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老婆是隋文帝一生難治的軟肋

中國在大分裂、大動亂了三百年後,由於隋文帝楊堅的勵精圖治,隋朝的國勢大爲增強,社會安定,百姓安居。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是這樣評價隋文帝的:“令行禁止,勤於政事,每旦聽朝,日昃忘倦。…愛養百姓,勸課農桑,輕徭薄賦。其自奉養,務爲儉素,乘輿御物,故弊者隨令補用;……故(百姓)衣食滋殖,(國家)倉庫盈溢。”史稱隋文帝“躬節儉,平徭役,倉庫實,法令行。”“人物殷阜,朝野歡娛”。開皇期間,國家呈現出萬象更新的大治局面。可就是這樣一個有作爲的皇帝,爲什麼還會因爲一個美女的香消玉殞,而氣得騎着馬到處亂跑呢?原來,隋文帝身上也有一個難解的死穴-怕老婆。

獨孤氏十四歲嫁與楊堅,婚後,兩人感情篤厚,並相約,除了獨孤氏外,楊堅決不與另外女人生子【“高祖(楊堅)與後(獨孤氏)相得,誓無異生之子”(見《隋書.后妃》)】。楊堅稱帝后,獨孤氏每與楊堅言及政事,往往兩意相合,故宮中稱之爲“二聖”。楊堅對獨孤氏可以說是又愛又怕(“高祖甚寵憚之”)。

然而,獨孤皇后出於女性特有的妒忌心理,始終不準隋文帝寵幸後宮的任何女子。一是因爲楊堅本來就怕獨孤氏,二是因爲他們原來就有相約的誓言。因此,在楊堅稱帝后的十八九年裏,後宮嬪妃形同虛設,未有敢進御者,滿宮春色任其凋零。

冰封的後宮卻在這一天被打破了。開皇十九年(公元599年)六月的一天,獨孤皇后微恙,在寢宮中調養。隋文帝一時得空,獨自前往仁壽宮消遣。當踱步到一別苑時,恰巧遇見一姿容妙曼的絕色宮女,一問,方知是已死的尉遲迥的孫女。尉遲氏因早年祖父之事坐罪入宮,故撥充此間灑掃。多年難近女色的隋文帝,對貌美如花、溫婉恭順的尉遲氏一見傾心,當夜便留宿別苑。溫柔鄉難捨難分,一連綢繆數夕。病癒的獨孤皇后偵得此事,趁皇帝上朝之際,悄悄帶上一干人等來到仁壽宮,將正沉浸在幸福幻想中的尉遲氏亂棍打死,一個如花似玉的美女,就這樣香消玉殞了。隋文帝下朝後,急赴仁壽宮欲尋尉遲女消魂,恰好看見尉遲女被皇后打死的慘狀,頓時怒火沖天。又因懼內慣了,一時不好當面發作,只得騎上御馬,沒頭沒腦地在宮中亂跑,以泄心中忿怨,任獨孤皇后千呼萬喚,也予不理睬。隨即,隋文帝縱馬從別苑奔出,也不問路徑,衝出宮去。獨孤皇后頓時大驚失色,立即派人找高熲、楊素前去追趕。兩人飛馬趕去,一直追了二十餘裏,至山谷中方纔趕上。二人扣馬苦諫,楊堅嘆息道:“我貴爲天子,卻不得自由。”高熲勸道:“陛下豈可爲一婦人而輕天下。”(高熲正由此語而得罪皇后,致使日後遭災)在高、楊二人的苦勸下,楊堅仍在山谷中逗留了很久,怒氣方纔稍爲平息。直至夜幕降臨,一行人纔回到宮中。皇后早已站在宮閣內迎候,一見文帝,便嗚咽流淚,跪伏於地請罪。高、楊二人急忙勸諫和解,文帝情緒逐漸平伏。此時已近夜半時分,隋文帝命人置酒,由高、楊作陪,方與獨孤皇后飲酒言和。經過此次事件,獨孤皇后稍微調整了對隋文帝不準接近女人的嚴格管束,允許滅陳時被俘入宮的陳後主的妹子入侍皇帝,這纔有了後來被隋文帝寵幸的宣華夫人。

正是由於隋文帝對獨孤皇后言聽計從,以至晚年的隋文帝在改立太子,對待功臣等問題上做了不少錯事,爲隋朝的速亡埋下了隱患。也正是由於獨孤氏死後無人約束,以至隋文帝大肆擴充後宮,尤以寵幸宣華、容華夫人爲最。兩年後,隋文帝便因縱慾而淘空了身體,至使百病纏身。病中,他懊悔地對侍者道:“假如皇后還在,我也不至於此了。”故曰:“情慾若雙刃之劍,當則益之,過則傷之”。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秋七月,六十四歲的一代英傑,病中的隋文帝楊堅,終於在太子楊廣的陰謀中去世了。

(全文完)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