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受傷後24~48小時,主要在於維持血容量及電解質的平衡。此期不需要急於補充營養素。

第二期:此時應注意補充充分的營養素以防患者感染,促進傷口癒合,恢復肌肉活力及防止體重減輕。需要做到:

1.合理安排餐次

每日4~6餐,增加進食量,加餐多選擇易消化食物。

2.應給予充足的能量及蛋白質

均衡搭配,多選擇蛋類、奶類、瘦肉等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3.油脂

選擇植物油,禁用動物油脂,全天烹調用油控制在20~30g;烹飪方式多選擇蒸、煮、燉、燴等方式,儘量不要選擇煎、炸、烤等烹飪方式。

4.注意鈣的攝取

成年人每日供給800mg以上的鈣,可以促進骨骼的癒合及維持最好的骨骼狀況,如奶及其製品,鈣含量豐富且吸收率也較高,另外,蝦皮、綠色蔬菜、豆類等也是鈣的較好來源。

5.適當增加日照時間,適量食用維生素補充劑

如維生素D,成年人推薦量爲10μg/d(400IU/d),老年人爲10~20μg/d(400~800IU/d)。長期臥牀的骨折患者飲食應注意補充富含維生素D和礦物質的食物攝入,如動物肝臟、海產品、動物骨骼和胡蘿蔔等。

6.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每日攝入25~30g,保證每日蔬菜500g以上,可適當補充膳食纖維補充劑。

7.大量飲水

來源於:百科名醫網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