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醫療信息系統)是醫院的基礎設施之一。可以說,在現在的市場環境和技術要求下,經營一家醫院,從內到外都幾乎不可能離開HIS這個利器。醫院裡的每一個人,都是HIS這個數字平臺上的結點,所有的工作流程都和HIS相關。那麼,以往和傳統HIS打交道的日常中,醫生和管理者會遇到哪些不爽的地方呢?小編特意整理了他們的一些吐槽,大家一起來聽聽。

吐槽一:部門數據難共享,孤島效應老大難

傳統的HIS很貴,用得起的一般是公立大醫院。醫院分工細,流程複雜,涉及的功能模塊多。出於照顧各方利益的「你懂的」需要,醫院裡不同功能模塊往往由不同的IT公司提供,模塊之間不能聯通,各成孤島或者煙囪,影響了醫院的運行效率和醫療數據資源的開發。舉個簡單例子,醫師讓病人去做檢驗檢查,如驗血或拍片,這裡就涉及了醫囑和影像等幾個模塊。要是模塊之間是割裂的,病人只好檢查完就在現場等結果。檢驗科或放射科往往又是完成一批工作量後,再把若干病人紙質單據拿出來讓人自取,病人再拿著化驗單去找醫生開藥。遇到快下班時間,醫生和病人也只能等。如果模塊之間是聯通的,檢驗檢查結果一出來醫生和病人就能在各自電腦和手機終端看到,那就省心省事了。

吐槽二: 被內網困住,辦公條件不友好

傳統HIS往往面臨只能在區域網內交換數據的窘境,一旦離開了內網,比如人不在辦公室,就無法提取處理數據,缺乏靈活性和自由度。醫生本來就是長期高負荷工作,沒有多少時間休息或陪家人。現在是「互聯網+」時代,要是醫生能隨時隨地能看到醫療信息,處理一些只需開藥的慢性病複診需求,或對一些重危急病提供遠程支持,那醫生就能相對靈活地辦公,工作條件變得更友好。這樣醫生不用路途奔波就能提供服務,還能有助於提高產出,增加醫院和醫生的效益。

吐槽三:軟硬體加維護太麻煩了,還不能實時更新數據

使用傳統HIS,醫院管理者的痛苦之一就是,明明想去當華佗,卻還要受程序猿的罪。要成立專門的信息部門,採購HIS相關的軟體還有運營維護服務,要買電腦,蓋機房,鋪內網,小區域網撐起來了,卻還是不夠,因為還有醫保啊,還要繼續鋪設網線……軟體要更新了,有的要一臺臺電腦去操作,要獲得運營報表,一般要等到當天各科辦公結束後,才能層層把數據匯總上來,沒法實時掌握。銀子沒少花,功夫沒少費,時間還沒少耗,管理層也沒能自在起來。

......

真箇是HIS虐我千百遍,我待HIS如初戀,因為工作真的需要你啊……從接診到檢查用藥病歷門診藥房住院回訪記錄,醫院的工作繁忙複雜,又萬萬不能出錯。一套趁手的HIS系統,實在是太重要了。傳統HIS讓醫院運營進入了信息化,有其歷史意義,但它也有著難以克服的缺陷。難道醫療機構的白衣天使們對這些不足就束手無策了嗎?

別急,有雲HIS呀!

雲HIS,是基於互聯網和雲計算技術的新一代數字醫院管理系統。上面所提到的傳統的HIS吐槽點,雲HIS都能輕鬆克服,更好地滿足醫院和醫生的需求,是一大技術革新。

比如數據孤島,雲HIS通過互聯網的運用,把醫療機構的整個資料庫放在雲端,邏輯運算和數據儲存都在雲上進行,天然地打破了信息孤島的瓶頸,而且使用效果不亞於內網,甚至更佳。在雲端的數據享受的是金融級別的安保服務,醫療機構不用擔心傳統HIS中的黑客和內鬼造成的數據風險。只要能上網,醫院診所的管理層和醫護人員就可以隨時接觸授權範圍內的數據,很適合醫聯體、醫院集團和連鎖機構等使用。管理人員能實時獲得報表,一目瞭然地看到運營情況如何,心中有數。

在信息化建設中,比如鋪設網路等等投資和工作,在雲HIS都可以一省再省,只要有臺電腦,有根網線,再加一個雲HIS,就足夠了,更不用擔心軟體的開發運維和升級等問題。在市場上已為數百家醫療機構所使用的尚醫雲-雲HIS案例中,其整體信息化建設成本比傳統HIS低70-80%,而客戶獲得的是能滿足三甲醫院需求的HIS專業服務和更多的安全和便利。

醫療IT的使命,就如尚醫雲的「助醫者 濟蒼生」所蘊含的寓意那樣,始終是讓人類的醫療更安全、高效、便捷和可及。吐槽不息,進步不止,這也是人生。

助醫者 濟蒼生

We serve those who heal the world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