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px-Date_Tanemune.JPG

伊达稙宗(西元一四八八年~西元一五六五年)

本能寺之变对东北地区的影响甚小。日本战国初期,伊达稙宗利用过继子女或是联姻的手段主导东北政局,与各领主产生盘根错节的关系。

前面都相安无事,直到后来试图将五男伊达实元过继给越后守护上杉定实时,由于部分兵力将跟随,会使伊达家弱化。因此嫡长子伊达晴宗反对,双方对立,爆发天文之乱(西元一五四二年~一五四八年),引发各路领主的支持与反对,相马家趁机混水摸鱼取得利益,使东北进入战国时代。

天文之乱的结果是稙宗失败,被迫将家督之位交给晴宗。

 

 

晴宗.jpg

伊达晴宗(西元一五一一年~西元一五七八年)

    

晴宗晚年为避免憾事再度发生,将家督之位传给伊达辉宗(西元一五四四年~一五八五年)。辉宗与最上家家督义守之女联姻,隔年伊达政宗诞生。

辉宗一代收复天文之乱相马入侵而丢失的领地。而岳父最上义守(西元一五二一~一五九零年)与嫡长子最上义光对于与伊达家的外交产生分歧,无独有偶,父子之间发生冲突,同样拉拢各地领主,义守方有伊达家作为后盾,最后激化为军事冲突,史称「天正最上之乱」。

 

天正最上之乱的结果是由最上义光胜利,成为新任家督,与伊达家的关系恶化,最上氏脱离伊达家的控制,逐渐走向全盛期,无论是对内领国的管理与对外的扩张领地,都有不错的斩获。直到与上杉的对阵才有败绩。

 

义光.jpg

最上义光(西元一五四六年~一六一四年)

 

进入一五八零年代的伊达氏,仍旧与最上氏或战或和,但总的来说,两家都获得大幅成长,伊达辉宗为了避免重演父子对立的戏码,因此在西元一五八四年(天正十二年)将家督之位传给嫡长子政宗,伊达政宗一改辉宗的对外政策,除了针对相马氏以外,也主动出击攻打其余领主,使二本松畠山义继不安,利用机会抓住辉宗,威胁政宗,政宗最后击杀义继与辉宗。

 

伊达政宗.jpg

伊达政宗(西元一五六七年~一六三七年)

 

辉宗死后,由于政宗的猛烈攻势导致邻近大名的反弹,佐竹义重也参与其中,义重与芦名家以及附近的领主共击伊达政宗,双方激战,在不利于政宗的状况下,联军居然撤退(西元一五八五年,人取桥之战),起因是佐竹家后院失火,亲后北条的领主入侵佐竹领。

 

隔年芦名氏家督,年幼的龟王丸病逝。这时芦名氏家臣因为继承权归属产生争执,分为小次郎(伊达政宗弟弟)与义广(佐竹义重次子)的派系,最终义广因芦名重臣金上盛备的拥护,获得家督之位。但芦名氏早因继承之争风雨飘摇,家臣团的分裂,不复当年的强盛。

 

眼见弟弟小次郎在芦名家督争夺中失败,政宗挥师南下,先前秀吉早已下达《惣无事令》,禁止他们私自发动战争,但伊达政宗不理会这项命令,依旧继续打仗。

 

西元一五八九年(天正十七年)与芦名义广开战,在领主猪苗代盛国的倒戈后,政宗在折上原击溃芦名军,失去大量主力(金上盛备战死)且家臣离心离德,芦名义广已无力守城,伊达政宗攻陷芦名氏首府黑川城,进入伊达家的鼎盛期。

 

与后北条氏合作压制反北条领主,佐竹义重因此疲于应付,请求秀吉协助,也正式纳入丰臣政权的麾下。直到西元一五九零年(天正十八年),丰臣秀吉动员、出兵后北条氏居城小田原城,并下令东北大名派兵协助,政宗迟迟还没作出决定,这时作出两面手法,但给予秀吉他所要的礼品、持续进攻陆奥国南部。幸而有片仓景纲的提醒下,赶在秀吉组织奥州征伐部队之前成功抵达秀吉在小田原的本阵,正式臣服于丰臣政权。

 

另一方面,进入一五八零年代的最上家,因为庄内领主的大宝寺氏的衰弱,由于拥有海港,庄内的经济产值相当优秀,因此引来上杉、最上等周围领主虎视眈眈。西元一五八三年(天正十一年),义光搧动大宝寺氏重臣东禅寺城主东禅寺义长将义氏暗杀。家督由大宝寺义兴继承。

 

西元一五八七年(天正十五年),最上义光为了夺取庄内地方,命令东禅寺义长攻击义胜的养父大宝寺义兴,义兴兵败自尽。义胜不得已只得逃回亲父本庄繁长的身边。隔年一月,伊达政宗进攻大崎氏,最上义光因此派出援军前去支援大崎氏,上杉景胜趁机派遣繁长父子前去夺回庄内地方。

 

双方爆发十五里原合战,上杉军接连攻陷庄内的数座城池,最终将庄内一带纳入上杉领。上杉军的行动违反了《惣无事令》,却没有遭受惩罚,秀吉默认上杉的侵略行动。

 

西元一五九零年(天正十八年)由于准备父亲义守葬礼的关系,义光甚至是比姪子伊达政宗还晚出发前往小田原丰臣本阵,透过川家康居中调解与沟通,最终确保了最上二十四万石的领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