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島隧結合部鋼圓筒順利拆除,標誌著東人工島已打開「大門」 鄧媛雯 攝

19日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島隧結合部鋼圓筒順利拆除,標誌著東人工島已打開「大門」,圖為東人工島 鄧媛雯 攝中新網珠海4月19日電 (鄧媛雯 陳彥儒)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島隧結合部鋼圓筒19日順利拆除,標誌著東人工島已打開「大門」,靜待與首節曲線段E33沉管的海底對接,為今年年中開啟沉管隧道自東向西安裝創造了施工條件。當天海面風浪較大,記者在現場看到,隨著800噸大型起重船吊鉤緩緩升起,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島隧結合部第一個鋼圓筒在「沉睡」了1600餘天后,逐漸被吊出水面。據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工程部副部長吳平介紹,此次切割的鋼圓筒直徑為22米,切割標高為水下16米,切縫總長達636米。據瞭解,由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Ⅱ工區負責施工的東人工島,採用深插大直徑鋼圓筒工藝深海築島,由59個高達50.5米、直徑為22米、重達500多噸的巨型鋼圓筒及118片弧形鋼板副格組成止水圍護結構,比常規的施工方法提早兩年完成築島。吳平告訴記者,由於下一階段東人工島需要與海底沉管隧道對接,所以需要拆除東人工島島隧結合部標號為D44、D45、D46的鋼圓筒及副格。打開圍護結構,形成敞開式水域,為未來首節曲線段沉管——E33管節與東人工島的對接創造條件。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是在建的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該橋建成之後,從香港到珠江西岸的車程將從三小時縮短至半小時。該橋主體工程包括橋、島和總長5664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其中海底沉管隧道由33節巨型沉管對接而成,E1至E28沉管為直線段,E29至E33沉管為曲線段。截至目前,自西人工島起由西向東,已完成E1至E25沉管安裝任務,在完成E28沉管安裝後,沉管安裝將調轉方向從東人工島向西進行逐節安裝。(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