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沒有最好的路, 只有最適合自己的路

抗艾,

沒有最好的藥物方案,

只有最適合您的藥物方案!

  1.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方案?

因為每一種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服藥時間都不一樣,因此一定要配合自己的生活作息與習慣與醫生共同商討藥物方案。

適合你的藥物方案必須達到以下兩點要求:

●藥效一定要足以讓病毒載量降低到檢測不到的程度(或持續下降的趨勢)。

●你能每日按時服用,並耐受各種副作用和接受任何飲食上的限制。

選擇藥物所考慮的主要問題

1、合併疾病,如肝炎、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病等;

2、生活作息規律,包括服藥次數、顆數和時間是否對學習、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3、藥物的交互作用,您現在同時還有服用其他藥物么?如美沙酮、抗生素、補品中藥、糖尿病藥物等。

4、藥物的副作用,包括短期的副作用和長期的副作用你可以承受嗎?

2.現在的藥物方案適合自己嗎?

判斷這個問題無非是兩點,一是藥物有沒有效,二是副作用能不能耐受。

判斷藥物療效的指標是病毒載量和CD4細胞計數水平。不管治療前的病毒載量是多少,治療8周後,病毒載量要比原來的下降10倍,理想的效果為4-6個月病載降至檢測不到的水平(病載<50copies/ml),與此同時,CD4細胞計數在4-8周通常增加50-60個/mm3,此後每年增加50-60個/mm3,通常治療一年後CD4細胞一般增加50-180個/mm3。治療一年後,病載明顯下降,若穩定於1000copies/ml以下,仍然視為有效,可以繼續接受治療。(在資源有限地區可以用淋巴細胞絕對計數以及發生機會性感染作為判斷療效的替代指標,淋巴細胞絕對計數1200個/mm3相當於CD4細胞計數200個/mm3。)

抗病毒治療建議隨診時間及檢測項目的時表

但是,如果治療6個月時,病載還沒有低於檢測下限(仍然檢測得到),就應該尋找可能的原因。病毒抑制失敗,病載下降不符合上述要求。免疫功能恢復失敗,CD4持續下降並或出現臨床癥狀。或者CD4細胞計數一度上升後逐步下降,病載一度下降後出現反彈(>1000copies/ml)。這些都是治療失敗徵兆,需要考慮換藥了。不過還有些患者經治療後病載下降沒有達到上述要求但CD4細胞水平有上升並趨於較高的穩定水平,則表明藥物方案中有部分藥物有抑制病毒的作用,可暫時不換藥並加強監測。

影響療效或病載無法獲得抑制的原因

1、藥物組合的方案效力不夠強。

2、你可能已經對藥物方案中的一種或幾種藥物產生耐葯。

3、沒有按醫囑服用藥物,依從性差或不夠好(即使你每周只漏服一次也算依從性不佳)。

4、你按醫囑服藥了,但是身體對藥物的吸收不足,造成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不足,藥量不夠。

5、如果你還有服用其他藥物,如補品、中藥和治療某一種疾病的藥物,請一定要告訴醫生,因為這些藥物和抗病毒藥物之間有可能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從而影響療效。(提醒:中藥與西藥服用時應錯開1小時以上,可降低交互作用的發生)。

一般開始治療或換藥後的數周,醫生讓你做CD4細胞計數與病載水平檢測,以了解當前的藥物方案治療是否有效。一般來說,第一次藥物方案的治療成功率最高,一旦換藥,新的藥物方案很可能會較前一次的效果差一些。因此,要珍惜當下,相信所選,不要輕易換藥啊!

3.病載突然升高,是藥物無效了嗎?

先別緊張,有條件的話可以再做一次病載檢測,以確認上一次的檢測有沒有錯誤。若是病載只是稍微增加(1-20copies/ml),有可能是檢測的問題(統計學上稱為「隨機誤差」),這是不同儀器之間和同一部儀器不同檢測之間都會出現的。但是,如果病載從測不到的水平突然飆升到50-200copies/ml,然後又在幾星期內降回到測不到的水平,這個現象稱為「暫時性的病載增加」,可能的原因包括其它的感染如感冒、皰疹等,還有某些疫苗接種後,也會引起暫時性的病載上升,也有可能你的血液樣本在實驗室受到污染了,導致不正確的結果。因此,再做一次檢測可以幫助了解原因,所以建議您養成紀錄病毒量和CD4計數變化的習慣。

但如果第二次檢驗的病毒量和上一次差不多或者甚至更高(>200copies/ml),而且你也確實按醫囑服藥了,這時候要懷疑是不是有耐葯的問題或是藥物吸收不佳導致的療效問題。建議病載在>500copies/ml後,做完耐葯檢測後再決定換藥。

4.是否存在沒有副作用的好葯?

很遺憾,沒有!只要是葯,都有副作用!

但是由於體質各異,不同的人對同一種藥物產生的副作用會不一樣,並非每個人都會有副作用,並非每個人的副作用程度和持續時間都一樣。所以不要因為怕副作用而拒絕治療。

抗艾藥物副作用可能比較大,服用者通常產生嘔吐、無力、睡眠障礙、體重下降、腹瀉等不良反應。尤其是早期治療的患者,甚至感覺服藥後的生活「更糟」。但其實,現在的藥物方案正在不斷優化,毒副作用也會越來越少,通常在4-8周會減弱或消失,或者可以通過服用其他藥物來減輕副作用,只有極少數的人會有嚴重的副作用。大多數患者都會發現其實服藥比想像中簡單。世界已公認早期治療的獲益。如果是因為擔心副作用而延誤治療時機,其實等於慢性自殺。藥物副作用對人體的損害遠遠小於HIV病毒對人體的損害。早期治療,規範服藥,絕對是利大於弊!

5.藥物種類有限,如何是好?

所以嘛,那就好好按時吃藥,不要漏服,避免發生耐葯啊!每一次換藥都意味著少了一種選擇。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新葯可選擇了,而你的健康狀況還不錯,即使病載較高,你仍然可以繼續服用原來的藥物方案,有時甚至可以繼續服用好多年。但是,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製劑如:依非韋倫和奈韋拉平,就很容易發生耐葯,完全無法控制病毒。同時,要盡量維持健康狀態,等到新葯上市。

換藥的重要的原則是,為了確保治療成功,換藥時應選擇至少2種以上(最好3種)有效的新葯。如果一次只換1種新葯,治療失敗率較高,且容易出現耐葯,結果使未來的選擇性更少,增加治療的難度。因此,換藥必須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切不可擅自換藥

6.進口葯更好?

事實上,現在不是崇洋媚外的時候。從性價比來看,服用國家免費藥物方案絕對是最佳的!免費、療效好!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艾滋病藥物的原料葯生產廠家,而我國的進口葯,大部分也是低價從我國進口的原料葯,回去加工製片,再高價返銷。原料一樣,後期的加工沒有太大區別。國家葯監局從藥品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都嚴格管理,以保證國產葯和仿製葯的安全性和藥效。

抗艾藥物早期價格高昂,每年費用近20萬元人民幣,但現在由於有國產藥物產生,價格回落到每月480元左右,越來越多的感染者都能負擔得起。後來國家每年花幾十個億在抗病毒治療上,最大限度保障絕大多數感染者的需求。

不過,進口葯最大的好處是藥物種類更多。目前我國常用的免費葯只有7種,藥物組合方案有限,多次耐葯的患者如果再沒有藥物方案可選擇替換,就只能自掏腰包購買昂貴的進口葯了。所以,還是安心好好吃免費葯為上上策!

7.更多的新型藥物不斷研製中

現在的藥物製作工藝不斷提高,不僅藥物種類越來越多,藥物體積越來越小,而且療效越來越好,連給藥方式也越來越便利。例如,復方藥物,一顆多葯,一口吞咽一小顆全搞掂;注射劑長效藥物,一周一次或每一個月甚至三個月才注射一次,方便快捷。還有新型機制的藥物,如吸附抑製劑、融合抑製劑、成熟酶抑製劑等,這些藥物由於具有新的抗病毒作用機制,可能對耐葯的病毒非常有效。此外,還有各類治療性疫苗和預防性疫苗不斷研製中。未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精彩內容推薦

2017年最受關注的新葯2017CROI:新型藥物及新方案的研究雞尾酒取代性療法北京艾滋病大會:簡便安全高效單一療法將上市原文鏈接:救命之葯(一):最好的藥物方案是什麼?

更多資訊請關注拉米醫生公眾號:lamidr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