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鴻門宴」前,項羽就考慮脫離「楚懷王」而自立為王。但項羽本部在「巨鹿之戰」前不過3萬(英布本部2萬),經歷「巨鹿之戰」損失極大。雖然在3個月內補充了部分「新兵」,也不會超過5萬人(另外的「英布獨立軍」不會超過3萬)。而劉邦擁兵10萬,而且大多數是「秦軍關中精銳主力部隊」。

②「鴻門宴」時,各國聯軍(30多萬)都有「自己的國君」。項羽僅僅是「聯軍的前敵總司令」,各國自己的統帥實際上並不完全聽命於「項羽」。

③項羽、劉邦、英布在「鴻門宴」時,名義上還是隸屬於「楚懷王」,是真正的三方(鐵三角)盟軍。

④項羽想成為「新諸侯」的決心已定。在「鴻門宴」時,僅有「劉邦」和「英布」屬於後起的「新諸侯」,其它「諸侯」都屬於「楚懷王之輩的舊諸侯」,因此,項羽極力反對「保守派范增」的殺「劉邦陰謀」。

⑤「楚懷王」是「范增」說服「項梁」擁立的「楚國舊貴族」,范增發現項羽有廢除「楚懷王王位」的企圖後,極力搞破壞,力主殺「新諸侯劉邦」來損害「項羽的威信」,同時打擊「新諸侯集團軍(項羽、劉邦、英布鐵三角)的勢力」。

小結:

①項羽、劉邦、英布三方是:新諸侯集團

②范增擁護「楚懷王的舊勢力」。主張殺劉邦。

③項羽看清了「范增的陰謀」,僅僅迫使劉邦裁軍到3萬舊部,其它7萬「投降秦軍」給了「三秦王」:為後來劉邦「暗渡陳倉」,重新收編「自己的原部隊」留下了伏筆。

④項莊:秉承「項羽的密令」,在「鴻門宴」全程保護「劉邦」。但逼迫劉邦裁剪部隊,不使劉邦成為「項羽」自立為「霸王」的障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