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的護理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土肥管理 :一般以施用草木灰,土雜肥等為主。種植第一年6月底株施50克尿素,到8月份再株施腐熟菜籽餅0.25千克,或腐熟欄肥1.5-2.5千克。第二、三年,2月底株施尿素100-150克,10月施腐熟菜籽餅0.5千克,草木灰1千克;第四年,6月株施氯化鉀(或硫酸鉀)0.5-1千克,過磷酸鈣0.25千克,11月份放腐熟餅肥1.5-2.5千克或腐熟欄肥15-25千克。投產後年施採果肥一次,株施草木灰5-7.5千克2,尿素0.25-0.5千克,或硫酸鉀、複合肥1-1.5千克。楊梅投產後對鉀肥要求較高,多施鉀肥可使果實糖度增加、色澤鮮麗,根部菌根增多。掛果多的樹可在5月中(果實硬核期)追施適量複合肥。其它少施或不施磷肥和複合肥。

二,深翻改土也很重要,在幼樹種植時所挖的定植穴約3~4年後被楊梅根系所佔滿,根系如果繼續發展將遇到堅實的種植穴壁的土壤阻擋,生長受到阻礙,必須逐年對種植穴外的未深翻的土壤進行深翻,深翻部位在上坡和左右,深度要求在30釐米以上,時間:幼樹可在2-3月,投產樹以秋季為宜。

三,當楊梅長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整形修剪 ,

具體整形方法:苗木定植 後留幹25釐米短截,當主幹上芽萌發後,要除去20釐米以下的全部芽,使養份集中在上部的芽上,促使抽發出粗壯的枝條。春梢老熟,開始抽發夏梢,夏梢是幼樹生長中重要的乾枝,必須使夏梢生長粗壯有力,當一個春梢上抽發多條夏梢時,要選留2-3條,其餘全部抹除,夏梢上長出秋梢後,對秋梢進行摘心,使其生長充實。

按此管理,則第二年春季就可選留出三個主枝,對多餘的長枝向下拉開角度緩各樹勢,對選出的主枝進行短截部份秋梢,使之繼續向前延申抽發春梢、夏梢、秋梢,並在離主幹70釐米處選出第一副主枝,副主枝要選在主枝側面略向下,位置比主枝延長枝略低,生長勢略弱些,主枝上其餘枝條全部短截,長短有別,促使多抽發新梢,早日 形成結果村組。

第三年在完成三主枝,三個第一副主枝的基礎上配備第二副主枝,第二副主枝與第一副主枝間距60釐米,對其餘枝條進行促夏梢,控秋梢管理 ,促進花芽分化。第四年春季對主枝,副主枝的頂端 進行短截,促使抽發春梢,繼續向外延伸生長,其餘枝條一律不剪並適當控制春梢抽發,達到第四年結果。

四,促花幼樹楊梅通過科學管理生長很快,第三年就可形成一定樹形,而此期又進入旺盛的營養生長期,如不採取相應的促花措施,將繼續進行旺盛營養生長,花芽無法自然形成。因此當幼令楊梅樹已達到可投產樹冠(冠徑1.2米以上,樹高1.5米以上),即在7月20-8月15日,用15%多效唑 300倍液噴樹冠(綠色食品楊梅基地不能使用多效唑),進行控梢促花。

一般保果一是花期噴0.2-0.3%硼砂液,增強花粉活力和防治枯梢病發生。二是人工授粉,開花期若晴天又配置合理授粉樹的楊梅園可自然授粉,花期若陰雨綿綿,則花粉無法飛遠,影響授粉時高要進行人工授粉。具體方法是採一些雄花楊梅枝條插在盛滿水的瓶裏,再將瓶掛 在楊梅樹樹冠頂部,增加授粉機會。或在雄花開時的中午,剪幾枝雄花枝到楊梅園上風口,園中間和四周進行輕輕拍打使花粉在楊梅園中飄散。三中初投產楊梅和東魁楊梅開花、抽發春梢和新根生長基本是同步進行,梢果矛盾很激烈,楊梅結果枝的頂芽為葉芽,部份結果枝在開花結果後能抽生春梢,消耗大量營養引起嚴重落果。因此為提高楊梅座果率需進行抹芽摘心措施,控制春梢生長。也可在春梢抽發初期(開花末期或謝花後)用6000倍「果大多」液噴樹冠,間隔15天左右再噴一次3000倍「果大多」達到控梢保果的目的。

五,楊梅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1、楊梅褐斑病又名楊梅炭疽病,屬真菌性病害,凡楊梅產地幾乎都有分佈。為害葉片,進而使花芽和小枝枯死,嚴重影響樹勢和產量。

   癥狀及發病規律:開始在葉面上出現針尖大小的紫紅色小點,以後逐漸擴大,呈園形或不規則形。病斑中央紅褐色,邊緣褐色或灰褐色,直徑4—8毫米。後期病斑中央轉變為淺紅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點(病菌子囊孢子),多數病斑可聯接成斑塊,病葉最後乾枯脫落。

   病菌以子囊果在病葉中越冬,在浙江5月中旬以後借雨水濺潑傳播蔓延,8月中下旬出現新病斑,10月份病斑增多,10—11月份出現大量落葉。雲南富民約3—4月間開始發病,進入雨季後,6月下旬在去年感病植株的新梢葉片上就有病斑出現。該病一年發生一次,無再次侵染。土壤貧瘠,缺少肥料,樹勢弱容易發病,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上的楊梅發病嚴重。

  

  2、楊梅癌腫病:又叫楊梅潰瘍病或楊梅瘡,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主要為害楊梅枝幹,尤以2—3年生枝條受害嚴重。

  癥狀及發病規律:開初枝幹上病部產生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以後逐漸增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腫瘤。小枝被害,形成小園球狀的瘤體,直徑一般為1.5—2釐米,大的可達10釐米以上,造成腫瘤以上的部位枯死。一個枝上的腫瘤少者1—2個,多者達4—5個或更多,一般多在枝節部位發生。樹榦被害,樹皮粗糙開裂,凸凹不平,也有隆起的腫瘤。由於腫瘤阻礙樹體內營養物質的運輸而導致樹勢早衰,嚴重時引起全株死亡。

  病菌在病枝的腫瘤組織中越冬,次年春天從瘤體表面溢出菌膿,借雨水傳播,從樹體傷口和葉痕處侵入。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果園,樹齡較大,樹勢衰弱的楊梅。

   3、楊梅赤衣病:是20世紀90年代在浙江新蔓延的一種真菌性楊梅嚴重病害。主要為害枝、幹,引起樹勢衰弱,枝條枯死,直至全樹死亡,浙南溫州地區和麗水地區約佔總面積1/3的楊梅樹已發此病,浙江其它楊梅產區也開始發生,嚴重地威脅著當地楊梅生產。

  癥狀及發病規律:主要為害楊梅的主幹、主枝、側枝及小枝,枝幹被感染後,在病部布滿橘紅色粉末(病菌的菌絲和孢子),引起樹勢衰弱,果小味酸,枝條枯死,直至全樹枯死。病菌在病組織中越冬,次年溫度上升,樹液開始流動,下雨增多時病菌開始活動和傳播,多雨潮濕容易引起本病盛發。土壤粘重、積水和栽培管理粗放的果園發病較重。

  

  4、楊梅根腐病:是為害楊梅根系的一種真菌性病害,常導致植株生長衰弱和急性青枯死亡。

  癥狀和發病規律:病菌從傷口侵入,先在細根發病,逐漸向側根、根頸及主幹上蔓延。病原菌進入木質部維管束,菌絲體增殖使維管束褐變壞死,而導致全樹生長衰弱和急性青枯。該病可分為急性青枯型和慢性衰亡型兩種類型。急性青枯型:初期癥狀難於察覺,要在植株枯死前2個月左右才表現出明顯癥狀。葉片失去光澤,褪綠,樹冠下部的部分葉片變褐脫落。如遇高溫天氣,樹冠頂部枝梢出現萎焉,但次日清晨仍能恢復。採果前後如遇氣溫驟升,樹體常常急速枯死。葉色淡綠(青枯),逐漸變為紅褐色脫落,偶剩少數枝葉,但次年不能萌芽生長。此類型主要發生在10—30年生的盛果期樹上。慢性衰亡型:發病初期,青梢抽生正常,但秋梢很少或不抽發,地下部根系和根瘤較少,根系逐漸變褐腐爛。後期病情加劇,葉片變小,下部葉片大量脫落。次年枝條上形成大量花芽,花量大,結果多,但果小質差。高溫乾旱天氣,頂梢開始枯萎,樹體出現半邊枯死或全株枯死。

  5、楊梅枯梢病,又叫楊梅小葉病,是一種缺硼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嚴重影響楊梅樹勢和產量。

  癥狀和發病規律:多半為半珠或若干枝條發病,也有全株發病,主要表現是小葉,枝條叢生,枯梢,不結果或很少結果,病樹春季發芽較晚,新梢頂芽往往萎縮枯死,此後側芽大量抽生,形成叢狀枝,葉形變小,頂葉焦枯或呈紫褐色,葉面淡黃色;葉脈凸起,主脈褐色木栓化,叢狀小枝一般在當年秋後即枯死。該病在土層淺薄、不施有機肥、多施過磷酸鈣的土壤發病多;PH值高的土壤含硼減少。

  6、楊梅乾枯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枝幹,一般在衰弱的老樹上發生較多,後期常造成枝幹枯死。

  癥狀和發病規律:病害侵入,初期出現不規則的暗褐色病斑,隨著病情發展,被害部由於水分逐漸喪失,形成凹陷的帶狀條斑,與健康部位之間呈現明顯裂痕。後期病部表面產生很多黑色小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起初埋生於表皮層下,成熟後突破錶皮層,露出園形或橫裂的開口。發病嚴重時病部可深達木質部,當病部擴展環繞枝幹一週時,枝幹即枯死。該病原菌為弱寄生菌,一般從傷口侵入,當樹勢衰弱時才能擴展蔓延,故發病輕重與樹勢密切相關。

 


種植楊梅如何護理好呢?1、選擇合適的地方:楊梅是比較貧瘠耐寒的一種水果、所以大部分地方都適合它的種植、盡量種植在靠近水源的山坡上和土層比較深厚又比較有肥的土囊最為合適。2、栽種:楊梅的生存力很強、它的抵抗力也很強不容易生病、適合楊梅種植的季節都是在春季的2月份至3月份期間、這段時間比較適合幼樹的生長

3、肥料和水的管理:為了讓楊梅快速的生長、盡量把肥料施足、還要在生長的過程中多施幾次肥、每一次給楊梅施肥的時候把雜草除乾淨、然後在添加一點化肥。

4修剪豬:我們要對楊梅進行修剪整理一下、盡量把多餘的樹枝分枝、整理成樹冠的形狀、在修剪的過程中我們要把不好的枝條剪掉這樣能讓楊梅樹長的美觀還能提前結果、


1、種植的時間。一般的情況下我們的種植時間都是在春天的2、3月份左右,這個時間來種植楊梅的存活率,就會高了很多。在秋天的時候也可以種植,在10月份左右的時間,我們種植下去之後就要做保暖的工作,不然的話冬天就會被凍死。

要是楊梅不按照季節種植的話,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就是楊梅的生長過程變長,結出果實的時間自然也就延時了。二就是存活率不是很好,經常出現死苗的現象。三就是結出果實的質量不好,四就是等楊梅樹長到後期的時候,老化的也比較快,樹的壽命自然也就減少了。所以正確的種植時間,對楊梅樹的生長還是很重要的。

2、土壤的選擇。在我國還是有很多的地方可以種植楊梅的,但是你要是細細的觀察的話,在鹼性比較大的土壤上邊種植的話,雖然能結出來很多的楊梅,但是結出來的顆粒卻是很小,而且喫起來也是不甜,有點酸酸的味道。我們要選好種植地的土質,一般比較適合楊梅生長的土壤是,偏酸性或者是黃壤的土質。還有一個就是砂土,因為砂土的排水功能比較好,而且通透能力也是比較強。

3、適合的溫度。楊梅還是比較喜歡陽光和溫暖的植物,我們要注意的就是在夏天的時候,就要來做散熱的工作,而到了冬天的時候我們就要來做保暖的工作。比較適合楊梅生長的溫度就是在20度左右,要是一年下來的話能保持在15到20度,這樣就是最好的了。最低的話也不能低於12度,太低的話就會被凍死,高的話也不能炒過35度。大家在種植地可以安裝一個溫度計,這樣就可以實時的來掌握溫度的變化了。

4、水分。楊梅的抗旱能力還是比較弱的,對水分的需要也是比較大,一般能保證土壤濕潤就可以了。要是濕度不大的時候,我們在澆上水這樣可以加快楊梅的生長速度。在生長的時候土壤需要的濕度在百分之六十左右,在結果的時候就要少一點了,這個時候水分多了果實也就不甜了。

5、養分。在種植的時候養分還是很重要的,如果肥料要使用得好的話,是可以決定它的產量和質量的問題。在秋天的時候我們用上一點農家肥,而到了春天的時候,我們就用一些生長肥,在結果實的時候,我們在用上一點壯果實的肥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