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脈通

大多數時候,黏液是透明稀薄的。然而,疾病、飲食或環境因素有時會增加黏液的粘稠度,甚至可以改變顏色。那麼大便中為什麼有黏液呢,跟隨醫脈通來看一下吧。

為什麼大便中有黏液?

大腸的粘膜有助於大便的通過。「正常」的腸道運動不會產生太多的黏液。存在少量黃色或透明的黏液,通過肉眼不易觀察。當糞便中有明顯的黏液時,可能是細菌感染、肛裂、腸梗阻或克羅恩病的一個徵兆。

應觀察的其他跡象:

◆出現大量黏液

◆大便帶血或帶膿

◆腹痛、痙攣或腹脹

◆大便頻率、粘稠度或顏色突然改變

大便中出現黏液的原因

乾燥和便祕可以引起腸道產生黏液以離開身體。這就為大便的外觀增加了黏液。黏液增加也可以是一種疾病的跡象,尤其是如果發生炎症和粘膜破裂。會使身體更易感染。

糞便中出現黏液的其它原因

細菌感染

比其他問題更為常見,細菌感染通常是由細菌如空腸彎麴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耶爾森菌引起。這些細菌常常是食物中毒和其他感染的病因。癥狀包括:

◇腹瀉

◇痙攣

◇嘔吐

◇噁心

◇發熱

肛裂和潰瘍

肛裂是直腸下端內壁撕裂。他們是由遷延性腹瀉,大便堅硬,和其他排便困難的情況引起的。肛裂會引起排便困難,但並非相當嚴重。有非處方葯可以減輕疼痛,大多數在幾天到幾周內消除。

潰瘍與肛裂有相似的性質。如果正接受化療或放療,身體可能會遭受更嚴重的黏液(稱為胃腸道黏液)損失。

腸梗阻

日常癥狀如痙攣、便祕和腹脹是腸梗阻的徵象。原因可能是受糞便、疝、腫瘤或非食物物體通過的影響。

腸易激綜合徵和和克羅恩病

腸易激綜合徵(IBS)可能會增加黏液產生。這種癥狀在腹瀉型IBS患者中比在便祕型IBS患者中較為常見。克羅恩病不太容易引起大便中黏液增加。

飲食

食物過敏,如與堅果、乳糖或谷蛋白相關的過敏,可以引起大便中黏液的產生。某些食物可能引起不適及以下癥狀:

◆腹脹

◆腹瀉

◆皮疹

◆便祕

醫生要幫助確定是食物過敏還是不耐受,二者常被混淆。如果進食一定食物後腸道運動中黏液或血液明顯增加,應及時就醫。

診斷和檢測糞便樣本

發現大便改變,常進行大便檢測。雖然許多腸道問題不需要實驗室檢測,在國外旅行的人很可能需要檢測。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數據,30-70%的美國人在國際旅行中會發生腸道感染。其他可能需要檢測的人羣包括老人、兒童和免疫系統減弱的人。另一個原因是嚴重發熱和脫水。

如果檢測結果(如空腸彎麴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陽性,治療中可能包括抗生素的使用,但往往不是必要的。如果檢測結果是陰性的,它可能是一種不常見的細菌,如氣單胞菌屬、鄰單胞菌屬、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或病毒,可能需要更多的檢測。如果上述微生物仍未陰性,可能需要重新留取樣本。但是也可能不需要糞便樣本。經過初步的身體檢查,醫生可以在大便試驗前要求採集血液樣本。

大便中出現黏液的治療

在糞便中發現的細菌有時利用抗生素治療,休息將有助於癥狀的治癒。飲食習慣可能需要改變,以減少再次感染的機會。這也是食物過敏時的方法。在某些情況下,需使用處方葯以及進行持續的治療。這些情況包括克羅恩病和其他一些腸道相關疾病。肛裂和直腸潰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一些非處方的益生菌和補充劑可以幫助那些每日排便不規則、便祕或腹瀉的患者。服藥前應詢問醫生,大便日記對醫生的工作很有幫助。

醫脈通編譯自:Mucus in Stool: What Does it Mean?MNT,19 July 2016

---------------------------------------------

關注減壓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號:livess8(長按可複製)

這裡可以讓你的心情舒緩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