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下降對母嬰生意的影響,是所有人不得不正視的事實,有從業者悲觀地預言,到2020年下半年母嬰行業對跌到L型谷底,價格戰會加劇,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但不可否認,母嬰行業永遠有機會,在最艱難的時候依舊會有做的出衆的標杆企業。尤其在消費分層與新品的驅動下,細分市場的品類新機會正在逐步打開。

作者/王婧

編輯/winnie

直面出生率與母嬰用戶結構變化 依舊潛藏創新機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出生人口爲1523萬,出生率爲10.94‰比上年減少200萬,對比來看,這是2010年以來歷史最低出生人口數量。此外,相比於2017年883萬的二孩數量,2018年的二胎出生率也有略微下降。此外,原本應該作爲生育主力軍的90後在基數上比80後少了1/3,更令人憂心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結婚生孩子這件事情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2018年我國結婚率僅爲7.2‰,創下了2013年以來的最低值;與之相應的是持續走高的離婚率,2017年突破了3.2‰。蜜芽CEO劉楠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甚至表示,預期未來五年新生兒的數量減少30%-35%,母嬰行業未來五年自動縮短到1/3的行業。

此外,移動互聯網從2013年的紅利期發展到現在已經見頂,艾瑞在2018年末發佈的《中國互聯網流量年度數據報告》顯示,移動互聯網月獨立設備數達13.47億臺,用戶增長趨勢放緩,下半年增長率僅爲3.1%,中國互聯網已然進入深度存量時代,競爭從獲取用戶數量轉向搶奪留存用戶時長,但獲客成本之高已讓太多企業無法承受。就拿近兩年來大火的拼多多來說,2018年第四季度獲客成本已經高達142.86元,較2017年同期的17.38元大幅攀升,而垂直電商的獲客成本據悉已經接近350元一個。人口紅利、流量紅利、認知紅利、資本紅利的消失,對大多數企業而言都是巨大的生存危機。

但永遠不要低估母嬰消費的潛能!

根據凱度消費者指數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相比於快消品市場整體5.2%的增長率,母嬰全渠道增長率爲11%,是前者的兩倍之多,人口基數和消費升級依舊是推動母嬰行業增長的主動力,其中母嬰消費平均購買價格提升4.1%,人均購買量增加1.5%,同時二胎家庭與低線城市母嬰消費的增幅加大。

更值得關注的是,90/95後媽媽羣體購買力驚人,無論對於寶寶的養育還是自身的消費,她們更加捨得。CBNData消費大數據顯示,天貓母嬰2018年女性消費者超6成,人均消費金額增速方面,女性是男性的2.7倍;90/95後消費者佔比32%,他們的消費金額增速近60%,增長潛力巨大,其中也不可忽略90後的超級奶爸對養育寶寶過程中付出的時間與消費。

另外必須要強調的是,由於14年18年期間出現的生育小高峯,使得未來5年5-9歲的中童成爲最明顯的兒童人口增長年齡段,從商家角度,圍繞這一部分的用戶細分需求,如何用更有效、創新的方式服務好這部分用戶,也有更多的挖掘空間。

總之,出生率下降背景下的母嬰市場,二胎家庭、90/95後爸媽、低線城市母嬰用戶、超級奶爸、5-9歲年齡段的中童都將是在接下來幾年時間內母嬰從業者應該重點關注的人羣。

聚焦行業細分趨勢,未來母嬰品類的機會在哪裏

講完了出生人口與母嬰用戶結構的變化,圍繞重點關注的人羣需求,那麼未來行業的品類機會有哪些呢?

我們先來看一些行業數據感受一下:

母嬰研究院數據統計,2018年母嬰子行業中,包括輔食、奶瓶奶嘴、嬰童防蚊防曬、孕產婦營養等在內共14個品類線上增速超30%;

天貓母嬰數據表明,2018年嬰兒護膚品線上增速達56%,兒童保健品增速爲48%,孕婦護膚品和彩妝線上消費金額增速爲39%;

尼爾森數據顯示,2018年嬰兒有機食品銷售增長41.9%,此外,奶粉、紙尿褲等品類中,銷量和降價/漲價對行業增長貢獻減弱,消費升級和新品的驅動力更強……

因此,精細化育兒浪潮下,我們得出母嬰品類的一大發展趨勢在於產品功能細分。第一,功能性需求細分,比如針對寶寶牙齒及骨骼生長的嬰兒零食,減少嬰幼兒紅屁屁產生的紙尿褲;第二,場景需求細分,如針對外出場景的寶寶服、夏季抱娃的腰帶、嬰兒游泳尿褲等;第三是目標人羣細分,如早產兒紙尿褲、早產兒配方奶粉、男寶女寶專用的拉拉褲等。在此基礎上,產品使用週期延長、使用場景拓展也是品類尋求增量中必須着重考慮的因素。在這些特別細分的市場中,新品牌機會巨大,平臺也愈加重視新品牌的孵化合作,如天貓近期表示今年將引進2000個新銳母嬰品牌,並加深與品牌在新品研發上的合作,推出500個天貓定製新品。

第二,一些頭部玩家的佈局和最新動作也能爲更多從業者提供指導與參考借鑑。比如健合集團,其20年發展過程歷經了本土單品孵化 → 品牌創立 → 集團併購三個階段,在每一個階段它都抓住了歷史機遇,如2016年收購保健品品牌Swisse,同期還將美國有機食品品牌HealthyTimes、法國高端嬰幼兒護理用品品牌Dodie納入麾下,2018年第三季度收購了法國有機嬰幼兒食品品牌Good Goût,形成多品類矩陣式發展。再如好孩子、全棉時代,以及近兩年來母嬰用品行業裏很火的babycare、可優比、子初等,都在通過品類擴充不斷深入佈局母嬰市場,在產品顏值、品質等方面不斷創新,搶佔新消費羣體用戶心智。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很多成人品牌不斷下沉,在品類上也開始佈局母嬰親子,尤其以太平鳥、江南布衣等成人服裝品牌延伸到嬰童服飾最爲明顯。在母嬰行業觀察社羣裏,也有做紙尿褲的品牌商坦言要轉到大日化領域發展,抵禦出生率下降所帶來的衝擊。因此,多品類拓展成爲母嬰市場未來的有一大機會點。

除此之外,在面對獲客成本增加、商品同質化嚴重、品牌溢價能力差等問題時,消費者的決策過程不再是簡單線性,而是會在作出最終決策前,受到各類信息、購買、服務渠道的反覆影響,我們也曾提到品類之間的跨界也有巨大的機會可挖,如品牌×品牌、品牌×明星、品牌×IP,具體可以再細讀《》。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