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爸爸你們辛苦了」

「謝謝你,媽媽」

這樣能夠表達我們對父母的認同,

營造出一種溫情的氣氛。』

打電話回家,你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父母問:「吃了嗎?」

你答:「吃了。」

父母繼續問:「在幹什麼?」

然後你機械地回應父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不知不覺間,我們和父母之間,成了「最親近的陌生人」。

01. 我們為什麼和父母無話可說?

為什麼會這樣?很多人跟父母打電話都有這種感覺,就是沒講幾句話就很想趕緊掛掉,尤其是父母跟你嘮叨婚姻工作生活有關的事情時,你會覺得特別特別煩。

因為那些事情,他們已經講了很多很多遍了,可能你聽的耳朵都快起繭子了。

顯然,這是你和父母間不愉快的交流。

在交流中,你完全失去了溝通的慾望,覺得自己像被唐僧念咒的孫悟空一樣,一直在忍忍忍。實在忍不了,要麼找個借口中斷電話,要麼假裝手機快沒電了。

等到下一次父母來電,你感到的不是喜悅,而是壓力。

所以,有些人把給父母打電話當成是一項任務去完成,電話里也總是報喜不報憂。有煩惱了更願意跟身邊的朋友傾訴。回到家也總是玩手機,因為不知道跟父母聊什麼。

問題來了,我們為什麼和父母會無話可說?

當你跟父母的關係處於這種狀態,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到糟糕的關係配對模式中。

根據客體關係心理學理論,父母和孩子有三種糟糕的關係模式類型。

第一種類型:苛刻的父母和委屈的孩子

在這類關係中,父母從小就對孩子的要求非常苛刻,連找怎樣的男女朋友都要干涉,且提出的要求和期望都特別高。

對此,孩子會感到特別委屈,但是又沒有辦法解決。慢慢地,委屈轉化為憤怒。

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父母表達憤怒會讓孩子感到特別愧疚,因此,孩子多半選擇了關閉自己的情感,迴避和父母交流的方式。

第二種類型:控制的父母和順從的孩子

我的一位來訪者就處在被父母控制的關係中,這種關係讓她無法拒絕又特別難受。

她的父母經常在電話里發號施令:

「親戚家的孩子到了你那座城市,多多關照下他。」

「幫我帶一些東西,買好後寄回家。」

父母發號施令,孩子無條件順從。

同時,在順從的關係里,孩子感到特別無奈,所以,無論父母說什麼,孩子都以一種順從的姿態回應,「嗯,好的」、「是,我知道了。」

第三種類型:無情的父母和冷漠的孩子

這種類型的父母會和孩子交流客觀事實,但很少交流情感。

聊天就像是陌生人,而不是親人。

彼此會談談工作、生活,但是沒有情感交流。所以,很容易因為某一件事情發生爭吵。

在這種情形下,父母幾乎很少意識到對話的那頭是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沒有意識到對話的那頭是養育自己的父母。

因此,在這種配對模式中,孩子常常體會到冷漠,沒有支持感,也做不到對父母掏心窩。

以上三種糟糕的關係模式類型,很容易導致孩子長大後跟父母沒話說。

02. 不願說話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話語權有時候又是一種控制權。

當我們陷入到這種糟糕的關係配對中時,我們任何的交流都會變成對抗,沉默,或是讓彼此感到尷尬的狀態。

我的來訪者小何長時間處於糟糕的關係模式中。

媽媽打電話過來,經常是抱怨和提要求。小何一直默默忍受媽媽的負能量和強硬的姿態。終於有一天,她鼓起勇氣告訴媽媽,

「媽媽,你一直在抱怨父親,其實我每一次聽著心裡都十分難過,但是又無能為力、不知道能做什麼。我在外面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好,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我沒辦法跟你們說,因為怕你們擔心,不說心裡又特別委屈、特別難過,有時候特別希望得到你們的支持。」

當她跟媽媽表達完後,她媽媽沉默了很久,跟小何說了一句她從來沒聽到過的話,一下子拉近了母女的距離。

她媽媽說:「女兒,你在外面辛苦了,媽媽有時候真的不知道,對你的關心不夠。」

通過這次對話,小何和媽媽的芥蒂消除了許多。

後來,她們會偶爾聊一些彼此都感興趣的話題,媽媽還會關心她每天的生活,母女間漸漸變得有話聊,小何也更願意不僅跟媽媽分享生活中的喜悅,還包括挫敗,悲傷。

之所以小何和她媽媽的關係比以前融洽,原因在於他們現在的交流模式是成年母女的姿態。

人際關係中有一個原則:誰痛苦誰改變。

當我們和父母無話可說時,其實暗含著想要父母改變來滿足自己的願望:

我還是孩子,我希望父母能夠自動變成我想要的樣子,如果你們沒有做到,我就拒絕跟你們聊天。

03. 如何減少與父母的尬聊?

想要減少和父母沒話說的尷尬,我們可以做出這些改變。

1)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這是一個成年人和成年人之間的交流。我們要時常提醒自己是否會陷入上述所說的關係配對模式中。

當我們把談話當做是義務,內心其實是抗拒的,而且這是消極的應對方式,孩子需要選擇成年的姿態對待父母。

2)

其次,我們要有技巧地和父母溝通,主動找話題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我朋友30歲,和父母交流不太順暢。因為父母的觀念跟不上時代,朋友不願跟他們聊。

有一次,充話費送手機,朋友想把手機給母親用,他對母親說:「媽媽,別的阿姨都在用智能手機,特別方便,我教你用吧。學會了微信,你可以看到我每天的生活狀態。」

朋友和他媽媽相互了解,有了共同的交流話題,聊天更順暢,關係也和諧了許多。

3)

第三,分享別人發生的事情。

談論八卦和別人的事情永不過時,同時會讓人產生強烈的好奇。

這一招我經常用,而且很管用。當我問起周圍鄰居發生的事情,父母往往能說上一個小時,即使我插不上話,也能做到傾聽,不會尷尬。

4)

第四,學會交流、迴避一些話題。

逼婚、成家立業等這些話題是年輕人不願談及的,尤其是父母。

當我們帶著憤怒去拒絕跟父母溝通時,父母會感到強烈的受挫。於是聊天變成了爭吵。

不妨試著用一種溫柔又堅定的方式去拒絕或者轉移話題。

有一個姑娘,她媽媽一張嘴,就是逼婚。善於溝通的她沒有從正面回答結婚的問題,而是和媽媽探討了結婚後的一系列問題,「如果以後我生孩子你會怎麼帶」「孩子要怎麼養」。

母女各自發表自己的態度和看法。女兒會覺得媽媽將來對自己的婚後有幫助,媽媽覺得女兒將來有規劃,焦慮減輕。

5)

第五,多表達父母在你生命中的重要性。

父母想和你溝通,是為了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價值感和存在感,所以,表達他們對你的重要性,對父母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認同。

當關係中的雙方被認同時,聊天就會很放鬆,氣氛很溫情。

總之,無論你是三種糟糕模式中的哪一種,只要你能以成年人的姿態去跟父母交流。沒有話題,可以主動找話題。有技巧地跟他們聊天,偶爾分享一下別人家的事情也不錯。對於不想聊的話題,可以用溫柔而堅定的方式拒絕或轉移話題。

最後,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是,多去表達父母在你生命中的重要性。

相信這樣做之後,你將不再擔心跟父母沒話聊,而且話越聊越多,越聊越順暢,尷尬的關係也會得到改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