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蓮佛法的宿命轉換論

 

 

〔閱讀心得分享〕

在我們信心活動過程中,我常會聽到:轉重輕受、變毒為藥、願兼於業,我們要如何的來理解呢?

轉重輕受:讓自己變的更有勇氣、更有力量,成為「舉重若輕」的大力士。所以生命中每一個「重」都是,成就自己更有力量的一個鍛鍊。也就是我們若能以妙法的信心將每一個人生困難,當作修行的課題不畏懼、不逃避,如此必將累積妙法的智慧與福德,當我們的智慧福德之力,超越了與身具來的業力時,過去痛苦承受的業力就會輕輕的被超越過去。

變毒為藥:讓自己變的更有福運、更有智慧,使每一個危機成為轉機,讓「轉機」成為人生偉大的「福報」

願兼於業:讓自己成為經營福運的事業家,以清靜的大願來面對污濁的「眾業」,如此「眾業」中的每一個「小業」會成就一個大功德,譬如以一個大願面對一百個業,這一百個「業」全部會轉換成,一百個超過「大願」的大功德。當我們能以「願兼於業」的態度面對人生眾苦,必然會成就百倍、千倍以上的大福德。

其實這三個命題都是信受妙法後的轉念,都是對治自身宿命的法門

「發大願」是來自於覺悟,透過妙法信仰的大智慧,知道自己此時此刻應該做些什麼!知道自己此時此刻應該前進到那裡!知道自己此時此刻應該擔任什麼角色!這裡面才會有真正的「宿命轉換」,所謂的「轉換」就是「將真實的自己轉出來」

生存在「佛界」的自己是實相,宿命造成的自己是假象,「宿命轉換」就是找到佛界的自己。

所以,以佛界的生命狀態來想我該如何做?並且加以實踐這就是使命、這就是宿命轉換。

何謂「業」?有一個故事:

有一隻狐狸,在路上閒逛時,眼前忽然出現一個很大的葡萄園,果實纍纍,每顆葡萄看起來都很可口,讓牠垂涎欲滴葡萄園的四周圍著鐵欄杆,狐狸想從欄杆的縫隙鑽進內,卻因身體太胖了,鑽不過去。

於是狐狸決定減肥,讓自己瘦下來。牠在園外餓了三天三夜後,果然變苗條了,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順利鑽進葡萄園內。

狐狸在園內大快朵頤。葡萄真是又甜又香啊!!!不知喫了多久,牠終於心滿意足了。但當牠想溜出園外時,卻發現自己又因為喫得太胖而鑽不出欄杆,於是隻好又在園內餓了三天三夜,瘦得跟原先一樣時,才順利地鑽出園外。回到外面世界的狐狸,看著園內的葡萄,不禁感嘆:空著肚子進去, 又空著肚子出來,真是白忙一場啊!!

我們聽了這個故事,會以為這個故事只是告訴我們,人孑然一身來到這世界,又孑然一身的離開這個世界,到頭還不是白忙一場!!!

但這個故事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重點,這個重點是在中間的部份:你看,狐狸在葡萄園內喫得多麼快樂啊!!人生不也是這樣嗎?

我們要有這樣豁達的想法,"即使生命是一場空,也要空得很充實﹔縱然人生是白忙一場, 也要忙得很快樂。"

但是我們再深入的思考一下,真的人就是兩手空空的來到這世間,兩手空空的離開這世間嗎?佛家有說:「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所以,表面上看來,好像是空手而來、空手而去。其實不然,我們是帶著業力來的,同樣的,業力也會隨著我們走。而這個“業”,正是影響我們“幸”與“不幸”的重要關鍵。

所以,人生的過程是多麼的重要,因為活的慈悲、活的充實、活得快樂,生命這個容器中所有的空間都被這樣的人生姿態(善業)佔滿,幸福必然延續於三世之外,這是肯定的,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會刻劃在生命的因果中呀!

如佛所說:「當下即是

佛教的因緣說,在「三世因緣」的教示中有名的一句「欲知過去因觀其現在果,欲知未來果觀其現在因。」依此可知佛教雖講「三世」,但卻是以「現在為基點」做為反省及改正修行的參考。

在池田先生的人間革命中有說:「人看不見過去世和未來世,但是明白了涉及三世生命的因果理法時,就能立定以什麼為生存的目標,確立現世的確實軌道,並將以此決定未來世。故雖說是永恆的生命,一切也在於〝現今〞過去和未來都容納在現今中,因此要懷著感謝與歡喜,為廣宣流佈努力活這一瞬、今天這一天、這一輩子。」

其中的一句話「過去和未來都容納在現今中」,當下真實的面對自己是改變未來的因。不管是真誠的面對或抱怨的面對,眼前的「現在」一定會依此流逝成為自己的過去,成為自己的人生記錄,依照流逝的人生記錄當然可以看到自己未來的情況

所以不管眼前(人生近處)苦也好、樂也好,一切也是自己要去承受,妙法正是在教導我們這一觀念,並提出能改變命運的「大法」,給我們智慧、力量,徹底的藉這一世的努力,轉換過去無量的惡業。

依據佛法智慧的觀察,少年期的人生態度決定青年期的人生,青年期的人生態度決定壯年期的人生,壯年期的人生態度決定老年期的人生,而老年期的生活態度則是會決定來世的人生舞臺。

 

法華經第十六品這樣說:「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

以凡夫之眼看,會看見佛在世或看見佛滅度。其實是沒有的,生命是常住永恆的。以佛的本身來講,是沒有在世、也沒有入滅;因為佛的生命全是現在。

此經文明示佛對生命根本的看法,即是生命根本法理是本有常在的因此以法華經的立場的而言,死亡只不過是永遠生命中的一種手段的現象。

無有生死」教導,生死乃是永遠連續之一念三千生命的一種狀態。生與死,可以想成是永遠生命中的兩個側面。所以對信受妙法的我們來說,死亡不是結束一切的「斷絕點」;可以說是補給營養給來生的「中繼點」。因此,以苦的狀態死,就是苦的連續;以樂的狀態死,就是樂的連續。

在日蓮大聖人佛法中教示:在法華經的生命觀,死是一種手段,教示眾生,該注意的不是生或死,而是生命深處的永遠性(妙法的本體)。

日蓮大聖人的佛法教示,把一瞬間當作永遠的活下去,每一瞬間都是南無妙法蓮華經懷抱的永遠的一瞬間。御書雲「無有生死,若退若出,在世滅後,悉為本有常住之德行。」請確信這難得的教誨

 

不輕菩薩的『其罪已畢』

法華經不輕品所說的『其罪畢已』是指,不輕菩薩因為蒙難,才得以滅除過去世的罪。

不輕菩薩是於現實實踐相信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此法華經中心思想的菩薩。不輕菩薩雖一邊唱奉代表此中心思想的『二十四文字』法華經,一邊向各人禮拜,然而卻被惡僧、尼姑、在家男女拿杖木瓦石迫害。

可是不輕菩薩並不屈服,繼續挑戰,終於獲得六根清淨之功德,延長了二百萬億那由佗歲的壽命,繼續宣說法華經。這位不輕菩薩就是後來的釋尊。

就根本而言,法華經的『罪障消滅』觀是與眾不同的。佛教的業的思想特徵,是尊重人的自由意志。

可是現實的佛教卻有反此出發點,主張『人是難逃業的束縛』,這種傾向是無法否認的。也就是說,現實佛教主張,人是背負著過去累積至今的無量罪障。然而,那會導致人們無法面對巨大的業挑戰。

既然是從無量劫所累積至今的業,那麼絕對無法在這一生當中洗清,能『消滅』一點點就已經不錯了……況且在清洗期間,新的惡業還會累積出來。如此反復的話,只會令人感到無力。

能夠把業視為自身問題而加以探討,這也是內道佛教的本色。但是爾前權教卻誤入歧途了。

或許是因為錯誤的聖職者介入佛教的關係。因為這些聖職者想用業來束縛人,假借『替人清業』的名分,耍宗教權威,威脅人所以這些和尚一定會強調人的罪業深重無比。其實這種和尚的罪業纔是深重

能超越這種不良佛教趨向的就是日蓮佛法。而日蓮佛法會論說宿業,也是因為主張宿業必能轉換

日蓮大聖人佛法的特徵是,徹底面對自己的宿業。講求正視自身的宿業,力圖以本身所具備的法力來轉換宿業。

即是說,若想轉換宿業就應該凝視自己的宿業,不逃避宿業。凝視自己的宿業,正面向宿業挑戰,才能顯現佛界。

而所謂凝視宿業,並非只講求凝視自己本身。如果自己獲得解脫,那麼接著就必須拯救那些仍然在受宿業煎熬的人,最後則必須凝視起人類的宿業,這纔是所謂的自行化他之成佛軌道。不但為了自身的宿命轉換而奮鬥,同時也要為了友人的宿命轉換而盡力,這就是學會活動,也是佛法的最高正道。

 

大聖人就是胸懷拯救萬人的大願,所以纔能夠如此徹底凝視自身的宿業,進而開顯其究極的生命。並想告訴全體門人、一切眾生,何謂正確宿命轉換之道。

日蓮大聖人以他一生挑戰『難』作為教材,教導我們要把『難』作為深化自身的契機。人越是蒙難,越能成為完美的人,這就是日蓮佛法的人生觀。

 

宿命轉換論的真髓是『願兼於業』

法華經法師品闡述,有一位原本是大菩薩且累積了偉大福運的人,為了達成拯救痛苦眾生的願望,而出現於惡世,弘通妙法的情景。

妙樂大師稱這種人生為『願兼於業』。即是說,原本沒有背負必須生於惡世的業,卻為了救拯眾生而自願出生於惡世,承受惡世之苦。這也就是日蓮大聖人的境界。

大聖人在佐渡流罪此大難當中,透過自己的言行來告訴弟子們及後世,何謂宿命轉換的人生典範。這也就是『人要如此活下去』的偉大精神榜樣』

大聖人透過身為人的奮戰,教導生於惡世的我們凡夫,何謂宿命轉換之道。不管是面臨進退維谷、或被業所束縛的時候,只要認清其本質,就能得知何謂願兼於業的人生。

這也就是池田先生常說的,『化宿命為使命』的人生。

人人皆有宿命。但只要勇於正視宿命,認清其本質含義,便可知道,任何宿命都是為了深化自我人生而出現的。而自身這種挑戰宿命的行動,亦將成為萬人的人生借鏡。

即是說,如果能把宿命化為使命,則此宿命也將化惡為善,大大轉變其作用。因此能『化宿命為使命,的人,可說都是『願兼於業』的人。只要是能將一切挑戰視為自己的使命,前進不懈的人,就能步往宿命轉換的終點。

 

「涅槃經有云轉重輕受之法門。先業甚重,今生未盡,未來必受地獄之苦,然今生值如斯之重苦,地獄之苦豁然消滅,死後得受人天、三乘、一乘之益。(轉重輕受法門P1039頁)

譬如說夜晚的閃閃星光,只要到早上太陽一昇起,就會被太陽光芒覆蓋,馬上無法用肉眼看到。

同樣地,只要以大確信讓妙法的太陽在胸中赫赫昇起,我們生命中自然會湧現佛界。如此一來,一直折磨我們的地獄之苦,也就隨即消失,一切的重罪將會在燦爛的晴空下消失無遺。

宿業之苦絕對會消失!拂去不幸的陰霾,勝利的太陽昇起!這就是日蓮大聖人的大確信。

《普賢經》雲:「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有關此文,日蓮大聖人在《御義口傳》中述說:自身生命中所累積的罪障,像降積的霜、露,若遇慧日-南無妙法蓮華經題目,馬上消失無蹤。

此法理教示,藉由勤勵於以御本尊為根本的信行,讓自身胸中的佛界生命像太陽般升起的話,各種罪業也會如霜、露一般,消失無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