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穴位按摩動畫圖解3(2009-12-17 21:43:28)

標籤:雜談

16.治療慢性胃炎、胃痛的穴位與指壓法  「中脘」是治療胃腸病不可缺少的穴位,它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中央。指壓時仰卧,放鬆肌肉,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指頭使勁地壓,6秒鐘時將手離開,重複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適。中脘指壓法如果在胃痛時採用的話,效果更佳,它與過酸性和減酸性無關。  過酸性的話,指壓「陽陵泉」。它位於膝蓋呈直角時外側腓骨小頭之下,刺激時一面吐氣一面壓6秒鐘,如此重複10次,會使制酸作用活潑,不會打酸嗝。  減酸性的話,只要指壓「足三里」。指壓要領同前,重複10次就可促進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如果弄錯過酸性和減酸性,會產生反效果,因此必須多加註意。

17.治療老花眼的穴位及指壓法  眼睛是胃腸的穴道所支配,因此指壓「胃腸點」就延緩身體老化,也預防眼睛老化。「胃腸點」位於手掌生命線的正中央。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壓約6秒鐘,每回做20次,每天做5回。指壓左手則對右眼有效,指壓右手則對左眼有效。  其次採用相同要領指壓後頸左右2厘米處穴道,此處穴道是有名的「眼點穴」和「天柱穴」。

18.治療肋間神經痛的穴位及指壓法  在手背距橫紋三指幅處有「外關」。在小腳趾和第四趾之間用指尖向上搓,到了盡處就是「臨泣」穴。指壓時只要在這兩處穴位上,一面緩緩吐氣一面輕壓6秒鐘,左右各按10次就能去除疼痛。

19.治療麻疹的穴位及指壓法  腳部第二趾趾根下的3厘米左右處稱為「里內庭」,一面緩緩的吐氣6秒鐘,用兩手的食指及中指強力按壓至會痛。重複做30次。  另外,在耳朵上「麻疹區」的穴位,這個穴位用火柴棒之類的東西一按壓,就會感覺到痛。  以拇指與食指由前後用力夾住此穴道,連續按壓6秒鐘。此時,一面緩緩的吐氣,一面反覆做20次左右,麻疹大體痊癒。

20.治療目眩、頭昏眼花的穴位及指壓法  治療頭暈目眩的穴位稱為「中渚穴」,是在小指與無名指指根間下二厘米手背凹陷處,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的感覺。  此穴位對目眩、站起來頭昏眼花會馬上見效,請務必記住。

21.治療膀胱炎的穴位及指壓法  首先將肚臍到恥骨連成一線,將線五等份,由下算起1/5處的穴位稱為「中極」。此穴不但能增強精力,對泌尿系統也有特效。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慢壓6秒鐘,如此重複20次。  其次是指壓腳底中央稍近趾側凹穴的「湧泉」採用同樣要領指壓10次。指壓治療膀胱炎必須有耐性,要能持之以恆,才能使你脫離苦海。

22.治療氣喘發作的穴位及指壓法  為防止氣喘,在突出的第7頸椎下的「大椎」,與其左右2厘米處,有一稱為「治喘」凹窪附近的穴位,非常有效果。  一面緩緩的吐氣,一面用力按壓6秒鐘,重複做3次。此,會使氣喘舒適。  在突然發作時,指壓胸骨旁的「俞府」及「或中」可達到效果。俞府是在鎖骨正下面。以和前面同樣的要領,稍微按壓6秒鐘。  將此重複10次以上的話,則在痛苦前,發作會制止。

23.治療疾病性氣喘的穴位及指壓法  指壓脊椎的「心俞」「厥陰俞」等周圍的穴道,能擴大氣道,使心臟舒服,對氣喘有直接的效果。  心俞是在第5胸椎與第6胸椎中間左右2厘米之處,厥陰俞是在第4胸椎與第5胸椎中間左右2厘米之處。

24.治療怯寒症的穴位及指壓法  以下四個穴位指壓時,請把大口吸的氣緩慢吐出,每6秒鐘按壓一次。  全身寒冷的情況,以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稱為「氣海」,做6次。  治療腳部寒冷的穴位稱「梁丘」。伸展膝蓋用力時,筋肉凸出處的凹窪,從膝蓋骨右端,約三個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該穴。做20次。  肩膀及手腕寒冷的情況,治療上半身寒冷時的穴位,稱為「申脈」。在腳踝根的凹窪處。做20次。  腰部寒冷的情況。此穴位稱為「腰之陽關」在第四腰椎與第五腰椎間的凹窪,做10次。

25.治療妊娠惡阻的穴位及指壓法  鎮靜嘔吐、噁心,指壓稱為「天柱」的穴位是最有效果的。另稱為「女三里」的「三陰交」亦有效果。  天柱是在後頸凹窪稍微下方左右2厘米之處。用兩手握拳的同時,一面吐氣,每隔一秒鐘強力敲打。每十次做一組,一面稍做休息,做十組。  三陰交是從腳部內側的腳踝,沿著骨至6厘米左右以上之處。此亦以與前面相同的要領敲打,做三組。請每一組左右相互敲打。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