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謝邀請,喜歡可以說是非常喜歡,我們不從莎士比亞和《哈姆雷特》對於歐洲文藝復興的人文意義談起,單說這個人物,通身的氣質與做派就像典型環境中的我們自己,最起碼,我覺得,我同他像。

哈姆雷特原本站在海上最富麗堂皇的一艘大船上,大海深不可測,變幻無常,但這與他無關。他以為他的船堅不可摧,大海與他而言就是風光。然而就是有人把這艘海上方舟給鑿穿了,大船正在下沉,你是隨著船下沉,去看看幽暗水底的真相,還是找個小島,趕緊游過去活命,這是第一個問題。他選擇真相,就如同選擇死亡。這一點我自問過,能不能像他一樣。生活不會像武俠小說那樣快意恩仇,更多的人會為生存選擇遺忘。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人性的大境界,這一點永遠值得我們尊敬。中國人最擅長忘。

父親的鬼魂告訴哈姆雷特事情發生的始末,哈姆雷特震驚憤怒之餘,借戲去試探叔叔的反應。這個情節,有負面的評價。一說哈姆雷特衝動下耍狠,以至過早暴露自己;二說哈姆雷特多疑,沒有完全相信鬼魂。我要說的是:一、哈姆雷特信了鬼魂的話百分之九十九,剩下百分之一是哈姆雷特最後的掙扎;二、誰不知道排戲重建犯罪現場會暴露已經知道真相這一真相?老子不在乎,老子就是要噁心噁心你!老子復仇不是一劍結果你那麼簡單!老子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老子要過程!你瞧,不知道你看到自己沒?我看到了。

哈姆雷特有一次絕佳的刺殺奸王的機會,奸王祈禱時,整個背部暴露在了哈姆雷特的面前。這個時候殺了他,最是大快世界人民的心。然而對基督教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人懺悔時死亡,會進入天堂。哈姆雷特對天堂和地獄的說法甚是懷疑,但是萬一有呢?他不會送奸王上天堂。當然不可否認,哈姆雷特在這裡犯了知識分子的流行病,完美主義加強迫症。我始終認為,如果哈姆雷特不是最後自己先挨上致命的一劍,他的致命的一劍是刺不出去的。因為我就是。總有一萬個原因成為拖沓的理由。

堂吉訶德不想就去做,行動力極強,哈姆雷特是想得太多,做的太慢。他們兩個的特點恰是人類活動得以運轉的兩極。但是堂吉訶德不是偶像,更不是人類要去的方向。我們會失落會游疑會抑鬱會失眠,我們會自苦,這恰是人類高貴的體現。


謝邀。不很喜歡,讓我想起這句話:我們是如此軟弱,又是如此可憐。


莎士比亞「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指的是對於哈姆雷特這個人物,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感悟和理解。一個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能夠給人以千面解讀,足見人物塑造的魅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