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佛法決不是逃離生活,而是在強化自身生命

 

我們信心的目地是要想獲得成功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但世上最不穩定的是人的心,隨時會因不當的外緣而使我們信心的方向偏差。因而需要透過行學,參加許多的學會活動,重複的從不同的角度、層次來談信心,藉者行學、活動不斷的來修正往信心的正軌,懷抱著使命堅定前進。

佛法打開生命中無限的可能性

池田SGI會長談到:「佛法是相信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無限的可能性,教示每個人覺知自身生命中具有『佛界』這種至寶,並將其引出的方法。依照實踐日蓮大聖人佛法的教導,能夠將自己的生命改變清靜、強而有力的『佛界』生命,不管遭遇任何事都能去面對、超越,並將一切轉變為幸福的人生。」

教示我們生命中具有無限的可能性,並將其引出的實踐方法,正是日蓮大聖人的佛法。信仰及實踐佛法是為了發揮自身最強盛、輝煌的生命作用﹝佛界﹞,建立不管遭遇任何煩惱或困難,都能悠然地超越的永不崩潰的「絕對幸福」境界。

因此,信仰佛法決不是逃離生活,而是在強化自身生命的同時,也能發揮自己的可能性及特長,感受人生的偉大及生活的喜悅。學會的組織正是讓大家藉著使命而開展個人的幸福人生。

然而,使命是自己要去自覺,而不是被決定的。這種自覺是要透過這「妙法」偉大的信仰。

在我們的信仰中有兩樣是其他的宗教所找不到的

1、擁有大御本尊(可以深化生命內部尊貴佛界)

2、擁有師弟不二的精神(依此建立使命,可以開拓生命外部的寬廣視野、無限提升生命境界)

因此信仰妙法的人,可以無限量的成長。

要成為有名的人,不如成為有力量的人,要成為有力量的人,不如成為有福運的人。

不是環境的關係,重要是以什麼為根本,而這根本是最高的話,那這個人就是最有福運的人。

完成「使命」才是「幸福」

然而,擁有使命的人是避須要有勇氣去挑戰困難,有云:與難搏鬥的「冬天」帶來大福德的「春天」、「巨大的挑戰中存在著巨大的喜悅。」

關於組織

職務本身沒有功德,而是職務所帶來的那一份責任感、使命感,給我們帶來功德。

重點是,認清自己的使命舞台最重要,了解自己的「出世本懷」,就不會有怨了,就如同釋尊、大聖人一樣,好像也沒聽他們抱怨過。不是嗎?

在學會中不論擔任什麼職務,奮鬥前進、不斷改革超越,「勇猛精進」這是佛道修行的特質,在這裡面有自己生命中宿命淨化開啟的「功德力用」。

但是在前進的過程中,千萬記得要帶領著周圍的同志,而不是孤獨的一人。低潮時要懂得自我解套。讓自己成為一位深具活力、理想百分百,又擁有快速行動力的「法華經行者」,這是當地組織的福氣喔!更要以「行者」寬廣、透達、慈悲的心境來理解、體貼、鼓勵週遭的人。

關於人才培育

人才不像拉麵團一樣,一拉就成長的很快。不要只是想如何使某人成為人才,首先確信自己就是人才。自己不停的精進、不停的成長,部員就會跟上來。當然無論如何,也是要以御本尊為根本的確信。

培育人才的原則與應用

御書、池田先生的指導都是原則性,如原則不能堅持遵守,組織就會崩潰掉。但佛法是圓融的,太重視原則或太拘泥於原則,就會不平滑,但沒有原則又不行;因此進入第一線時,就算有一樣的事,有時也不得不要依當時會員的機根狀況,做不同的指導。

如兩個杯子,左邊的倒360cc,右邊的則倒200cc,看似不公平但這兩個杯子卻是左大右小。倒水的人要了解杯子的大小,否則全部都以一樣的量倒入,小的杯子就會溢出來;或著大杯子就會不夠,這樣倒水的人就是沒有智慧的人。

如果持小杯的人,相比之下覺得不公平,我們就可以請他喝了再給他倒,這就是應用因說明而令他人接受就是指導,因此而了解就有公平。切記聽指導的人,容量是不一致的。     

田中副會長    1991指導

最後,一定要記得,組織幹部的團結和諧就是部員的幸福。「異體同心」是人類生命中最美的展現,但往往會被人類心中的,自私、貪念、執著、妄念、威權…………切割的支離破碎,因此「異體同心」雖是美麗,但要穫得卻是不易的事,所以「它」越顯珍貴。

要穫得「它」、要護持「它」於不墬,須要「誓願」、須要「共同的誓願」。

唯有「共同誓願的人生」才能貫徹,因為誓願是跨越今生通達三世。

我們的誓願就是為民眾幸福,廣宣流布妙法這個大利益,因此我們團結,因此我們勝利。

(池田先生)贈與吾友:    

「異體同心萬事成」 / 為了廣宣流布的大目的 / 要以團結之力獲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