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大掃蕩之後,李雲龍的獨立團損失過半,元氣大傷,被迫轉入位於大山深處的趙家峪休整。

在趙家峪這個村子裡,以秀芹為首的婦救會死纏爛打李雲龍,非要老李講講長征的故事。

老李被纏得沒辦法:長征有啥好講的,我就記得成天就是走啊走的……

秀芹道:李團長,聽趙政委說,有的部隊還吃皮帶什麼的,那皮帶咋吃呀?

李雲龍蔑視的斜眼一笑:你就聽他扯蛋,趙政委又沒走過長征……當時部隊斷糧…能有皮帶吃就不錯了,可我們團吃的是青稞面,還有牛肉乾,那是氂牛肉…我那個警衛員,還給我背了一大壺的青稞酒…就這樣,我騎著馬,吃著肉……就過了草地。

底下婦救會的婦女們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吹牛,那會兒哪有牛肉吃…

冷不丁的獨立團政委趙剛突然出現了,問道:我說李團長,別人都是吃草根樹皮,你怎麼能有牛肉吃呢?

李雲龍老臉一紅,顧左右而言其他:主要是我帶的兵能幹!

真實情況是這樣的,李雲龍在長征的時候,戰鬥序列是最後的,屬於殿後部隊,前面部隊經過的時候,早就把糧食買光了,輪到李雲龍這裡,毛都不剩一根了,老李部隊眼看著就得餓著肚皮去征服雪山草地了,這可不是他願意看到的情況。

於是乎他乾脆就縱兵搶糧,或許還有一種情況——老李下命令搶糧,總之,沒有他的命令或者默許,手下是不敢明火執仗的放開了搶的。當然,除了糧食,搶些肉食或者牲畜也是在情理之中。

針對這種嚴重破壞軍民關係的首腦,上級也是不輕不癢的給了老李一個處分:從團長降為伙夫,還是呆在原單位。

但架不住老李在老團資歷久,威望高,雖是伙夫,但行使的還是團長的工作,所以這就比較奇葩了,一個伙夫,居然還有警衛員跟隨,這估計當時在整個中央紅軍的體系里都是蠍子拉屎——獨一份。

所以老李以當時的身份地位,威望資歷,在長征期間,啃點牛肉乾,根本就不是事兒。而且他的部隊本來就不缺牛肉乾這些在其他部隊看來的稀罕貨。

日軍大掃蕩之後,獨立團龜縮在趙家峪休養生息,由於趙家峪是一個地處大山深處的小山村,人口少,耕地也少,平時湊合著全村人能夠囫圇飽肚皮就不錯了,對於突然而來的半個獨立團,實在是沒有多餘的糧食來養活。

而獨立團只是一個沒有正式編製的部隊,基本上所有補給全部都得依靠自己解決,老蔣是不管的,八路軍總部由於能力有限,想照應也是有心無力。

在大掃蕩之前,老李的部隊就守在日軍的運輸線附近,日子過得悠哉悠哉,用他的話說:出去打個伏擊,什麼都有了…

而現在部隊地處深山,那裡幾乎沒有日軍的運輸線,想打個伏擊,弄點補給得跑大老遠,實在是他娘的不方便。

而且由於大掃蕩之後,獨立團元氣大傷,根本就不具備對付稍微大一點規模的日偽軍目標,平時里也只能是搞點小目標,用李雲龍的話說:綁票…打悶棍…都是可以的。

其實這時候的李雲龍,幾乎和山大王沒有多大區別了,所不同的是他只拿日偽軍或者地主老財為目標,不針對老百姓而已。這樣下來,獲得的物資也就相當有限了。

所以說,在老李結婚的時候,幾乎把獨立團辛苦攢下的存貨都拿出來了,繳獲的罐頭,大白菜在當時都屬於稀罕物了,而作為主食,能有白面大餅啃一啃,相當不錯了。


主要原因在於人民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亮劍》劇情中秀芹作為婦救會的主任,想邀請李雲龍給婦女同志們講課,李雲龍害怕自己說不好不想去,後來被秀芹強拉著過去。

在講課中,李雲龍講述了自己長征的故事,說別的部隊長征的時候,吃的是皮帶樹根啥的,但是自己的部隊的自己的部隊吃的是青稞面(青稞大麥的一種,青稞面顧名思義,由青稞磨成的麵粉)和牛肉乾,不僅如此,李雲龍的警衛員還給李雲龍背了幾壺青稞酒,李雲龍騎在馬上一手吃著牛肉,一手喝著酒,要多滋潤有多滋潤。

後來與秀芹結婚的卻沒有了牛肉乾也沒有了青稞面,變成了貼餅子,貼餅子其實和窩頭有些類似,屬於雜糧一類的。

為何過草地李雲龍吃的那麼好,結婚了卻吃的差了呢?

主要原因在於人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紅軍長征的時候時間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在這段時間裡人民的生活是富足的,能吃上一頓飽飯,過年的時候還能吃上一頓肉,而後來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人民的生活處於水深火熱當中,日軍實行「三光政策」,日軍一到豐收時節,就下鄉搶糧,所以人民能吃上飽飯已經很好了,更別提牛肉乾了。

有人可能會說牛肉乾是李雲龍的搶,確實是李雲龍搶的,副參謀長說過,草地的時候李雲龍沒有買到糧食,糧食都被前面的部隊買完了,李雲龍不想餓著肚子過草地,隨後縱兵搶老百姓的糧食,雖然李雲龍不餓肚子了,但是,後來被撤了職。

其實李雲龍能搶到牛肉乾,也是建立在人民生活富裕的基礎上,人民生活不富裕,李雲龍想搶也搶不到。

李雲龍結婚雖然沒有牛肉乾了,但也並不是很寒酸,也有肉撐場面,而貼餅子其實就是主食一類的東西比如饅頭、米飯,管飽的。


我是湯里放葯,專註於電視劇分析。歡迎關注。


簡單的來說,前者是吹牛,後者才是真實情況!

紅軍過草地的時候,李雲龍吃著牛肉乾喝著青稞酒,這是李雲龍在趙家峪給婦救會婦女們講述早年革命故事時提到的一個細節,當時婦女們詢問李雲龍過草地的時候是不是很艱苦,甚至還吃過草根野菜,李雲龍給與否認,並大方地說自己過草地的時候是有酒有肉,並沒有斷過伙,但這種說法真實嗎?

其實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李雲龍所講的細節,也許在過草地等個別時間段的確發生過,當年紅軍過草地也是一段非常艱苦的經歷,千里大草原毫無人煙,部隊只能提前籌備糧食,一旦在草原行進途中斷糧,那也只能聽天由命,運氣好的還能找到殘存不多的野菜和小河溝里為數不多的小魚,絕大部分時段紅軍將士只能空著肚子,憑著自己僅剩的體能和意志來衝出草地的阻擋,可至少進草原的初期階段,部隊的糧食相對還是寬裕的,這一期間李雲龍還有足夠的牛肉乾和青稞酒,這個事實恐怕也是存在的,但指望一路上都有這樣的物資補給,大搖大擺的走出草地,這是不現實的!

所以李雲龍說的的確是自己曾經經歷過的,只不過在群眾面前過於放大,當然也想藉此標榜一下自己的能力和全團的戰鬥力,別的部隊吃糠咽菜甚至沒有糧食,而我李雲龍的軍隊大魚大肉,這就是差距!

當然相信在這一環節,在當年過草地的經歷上,李雲龍的部隊在物質供給方面也許要強於其他部隊,不管是連續劇還是原著小說,都曾經提到李雲龍的軍隊過草地的時候由於徵集不到糧食,李雲龍以團長職務被免職為代價,放縱全團官兵搶劫當地藏民的糧食(估計也就是強行收購一類的),在徵集糧食的標準放寬的情況下,李雲龍的這個團所獲得的物質應該會比其他部隊要多,也許過草地的相當一段時間,李龍的確是吃著牛肉乾,喝著青稞酒。

至於抗戰時期,李雲龍舉行婚禮的時候為什麼還只能吃貼餅子和大白菜,只能說之前的吹牛在現實面前也早已化作雲煙,在真實的艱苦抗戰歲月里,缺乏補給只能自行解決的八路軍根本不可能大魚大肉,吹牛可以放在以前但不可能存在於現在,李雲龍的婚禮,能在燉白菜里放入繳獲日軍的罐頭肉,簡單的喝上一口酒,已然是巨大的奢侈。

而當天晚上山本一木與朱子明碰頭,一聞到酒味就意識到了白天村裡有大活動發生,因為物資緊缺的八路軍,像朱子明這樣低級別的軍官,除非特殊時段,否則是不可能、也沒有渠道能力去喝酒的。


主要是李雲龍的軍糧不是自己買的,要麼是繳獲要麼是搶的,這時候就是沒有什麼所謂的貴賤便宜的說法。這一點從打平安縣時張大彪的說話中可以得出結論,當時張大彪也是吃著日本的牛肉罐頭,小酒喝著咂巴著,以張大彪那個時候能夠買來牛肉罐頭吃么?肯定不能了,只是他恰好搶到了一支日軍補給隊,補給隊里有肉的話他就能吃肉,補給隊里要是什麼都沒有他也只能幹瞪眼。所以,道理類同於李雲龍,李雲龍就是恰好在縱兵搶糧的時候搶到牛肉乾青稞酒而已。

其次,李雲龍吃牛肉應該是真的,但是肯定不是什麼好事。在當時,牛是主要的運輸牲畜,每個團裡面都會有配備幾頭牛作為拉車的工具,屬於戰略物資,是不許殺的。但是到了紅軍過草地的時候由於生活極度缺乏,很多團隊餓得不行了,就把這些牛給殺了吃,牛肉晒成牛肉乾作為乾糧,牛骨頭燉野菜吃。李雲龍能夠吃牛肉證明他是那個把牛給殺了吃肉了那分子,恰恰屬於極度困難的那部分人,吃牛肉絕對沒有他吹牛的那麼輕鬆。


紅軍過草地時經過藏區,那裡有氂牛,趙家裕上哪兒弄氂牛去?


這個問題沒有因果必然聯繫,但見到這類腦殘問題我還是忍不住想敲打敲打,草地吃牛肉乾可能氂牛多吧趙家峪吃餅子可能玉米多吧。


你這話問的,抗日戰爭時期,能吃飽飯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了,吃貼餅子多麼難得!你想啊,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戰爭與死亡並存,經濟遭到破壞,生產力低下,就算是沒有戰爭的威脅,常有餓死人的現象發生,從1949年新國成立,到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吃飽飯了,合成不是窮苦老百姓的一種奢求呀

所以說你們沒有經歷過,這種惡劣的生存環境的人,是想像不到飢餓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會對你的身心留下烙印,面對著隨時將會餓死,眼睛裡面充滿了無助和無奈,

對於吃飽飯,和幸福生活的渴望,只能在夢裡和想像中。


這是真實的。一是李雲龍縱兵搶糧,這糧是廣意的,實際上是只要用得上、吃得下的都搶。二是草地前後左右卻是牧民為主的部落,家家都有牛羊,弄到牛肉乾、靑棵酒就不奇怪了。三是趙家裕太窮了,老百姓連稀飯都吃不起,。四是上有旅長嚴管,邊有政委看著李雲龍沒機會。五是過草地時部隊已經變為流寇,生存第一,而在趙家裕部隊已經成為八路軍的正規部隊,當然各種紀律很完善。


我還能說什麼


過草地時候他縱兵搶糧,搶的肯定是好的啊!再說他的部隊當時是斷後的主力團。糧食採購不到了,為了讓部隊有吃的所以從團長降成伙夫了。在趙家裕的時候都是窮老百姓了,而且政委也不可能讓他搶吧。說白了無論你在哪個行業,只要你能幹組織又需要你,就算犯狼錯誤。也不會封殺了你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