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演奏分析

導讀:作爲小提琴學習者的必拉曲目,我們在練習的過程中通常會忽略這個作品所要求的一些細節。本篇論文的目的是分析和解釋小提琴學習者在該首作品練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一些演奏問題,包括:弓法的使用和版本問題。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歐洲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創作的作品對音樂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春天奏鳴曲》是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鳴曲的別名,是貝多芬的十首小提琴奏鳴曲之一,創作於1801年。該作品音樂優美、激情洋溢、舒展奔放,但作品名字並非是貝多芬自己所起,而是後人根據作品內容所賦予的。這部奏鳴曲屬於貝多芬的早期創作,在風格上繼承了海頓、莫扎特同類作品的傳統。樂曲雖然是在描寫大自然的春天,但更是記錄了貝多芬青春時代對生活的感受。

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是小提琴演奏者保留曲目中佔有重要地位的一部作品。國內的許多專業院校將此曲運用於教學中,幾乎成爲每一位小提琴學習者及器樂藝術指導的必奏作品。因此,將其作爲研究對象,無論對於小提琴演奏者還是對於藝術指導都具有很強的學習價值。這篇論文將分析小提琴學習者在對於這個作品的練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的一些演奏問題,包括弓法的使用和版本問題。

1

弓法問題

第五小提琴奏鳴曲分爲四個樂章。第一樂章主部的第一主題由小提琴奏出。有些小提琴演奏者選用下弓作爲第一個音A的開始,而匈牙利著名小提琴家羅斯塔則有着自己不同的見解,他認爲第一樂章開始的第一個音A應該用上弓奏出,這將使得整個樂句更加的流暢並且富有韻律,音色也會更加的自然,本文也比較同意這個觀點。需要注意的是,相同的主題再一次出現在再現部(135-139小節),再現部的第一主題和呈示部的第一主題應該使用同樣的弓法,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力度上的變化。Sfzs出現在再現部的第138小節和139小節的強拍,這時需要增加運弓的力度和速度,而同樣的旋律在呈示部的第一主題,則可由小提琴用一種自然的音色輕柔的奏出。

2

音樂版本問題

音樂版本的選擇對於小提琴演奏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本篇論文選擇了兩個音樂版本(G. Schirmer和G. Henle Verlag)來作爲分析的對象。G. Henle Verlag的版本 是來自於貝多芬手稿的原始文本。這兩個版本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它們對待小提琴聲部弓法的處理有着自己不同的見解。以第一樂章爲例,這兩個版本的音符完全相同,但是在第79小節、81小節以及第83小節小提琴聲部的弓法卻截然不同。G. Schirmer 版本在這3個小節第四拍的16分音符上面加了連線,而G. Henle Verlag版本則是採用分弓演奏。這兩種不同的演奏方式讓音樂在演奏速度、演奏音量和情緒上都有不同層次的變化。對於小提琴演奏者來說,G. Schirmer 版本是更加容易演奏相對快的節奏。而G. Henle Verlag版本在第79小節、81小節以及83小節小提琴聲部採用分工的演奏方式,它在音量上有着更明顯的優勢,而且發音更加清晰。小提琴演奏者應該意識到此時在演奏G. Henle Verlag版本時運弓的速度要加快,畢竟在相對快的節奏裏採用分工的方式演奏帶符點的16分音符是比較困難的。

3

結束語

貝多芬的音樂內容相當豐富深刻,我們必須對之有準確的認識,才能明確演奏的作品所表達的內容,奏出具有生命力的音樂。《春天奏鳴曲》記錄了貝多芬青春時代對生活的感受,這個作品的旋律清新明朗並且充滿了熱情,因而一直以來吸引着衆多小提琴和鋼琴演奏者學習、演奏它。這篇論文分析了小提琴學習者在對於這個作品的練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的一些演奏問題:弓法的使用和版本問題。分析可知,演奏者不僅要注意不同演奏版本的選擇,而且弓法處理的不同會帶來不同演奏效果。還應與合作者有思想上的交流和默契的協作配合,只有通過雙方的協調配合,才能展現這個作品的整體之美。

免費古典音樂微信羣開放加入

01

02

免費加入鋼琴藝術(樂譜分享)讀書會

03

免費加入西方音樂史學習羣

04

免費音樂專業考研交流羣

歡迎關注編譯組原創公衆號

關注古典音樂指南公衆號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