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7日 00:28:54來源: 求是網 作者: 王迪在經濟學上,有一種概念叫做「金本位」,意思是指以黃金為價值尺度去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後來在上世紀80年代,由此引申出「官本位」的概念,即指以官為本、以官為貴、以官為尊的思想觀念。這種本位意識不僅是目前黨員幹部隊伍中存在的官僚主義作風的直接表現,而且同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認真分析官本位意識的諸種表現,堅決破除官本位意識,對反「四風」正作風,乃至推進反腐,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官本位意識作為一種頑症,其思想基礎是封建等級觀念,而我國等級觀念由來已久,早在西周時期就有「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的說法。在隨後的幾千年中,官本位意識又得到了進一步地強化。在那個漫長的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裡,處於社會下層的人們,要擺脫貧苦、低賤的社會地位,除了入仕,還是入仕。於是,是否入仕為官,入仕以後能否官居高位,就成了衡量一個人奮鬥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儒林外史》中刻畫的範進中舉後的那種神態,可以說正是這種觀唸的生動反映。雖然官本位作為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在現代社會,其落後本質已暴露無遺。可是就在當下,由於歷史慣性的使然,不少為官者仍被這種意識所支配,奉行一切以能為官、為高官、能保官為轉移的人生信條,並以此為標準來決定自己的言行。因而,一些黨員幹部之所以對工作無所用心,推諉扯皮、敷衍塞責,之所以對羣眾疾苦漠不關心、麻木不仁,之所以在工作中樂於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勞民傷財、沽名釣譽,甚至弄虛作假、欺上瞞下,之所以為官處世明哲保身、不思進取,但求無過,其實都是官本位的思想在作祟。所以,破除官本位意識,既是改進工作作風所必需,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需要明確的是,破除官本位意識,並不是一般地反對在全社會建立管理與服從的關係。因為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種科學的社會管理系統,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內在要求。共產黨人不是無政府主義者,問題在於「官該怎麼當」。事實上,即使在封建社會,有不少人通過科舉入仕後也並沒有把做官當做人生之本,如信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和不畏權貴、一身正氣的海瑞等一大批清官廉吏,就是明顯的例子。如果說,封建社會的清官都是為了維護他所代表的統治階級的統治而難以擺脫其歷史侷限性的話,那麼,我們這些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的共產黨人,無疑應對有更高的境界。從毛澤東提出的「我們共產黨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到鄧小平的「領導就是服務」,都從根本上把我們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官本位意識區別了出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破除官本位意識,堅決去除「四風」之弊,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重拳出擊整治腐敗,有將近36名省部以上領導幹部紛紛落馬,特別是對周永康、徐才厚等嚴重違紀問題的查處,確實體現出了中央對腐敗的「零容忍」「無禁區」。可是由於官本位意識有著長久的歷史,以致現實生活中仍有不少人有著濃濃的「官場」情結,加之我國尚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制度建設還不完善,官本位意識仍有其賴以滋生的土壤與條件,這就需要我們在進一步健全完善體制機制的基礎上,認真貫徹落實黨的羣眾路線,扭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從思想上徹底消除官員的「本位意識」,才能確保和人民羣眾一道同心同德完成民族復興的偉業。(作者系新疆軍區69243部隊政治處主任)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