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雖出身屠戶,但從來就不是昏庸之人,雖然何進能當官是因為他同父異母的妹妹能當上皇后,但何進能當上大將軍,多半是靠自已的能力。

黃巾起義前夕,何進因為破獲黃巾軍張角手下馬元義的密謀起義,而名聲大振,將京城附近的黃巾起義扼殺於萌芽,並在朝廷中揪出黃巾內奸,十常侍中的封諝、徐奉,何進功不可沒。

何進成為大將軍後,能開府治事,因此廣招天下人才,徵辟入大將軍府,這些人才有:袁紹、荀攸、陳琳、逢紀、鮑信、王匡、邊讓、劉表、孔融、王允、華歆、荀彧等等,良禽擇木而棲,要是屠戶何進是個愚蠢之人,這些鼎鼎大名的名士,為什麼要跟著何進?要知道接收徵辟,就表示從此以後就是何氏門生,是要為何進效忠的。

而何進召外軍入京就出自這些名士幕僚,當然有人反對,如陳琳,有人支持,如袁紹,從當時的情況看,顯然是大多數人都支持召外軍入京,所以何進同意了這個建議,少數服從多數,何進沒有錯。

那麼何進為什麼要召外軍入京呢?

這和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先講一下何進之前的大將軍竇武的故事。

竇武是桓帝朝的外戚,靈帝朝的大將軍,為人正直,素有德行。掌握京城南北軍權,竇武與太傅陳蕃聯合想誅殺宦官,因消息走漏,宦官與竇武兩方率軍對峙,當時竇武兵力強於宦官,兩軍陣前,宦官一番策反,竇武手下的士兵結果全散了,或逃走或投降宦官,最後竇武被逼自殺、陳蕃被俘後被殺害。

這位前朝大將軍的結局深深的刺傷了何進,前車之鑒,後事之師,何進於是不太相信京城的南北禁軍,並因此作了一些安排。

何進派了五路人馬去全國各地征地,分別是王匡、鮑信、張揚、張遼、毌丘毅,當年的劉備就跟著毌丘毅一起徵兵。

同時徵召入京的也不是董卓一支軍隊,還有丁原和橋瑁。

為什麼何要召這麼多軍隊入京?

因為何進這個大將軍,名義上的全軍總司令還要受西園八校尉中的上軍校尉蹇碩節制,蹇碩是誰?宦官。說明了什麼?說明皇帝不是太信任何進。

何進想剷除宦官,要怎麼做?宦官世居京城,久在皇帝身邊,背後又是皇權,大將軍無論是名望、資源、權力,都不一定強過宦官。誰能保證何進手下士兵的絕對效忠?誰也不能。

這樣看,何進又是四處徵兵,又是徵調外軍入京,是不是合理多了。

而誰也沒想到的是:何進還沒準備好,就被宦官殺死。何進不死,有董卓什麼事?董卓亂政,純屬意外。

而何進徵召入京的三支軍隊,屬董卓能力最強,在何進被殺,京城一片混亂後,董卓迅速進京控制形勢,並殺了丁原、何苗,逼走袁紹、袁術,兼并何進、何苗、丁原的部屬,成為京城洛陽獨大的勢力。


上軍校尉蹇碩,這個人看起來有些可有可無,所以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會習慣性的忽略掉這個人的名字,但是事實上正是這個人造成了何竟做出此等愚蠢決定的原因之一。

大家都知道,皇帝最害怕的當然是外戚干政,你不說其他的西漢的時候,這種事情鬧的還少嗎?最著名的呂后,劉邦剛一死,呂后就跑出來鬧騰了,所以說當時的漢靈帝也感覺自己死了以後很有可能會受到節制,(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就是自己的孩子母親還在那裡干著自己孩子的舅舅,又是當朝的大將軍,那這個家究竟是姓劉的還是姓何的?我想大家總該去想一下的吧!

所以漢靈帝在死的時候選擇冊封上軍校尉蹇碩,這個職務從哪裡來的?大家都應該聽說過一個官職名稱,叫做八軍典校尉,袁紹,淳于亮,曹操等等一批人,全都是擔當過這個官職的,這個八軍指的就是設置在首都洛陽附近的八個營,漢朝計量軍隊的一種方式,就是這個營,比如說,高順的陷陣營,一個營大概是2000多人,這麼算起來的話,洛陽附近的禁軍人數大致為16000人左右。

這16000人全都是從天下九州挑選過來的精兵強將,在黃巾起義最危難的關頭,正是這八軍組建起了強悍的軍隊,率先開赴戰場,負責鎮壓,負責都城方面的防務問題,也是這八軍負責,也就是說洛陽的進軍實際上指的就是這八軍。

這就很尷尬了,我們看這個上軍校尉蹇碩名稱她叫上軍,事實上已經證明這個人的地位能夠節制其他的八軍典校尉,也就是說何進如果想動用軍隊,就必須通過這個人的同意,這個人是誰?是一個宦官,你覺得這件事情還有出路嗎?

是你可以動用進軍,但是你動用了這支軍隊,勢必會通知這個人,然後他裹挾著皇帝和宦官一起跑路,然後挾天子以令諸侯,號令天下之師勤王!你何進從一個清君側的大臣立刻變成了一個叛國的罪臣!

所以殺死這些宦官動用了軍隊絕對不能夠動用進軍,別狐狸沒抓著,反而惹了一身騷,這才是最要命的問題,所以何進只能夠去邀請像西涼董卓,讓他們過來直接負責這方面的事情,本質上來講,董卓進京的時候只帶了3000西涼兵,這點兒人數想想憑藉著八軍消滅他們那是綽綽有餘的,就算是董卓想要花小心思,那人家進軍手裡的傢伙也不是吃乾飯的,算就沒算到這些宦官做事情會這麼的果斷和決絕,造成整個中央王朝混亂不堪,董卓順理成章的壓制手底下的進軍,然後一家獨大。


大將軍何進是少帝劉辯的母親何太后的異母兄,與名為弟的何苗並無血緣關係,何苗本姓朱,是何太后的同母兄。應該是何太后之母舞陽君先嫁朱氏,生下朱苗,後改嫁何氏生下何太后,後來何太后得勢,朱苗就如衛青改鄭為衛故事,改何氏拉近距離。兄弟二人一為大將軍一為車騎將軍,確是權力極大。而誅十常侍需要藉助外兵,卻與兄妹三人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有關,意見不統一引進外人裁奪,玩死自己。

靈帝不喜歡皇后之子劉辯,喜歡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劉協,就是後來的獻帝,臨死前,把劉協託付給宦官、上軍校尉蹇碩,蹇碩想殺何進擁立劉協被反殺。劉辯被其他宦官和何進擁上皇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有了這一層關係,又是近侍能說體己話,何太后很看重宦官們。而外戚與宦官、士大夫的對立在東漢由來已久,對他們的態度是政治立場的試金石。何進也不敢例外,打算以蹇碩的事為由誅盡宦官,得到袁紹陳琳曹操等官員的贊同。便按正常程序走,把這個打算啟奏臨朝聽政的何太后,卻得不到同意,明正典刑之路走不通。

這時袁紹就跳了出來,說殺宦官的事他們已經知道,而中常侍又接近皇帝,今日沒有殺成,後患無窮,既然太后不同意,咱們就召外兵入朝清君側。(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說到底還是不敢違旨當無視皇家的權臣。陳琳說不可,遲早反生禍患。曹操則說,宦官之禍源於皇帝,找個罪名把首惡抓了,讓獄卒在牢里解決掉就行,不用大費周章。宦官知形勢不好,一朝天子一朝臣,便用重金賄賂何太后之母舞陽君和何苗,請他們代為美言,何太后保護宦官的心更堅定。

袁紹繼續蠱惑,何進於是召本來奉旨調任已兵至河東的董卓,又召東郡太守橋瑁,派出王匡鮑信回鄉募兵,又命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光照得城裡通紅,都說要誅殺宦官。以外力逼何太后就範。何太后還是不同意,何苗勸何進說,我們都是卑微出身,得宦官之力卻能官居高位,國家大事不可意氣而行,以免後悔。何進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繼續排兵布陣,任命親信袁紹王允等據守各處,袁紹藉機假傳何進的命令,加劇亂勢,欲從中取利。(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事情越來越大,漸至不可控制,何太后也害怕起來,罷免所有小黃門,十常侍之首張讓見形勢不好,也伺機反撲,大打感情牌,一面向太后懇求,一面與宦官定計,利用何進入宮見太后的機會,殺了何進。點燃洛陽大亂的引子,之後就是袁紹誅宦官,宦官劫駕,董卓入京等事了。


何進的妹妹是太后,作為國舅和大將軍,皇帝又是個孩子和傀儡差不多。但是不要忘了,皇宮大內的禁軍和幾千宦官並不聽他指揮。漢靈帝為了換太子專門設立的西園八校尉並不聽命於何進。西園八校尉分別是上軍校尉小黃門·蹇碩,中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下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典軍校尉議郎曹操,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諫議大夫夏牟,右校尉淳于瓊。諸校尉統於蹇碩。小黃門蹇碩總管各軍,直接受命於皇帝。一時聲勢浩大,連何進亦要受其命令。各地的藩鎮割據勢力也不在朝廷控制。正所謂內憂外患。一個屠夫出身的大將軍,肯定會被那些門閥世家大族瞧不起。另外太皇太后也喜歡劉協,劉辮的皇位並不是穩如泰山。如果何進派大軍硬闖皇宮,幾千個太監自然無法抵擋,一旦動亂皇帝和太后安危無法保證。十常侍死於非命不足掛齒,皇宮裡面的嬪妃貴人們的貞潔就會被玷污,所以派大軍剿滅不是穩妥的主意更何況十常侍已經表面上臣服,一屆武夫肯定沒有太監們的鬼點子多。錯就錯在何進覲見皇帝不帶護衛,不帶兵器,一個人功夫再高也敵不過幾千人馬,何進一旦被殺,整個朝廷就混亂不堪。何進一死,他的手下們把太監們殺得一乾二淨,但是皇帝被太監裹挾,差點餓死。調董卓進京更是混著,董卓進京之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廢劉辮立劉協,毒死何皇后,淫亂後宮。由此天下大亂,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長安城被焚毀,皇陵也被盜掘,百姓窮困潦倒,軍閥混戰不休。所以何進是天下大亂的導火索。東漢就此名存實亡。


東漢這個王朝很有意思,雖然開國之君劉秀披荊斬棘,號稱千古一帝,延續了大漢王朝200年。但從第三任皇帝漢章帝之後,東漢王朝就沒再打氣過精神。不但沒有吸取西漢外戚專政導致滅亡的教訓,反而在外戚專權的基礎上又多了個宦官專政,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到了東漢末年,經歷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王朝就已經日薄西山,亡國之兆已顯露無疑,再加上何進和十常侍為了權力而相互廝殺,導致董卓入京,至此,東漢就名存實亡了。

而當時手握大權的何進為何一定要孤注一擲,非要招外兵入京消滅十常侍,難道就不能像曹操說的那樣,派幾個刀筆小吏不就輕鬆解決了嗎?

首先,何進和十常侍的矛盾爆發點就在於皇位的繼承問題上。何進支持親外甥少帝劉辯,而十常侍則支持王美人所生的陳留王劉協。漢靈帝在位時就多次想廢黜劉辯而改立劉協,但他還沒騰出手來實施就一命嗚呼了。

權力出現真空,無疑誰擁立的人繼位稱帝,那一方就有了擁戴之功,也將徹底掌控朝廷的大權。結果被何進捷足先登,劉辯繼位後,何進做了大將軍,總覽天下兵馬。

而在如何處理十常侍的問題上,何進本來態度挺堅決,那就是必須剿滅,不留活口。可他的妹妹何皇后是一個沒有主見又耳朵根特別軟的人,在聽到十常侍的一番哭訴之後,她就對何進說放十常侍一條出路,這使得何進不敢強行絞殺,進退兩難,這才有了後面的招外兵入京的計謀。

而事實上,何進也並非是一個一無是處的蠢蛋。他心裡清楚,自己雖然掌握天下兵馬,但京畿附近供自己支配的軍隊很少,更何況十常侍在宮中經營多年,掌管宮中禁軍,實力差不了許多,貿然動手,自己也不一定能佔到多大勝算。

而另一方面,何進還有他自己的小九九。何進由於是屠夫出身,在講究門閥士族的東漢,這無疑是他政治上的短板。以袁紹為首的文人士大夫雖然表面聽命與他,那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宦官集團。

在何進的內心中,對於自己的出身他是極其自卑的。一旦聯合士族消滅了宦官,那功勞會被士族分去一大半,會導致士族的崛起,誰又能敢保證士族今後一定聽命於自己?會不會消滅了豺狼,又養了惡虎?

所以他招董卓入京的本意是讓董卓駐紮在洛陽城外,以起到震懾的作用,自己有了後盾就能放開手腳在宮中消滅十常侍,待到成功時,賞董卓兩個跑路錢,乖乖的再把他打發回西涼,那時,全部的功勞都將是自己一人所有,在朝中的威望也將一騎絕塵。

可惜何進小看了十常侍,小看了董卓,偏偏高估了自己,還沒開始,戰鬥就結束了,自己被十常侍砍了腦袋,導致士族和宦官火併,兩敗俱傷,結果董卓坐收漁利,撿了個大便宜,從此東漢王朝便萬劫不復了。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一個小學生再聰明也無法做出大學生的畢業考卷。亂世之中,一個屠狗之輩坐上三軍最高統帥。其結局是必然的。所謂德不配位。必死無疑。沒有金剛琢,就別攬瓷器活。

一個女子在後宮最大的本事就是生兒子。屠狗之輩何進的妹妹何氏那是給漢靈帝生下劉辯。何氏還頗有心機,懂得拉攏十常侍,然後她毒死了劉協(漢獻帝)的母親王美人。這才當上皇后。而這個就會屠狗殺豬的何進當上了大將軍。這在講究門第的東漢委實不易。何進剛剛上任就無意中將洛陽城內的黃巾軍一網打盡,就此人望也有了。

在劉辯登基以後(少帝)大將軍何進與太傅袁槐共同輔政,這倆人有著共同的心愿與敵人——宦官集團。應該說誅殺宦官集團是對的。但問題是何進未必有著這個本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兩個概念。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宦官時代。給何進出主意是一個叫做袁紹的年輕人。何進表示同意。但這麼大的事情必須向他妹何太后請示。何太后堅決反對誅殺宦官,在太后看來,他們何家的富貴就是宦官幫助才得到的。二者理應扶持。而不是拆台。

何進一聽有道理,就想就此罷手。但袁紹這個豬隊友則繼續鼓動,袁紹對他說:太后是個娘們,頭髮長見識短。大將軍可以密召地方軍隊進京剿滅宦官。太后也沒辦法。這個建議被當時另外一個年輕人的強烈反對。這人就是曹操。提出用京師的部隊和廷尉就行。這事充分說明了何進的人頭豬腦、袁紹的愚蠢和曹操的果敢和精明。

就在何進積極籌備董卓進進京的時候,但事情已經泄密,太監要動手了。太后召何進入宮。袁紹建議何進帶兵入宮。何進覺得太后是自己妹妹,沒事。何進就大大咧咧的一個人進宮。入宮就被太監像宰豬一樣給宰了。袁紹跑了,董卓入京,少帝被廢。東漢也就完了。

何進之所以失敗。首先就是太后和他利益不一致。這樣就使得何進得不到最高層皇帝(太后)的支持。後宮情報失靈。何進與宦官沒有不可調和矛盾。應該是被他人(袁紹)當槍使了。再就是自以為是。認為形勢皆在掌握之中。但實際上深處險句局不自知。大事臨頭了,啥用沒有。何進此人既無深謀,也無考慮。事實就說明此人就會屠狗宰豬。兒媳被曹操所納。孫子何晏是曹操乾兒子。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簡單點兒說:何進非要調外地的董卓率兵進京可不是只為除掉宦官集團「十常侍」,還需要董卓震懾京城!從十常侍手中奪來的權力可以盡歸何進。不要忘了,何進是外戚出身,他的妹妹是漢少帝的母親。東漢王朝不止一次上演過外戚集團和宦官集團爭權奪利,每一次都少不了血淋淋的殺戮,要麼外戚專權要麼宦官專權,都不會捨得把權力分給朝臣集團。漢靈帝死後漢少帝繼位,託孤大臣是大將軍何進和太傅袁隗,袁隗有兩個侄子袁紹和袁術,知道袁隗該有多深的根基多大的勢力了吧?憑京城的力量除掉十常侍或許難度不大,袁紹等人也會支持效力的。接下來呢?新爭到手權力利益該不該分給袁隗一份兒?何進是屠夫出身,袁家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何進鎮得住以袁隗為首的朝臣集團嗎?所以何進不採納袁紹和曹操這些青年才俊的建議,非要掉董卓進京不可。董卓進京不僅是何進需要,袁隗也需要!何進被殺後,袁紹等人發難攻進了皇宮,一番殺戮後成功的清洗了十常侍集團,按說還沒到京城的董卓可以不必進京了,可是董卓照常率軍來京,還在京城外遇上了被十常侍裹挾出來的漢少帝和陳留王(漢獻帝)。董卓是奉朝廷命令率軍進京的,此時何進已死,十常侍完蛋了,此時誰能代表朝廷發號施令?只有太傅袁隗了,京城內原本有侄子袁紹,再號令董卓,袁隗完全可以大權獨攬了,他才是最大的贏家。只是打錯了如意算盤,董卓的野心大的可怕,袁隗和朝臣們無法控制局面了,最終釀成了董卓專權導致東漢名存實亡的潑天大禍


因為彼時,何進出身低微,根基很淺,能權傾朝野全靠其妹妹何太后,所以說了算的人是其妹妹何太后。何進其人又優柔寡斷「心膽失據」,何太后不同意何進剷除宦官時,何進錯誤估計了形勢,何進才聽袁紹建議,徵召藩鎮進京,為向何太后施加壓力,達到剷除宦官的目的。


  • 屠夫到大將軍

何進是屠夫出身,身份低微,皇室徵選帝妃時,何進用金帛賄賂主管,其妹才被選入宮廷,很得漢靈帝的寵愛,不久就被遴選為貴人,公元180年又被立為皇后。顯然何進由屠夫躋身大將軍,全靠其妹妹何太后撐腰。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靈帝拜何進為大將軍。其時,張角的別部馬元義密謀在洛陽起兵,意圖拿下京師,何進得知後,揭發並予以鎮壓,因此而被封為慎侯,這可以看作其權傾朝野的開端。

需要說明的是,何進能以外戚身份當上大將軍,也全靠其妹,當時的何皇后。因為東漢舊制,外戚不得任大將軍,「後宮之家,不得封侯與政」。到東漢中後期,外戚出任大將軍,一般有兩種情形:一是太后出於臨朝稱制的需要,任命外戚為大將軍,一是皇帝出於鞏固皇權的需要,任命外戚為大將軍,所以何進能當上大將軍是與何皇后的支持分不開的。

  • 與宦官的第一次交鋒

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宦官蹇碩掌握禁軍軍權,受靈帝之託欲讓劉協繼皇位,但何進和官僚士大夫都主張長子劉辯即位,所謂立長不立庶。蹇碩一向忌憚何進,便想先發制人,誅殺何進,讓劉協即位,但事情敗露被何進知曉,何進趕緊抄近路趕回營中,帶領軍隊駐紮在百郡邸,裝病不出,蹇碩的計劃沒有得逞,劉辨繼承皇位,何太后臨朝。

此時何進第一次產生誅殺宦官的想法,蹇碩因生恐懼,就與中常侍趙忠、郭勝等商議,準備誅殺何進,但郭勝與何進是同鄉將蹇碩與趙忠的計劃告訴了何進,何進乘機令黃門令逮捕蹇碩,並予以誅殺,然後搶奪其所掌握的軍隊,從此禁軍被何進牢牢控制。

  • 兄妹分歧,引狼入室

何進誅殺蹇碩後,啟用的黨人名士,極力主張誅除宦官,尤其以袁紹最為激進,何進採納了袁紹全殲宦官的建議。一是想誅滅宦官立功立名,二是痛恨蹇碩對他的危害。可是,何太后並不同意。為什麼何太后不同意呢?

何太后說:「中官統領禁省,自古及今,漢家故事,不可廢也。且先帝新棄天下,我奈何楚楚與士人對共事乎?」即何太后認為宦官掌管皇宮的守衛,既是歷史傳統,不能廢棄,另外她對士人很有成見,寧願與宦官為伍。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何太后與宦官可以說患難與共,當年鴆殺劉協的生母王美人時,靈帝想廢掉何皇后,宦官「涕泣解救,各出家財千萬為禮,和悅上意」,才保住了何太后的皇后位置。後來何進家族依賴於同郡中常侍郭勝的幫助才得以得到皇帝寵幸,而且宦官經常賄賂何太后狀告何進:「大將軍專殺左右,擅權以弱社稷。」所以最後何太后與何進在是否誅殺宦官的問題產生了分歧。

袁紹了解形勢後,再次向何進進言道,「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給何太后施加壓力,何進應袁紹的建議就召董卓、丁原向洛陽進發。袁紹還騙稱大將軍下令逮捕宦官親屬,這樣一來宦官又緊張起來,使得宦官與何進等人的鬥爭不可避免。

189年8月何進應詔進宮見何太后,在出內宮的途中,在嘉德殿被手持兵刃的張讓、段珪等攔截,何進就被殺害,何進被殺後,袁紹等人勒兵捕諸宦,殺入宮內要將宦官殺個乾淨,宦官張讓挾持著皇帝和陳留王劉協等逃出洛陽,後董卓領兵前來,救回皇帝,迎駕回宮,自此,東漢朝廷大權旁落,再無威信。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黑洞哥,擁有會計師、稅務師、律師資格,閑暇之餘寫寫字,如果文章還合您胃口,歡迎關注,歡迎置頂,歡迎轉發,歡迎評論,進入我的主頁還有更多以往的文章等著您。(每一條評論我都會盡量回復,每一個關注我都會盡量回關,鞠躬感謝!)


謝謝邀請~

何進作為大將軍,為什麼非要召外兵入京,難道何進真的只是一個昏庸之輩?問題之中,其實缺少了一點,那就是召外兵入京,釀成董卓之禍的中間過程有一步是何進之死!何進召外兵進京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何進堅信自己能夠掌控局勢

正如題干中所說,何進是大將軍,手握禁軍,又有謀臣猛將輔佐!召外兵進京,也不過是為了穩定靈帝死後京城的局勢,讓世家大族宦官等不敢輕舉妄動,並以此宣示自己對天下軍權的掌控!但何進並沒有想到自己會在外兵進京之前被殺!一次示威之舉最後演變成了外兵之禍!也可以說是天意弄人。

何進需要外兵

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靈帝建西園八校,由宦官蹇碩為上軍校尉,統領八校!這可以看成是靈帝削弱外戚之舉。直到靈帝駕崩,京城之內其實存在倆股軍事勢力,分別代表外戚和宦官!何進只是掌控禁軍,宦官的軍事力量與何進不相上下,所以何進想要誅殺張讓等人,需要一股外界的軍事力量介入!

世家的慫恿

至於這一點,可能有點陰謀論了,各位看官看看就好!靈帝死後,京城內其實只有倆股軍事勢力外戚和宦官,但是朝堂之上卻還存在這另一股勢力,世家大族!但是世家大族在京城內缺少軍隊。所以需要一股外界力量,將水攪渾,當然最好是一股能被掌控的力量。史書上記載,何進之所以找外兵進京是袁紹極力慫恿的,只不過袁紹也沒想到最後會便宜了董卓!

總之,最後造成董卓之禍,並不完全是因為何進召外兵入京,其中也是各有算盤,只不過最後死的死,跑的跑,再也沒人能掌控住董卓!


何進原本是個屠戶,因他妹妹長的漂亮被選入宮中,受到漢靈帝的恩寵被封為貴人。從此他平步青雲。漢靈帝死後,何進妹妹的兒子劉辯被立為帝,何進與太傅袁隗輔政,錄尚書事。這時的他權利可謂是權傾朝野。

那麼何進要殺個宦官,為什麼還要外地的軍隊入京呢?首先曹操說過何進並非想殺為首的幾個,而是想把他們都殺了,而他又擔心自己的實力不夠,再有何太后的母親舞陽君及和他弟弟何苗多次接受各宦官的賄賂,知道何進要殺害他們,多次告訴何太后,要何太后保護他們。還說:「大將軍擅殺左右親信,專權以弱皇上。」這引起了太后的懷疑。所以何進徵求太后意見時,何太后不同意說:「宦官統領禁省,自古到今,漢家老規矩,不可廢。況且先帝剛逝世,我怎麼堂而皇之與士人共事呢?」他弟弟何苗也說:「開始我們一路從南陽來,都因貧賤,依靠宮中獲得貴富。國家的事,也不容易!倒了的水不可收回的,應當好好考慮,應與宮中保持友好。」再加上宦官在皇帝身邊的人有的已幾十年,封侯貴寵,內外勾結極為鞏固。何進對他們也有很大顧及。所以何進這時採納袁紹的建議召董卓入京壯大自己牽制皇權。宦官知道後很害怕,便提前在宮中埋伏好人手然後假稱太后詔召何進進宮,把何進給殺了。何進死後董卓坐收漁人之利,掌控了朝中勢力。

羅貫中有首寫何進的詩「:漢室傾危天數終,無謀何進作三公。幾番不聽忠臣諫,難免宮中受劍鋒。何進驕傲自大,盲目自信,聽不進別人勸告,做事猶如寡斷,導致了自己的滅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