常使用的建材,全球幾乎每個國家都出產、創造這種神奇配方的原材料。混凝土開始像液體,乾透之後便堅如磐石,由於這種驚人的特性而被稱為液體岩石。正是有了它們,才造就了高速公路、橋樑、人工運河、大壩,還有全球首屈一指的摩天大樓。混凝土的基本配方很簡單:沙子、碎石、水和水泥。水泥是一種灰色的粉狀材料,一旦加到沙子、水和碎石裏,便產生反應,把各個成分黏合起來,使其凝結成一個強而有力的整體——混凝土。

  劣質的混合料可能造成致命的後果。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首都發生了規模8.1級的地震。調查現場的瓦礫時發現,許多建築物採用了不符合標準的混凝土。一旦使用劣等混凝土,苛扣鋼筋的用量,就會使混凝土缺乏應有的強度,造成牆壁斷裂、建築物倒塌。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些劣等混凝土同樣也導致了悲劇。

  混凝土是誰發明的?

  混凝土是羅馬人發明的。最初羅馬混凝土由傳統的成分沙子、水和碎石組成。後來,火山灰徹底改變了這種建材,因為當時的羅馬人發現混入利普茲沃湖的火山灰可以讓混凝土變得非常堅硬。於是,混凝土成為當時羅馬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建築物的主要材料,現在,仍有一棟建築物可以見證古羅馬混凝土的偉大——萬神殿,它建於公元125年,1800多年來一直是羅馬市中心的地標。

  混凝土征服河流

  巴拿馬運河是一條百分之百的人工運河,要掌控那麼大量的水靠的就是液體岩石混凝土。美國人接手了巴拿馬運河計劃後,開始建設一系列的船閘。船閘就是巨大的混凝土水缸,它們擺在高度不同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要是沒有混凝土,根本不可能興建巴拿馬運河。我國的葛洲壩也採取了類似的方法。

  混凝土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水可以增加它的強度。打造運河所需要的混凝土和用來建造摩天大樓的不同,要盡量做到滴水不漏。巴拿馬運河的混凝土已經通過了時間的考驗。同樣,雄偉的胡佛水壩也證明瞭混凝土的力量。這座混凝土的龐然大物攔阻了2萬多千克的河水,用這股水力進行水力發電能夠供應100多萬人使用。

  混凝土征服天空

  在1902年之前,全球最高的鋼筋混凝土大樓只有區區6層樓高,而辛辛那提的英格爾大廈改變了這一點,它是一座16層整體式的混凝土摩天大樓,但當時許多工程師認為16層的混凝土大樓會被強風吹垮,或是被本身的重量壓垮。等大樓落成後還是不被許多人看好。據說有一名記者居然守了一整夜,等待英格爾大廈倒塌,結果是記者很失望。

  2002年,在酷熱的波斯灣,一棟逐漸上升的大樓打破了地平線,它就是迪拜塔——全球最高摩天大樓。這棟沙漠摩天大樓採用了大量混凝土,由於高度幾乎是帝國大廈的2倍,所以需要吸震性能更好的建材,但是混凝土的粒子之間有許許多多稱為微孔的空間,工程們就用微硅粉填滿分子之間的微孔,使之更緊密、耐用、堅固,成為高強混凝土。

  沙漠著名的是氣溫高,怎麼讓混凝土能保持低溫呢?方法並不神祕,加冰!攪拌廠在拌合混凝土的時候,維持低溫的方法是把刨冰混合進去。到了工地,採用融冰使混凝土不至於過熱。這座超大建築內部完全以混凝土興建,2010年1月4日,迪拜塔正式宣告落成,整個工程共耗費33萬立方米混凝土。

  混凝土的科技革新

  科學家正在研發混凝土的新配方,希望它們能完成人類眼中的不可能任務。

  哥倫比亞大學研發了一種新的水泥的合成物,這種水泥的腐蝕性很低,也比較溫和。如果把玻璃壓碎加在這種混凝土裡,可以產生出美麗的表面。這對於固體垃圾中的玻璃無疑是廢物再利用的福音。

  混凝土最大的缺點之一是導旋光性不佳。專家正在努力,在標準的混凝土中加上玻璃纖維,創造透光混凝土,從而讓大型建築物也可以透光。整理:開工快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