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朔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因為他的智慧和詼諧幽默,東方朔曾經為許多求助他的人解決了問題,有一個事我至今印象深刻,漢武帝的乳母犯了法,漢武帝要責罰她,她求助於東方朔,東方朔告訴她,漢武帝怎麼處罰她都不要出聲,不要辯解,在押下殿時,一步一回頭,漢武帝乳母果然照做,掉著眼淚,東方朔在此時斥責她,老東西,不識時務,現在皇上已經不需要你餵養了,一句話說道漢武帝痛楚,於是赦免了其乳母,東方朔利用漢武帝矛盾心理化解難題於無形,可謂智慧。主父偃以推恩令被漢武帝賞識,而又接受封國財物被漢武帝抄家身死可謂不夠智慧。賈誼才華橫溢,才幹卓著無可爭議 ,後世留下了一首詩足以證明,宣室求賢訪遂臣,賈生才調更無綸。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賈誼有才華,學富五車,可是皇帝不關心這個,而是向他求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神,所以賈誼有才不能用於世,實在令人惋惜,這也是他欠缺的地方。晃錯為景帝劃策,實行削弱封國的政策,結果導致七王之亂,打著清君側 誅晃錯的旗號,景帝為平息叛亂,借晃錯的人頭對七王起兵的理由進行打擊,可憐晃錯一心為了皇帝大業千秋萬代,落的人頭落地的下場,他能籌劃國家大事,卻沒能籌劃好自己退路,可以說不夠智慧。以上事例對比,高下立判,我還是推崇東方先生。我認為才幹無論身在何世,能用世者為大智慧,真才幹。才幹用世者,知生死進退者,慮事周全,為真才幹,否則,稱不上大智慧。


我是海馬叔叔,2018年共回答了歷史有關問題247條。問題列舉的四位西漢名臣中,要問誰更有智慧,本人認為非主父偃莫屬。主父偃作為法家之士,在完成法家「剷除封建,富國強兵」使命上,舉措是最得當、影響最深遠,比起歷代法家有過之而無不及。也正是因為主父偃,西漢王朝才完成封建王朝到君主專制王朝的徹底轉變。

法家,作為時代的變革者,從春秋時期開始,就以改革封建社會為自家使命。法家立說的依據就是天下大爭,動蕩不安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封建生產力低下和封建社會制度的腐朽導致人們難以生存所致。所以法家將革除封建制度建立統一公平合理的制度釋放生產力作為治理天下動亂根本依據。

歷代法家在諸候國主政成敗關鍵在於是否建立起完善的政治制度和提升經濟實力。然而,在提升經濟方面,法家所遇到的阻力相對較小,阻力最大的還是在改革政治制度之上。縱觀春秋至西漢時期晁錯「削藩」這段時間,法家在革除封建制度上,基本上都是採取強勢的手段進行政治制度變革。當時的法家得到君主的大力支持,在君權和兵權的強力壓制完成封建制度變革的,這種雷霆手段雖然一時壓制住了封建勢力,可到了一段時間,封建勢力也伺機強力「反彈」,如商鞅變法二十年後秦國的甘龍、杜摯復辟之亂、秦統一十七年後六國舊封建貴族趁勢而起、西漢景帝時期因「削藩」引發的「七國之亂」。

主父偃所面對的,不光是歷史頑疾,更是那時緊迫的形勢所逼。西漢王朝到了漢武帝在位初期,不光要治理內部各種豪強、宗族勢力和諸候王封建勢力,更有強大的匈奴外部勢力在威脅著西漢中央政權的穩定,表面平靜的大漢王朝,實則暗流涌動。漢武帝即位,先從內部治理開始推行實行「更化改制」,如何治理諸候王之患就是「更化改制」的一個重要的舉措,諸候王的問題歷經文、景兩代人尚未得到有效治理,這既是老問題,又是新難題。

當時,身為謁者的主父偃向漢武帝多次上言這事,給漢武帝出了一個不急緩適宜的辦法,叫「不殺而除其害」。使得封建勢力這個歷史禍害得到有史以來最徹底的根治。

主父偃在上書漢武帝中說道:「古代諸候的封國不過百里,不論強弱,形勢都容易控制。現在的諸候王有的連城數十座,地廣千里,對他們寬緩,他們驕奢淫佚,對他們嚴急,他們就依仗其強大聯合起來對抗天子朝廷。如果用法律削奪他們的勢力,就會萌生反叛的念頭,不久晁錯的做法就是一個例子。現在諸候王的子弟有的多達數十,其中只有嫡長子才能世代繼位,其他子弟得不到尺寸的封地,這樣仁孝之道得不到體現。希望天子下詔,令諸候王推廣恩澤,把土地分封給子弟,按地封候。那些子弟會人人高興,滿足了他們的願望,朝廷以廣施恩德之名,收分割其國土之實,不必朝廷下令削奪,他們會漸漸削弱的。」後來漢武帝很快採納主父偃的意見,並向諸候王們下達《推恩令》。

《推恩令》下達後,諸候各王除了嫡長子繼位以外,凡是想要推恩分封的諸候王子弟的,都可以上書上報皇帝,皇帝根據他們所在地一一給予各號和封地,將各諸候國拆散成許多小國。《推恩令》的下達,一改過去兵道的方式強制性的解除封建勢力的方式,而是直接將封建矛盾對準封建統治的要害,將中央集權與封建之間的矛盾轉移到封建體制的內部。如此一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封建內部不斷分封、分權,勢力越來越小直到最後完全瓦解。

綜上,主父偃比起其它三位西漢名臣,歷史功績大得多,影響更深遠。主父偃的《推恩令》實施後,漢武帝在一年之內給貧困出身的主父偃官連升四級封候拜相,比起李廣窮盡一生努力都沒封候,可見其意義之重大。


從智慧的角度看,我認為東方朔最有智慧。因為他能徹底看穿這盤棋的終始局,並能適度地把控劇情的演變節奏,使自己的命運與時局的變化節奏緊密切合。也就是說從入局到出局他都把握得很准,以至達到既能充分發揮自己對劉徹的幫襯作用,又能保全自己的目的。東方朔把劉徹扶上正路後,覺得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於是毅然決定悄悄離開,從而完美地保全了自己,這是他智慧的體現。其他幾位由於入局太深,結果都被時局淹沒,不得善終。


東方朔是比較好的,因為他最好還是自然老去,他們幾個太固執了,無法看清形式,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太嚴重了,無法變通。過去理想化,殊不知理想與現實之間隔著難於逾越的鴻溝。它們最終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應該是東方朔,他沒有像晁錯那樣鋒芒,以致最後被腰斬,沒有像賈宜那樣因為世子意外死亡而抑鬱病死,主父偃志大有才,膽大但心眼小,最終被齊王所殺,唯東方善終!


除了東方朔,都死的很慘,但是都有一顆愛國,愛百姓的心


明顯是主父偃,他提出的推恩令徹底解決了諸侯國尾大不掉的問題,也讓中國真正的從封建制走向了帝國制。


東方朔較高明。他們都有才華,不過東方朔更特別,謀業又謀身。


東方朔最靈性,主父堰最狠,賈宜最文化,晁錯最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 孔子說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