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崑山是松江西北一座高僅54米的小山,它與厙公山、鳳凰山、薛山、佘山 、辰山、天馬山、機山、橫雲山一起,合稱「松郡九峰」。小崑山雖然不高,卻在這片開闊的沖積平原之上扮演著重要的歷史角色。有人說,「先有小崑山,後有松江城,再有上海灘」,作為松江乃至上海的文化發源地之一,這一評價毫不為過。且不論山下不遠的兩處新石器文化遺址,早在西晉年間,當上海大部分尚未成陸時,小崑山就已經因文學家陸機、陸雲兄弟而聞名天下,中國傳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平復帖》即出自陸機之筆。「風流懷二陸,才名動三吳」,這是宋代詩人林景熙在其《訪二陸故居》一詩中對二陸的評價。相傳吳亡後,二陸兄弟隱居山中,在讀書台苦讀十年,著書立說,故時人以「玉出昆岡」讚譽之。小崑山還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的故里,他們就義後安葬在山北1.5公里處。根據陸機詩「彷彿谷水陽,婉孌崑山陰」,崑山之名早在而陸之前就已存在,後人為將其與今蘇州所轄崑山相區別,才更名「小崑山」。

小崑山園就是在這片蔥鬱的山林之上建立起來的園林。山有南北兩峰,走向微斜,遠望之如卧牛之首,故又有「牛頭山」之名。歷史上的小崑山景點眾多,二陸故居位於山之陰,此外,山腰有二陸讀書台、婉孌草堂、白駒泉,山巔有泗洲塔院、三聖閣,山麓有紅菱渡、楊柳橋、乞花場、玉光亭、揖山樓、七賢堂等,可惜這些大都已湮沒不存。解放後,九峰寺、白駒泉、神虎穴、玉光亭、二陸故居、二陸讀書台等相繼得到復建。八十年代在小崑山北麓發現「夕陽在山」摩崖石刻,疑為蘇東坡真跡。

小崑山北坡的二陸草堂是西晉著名文學家陸機、陸雲的故居遺址。歷史上的二陸草堂早已毀於唐代,今日所見為2002年復建為。建築為一合院,南北對稱,前有磚雕門樓,堂內供奉陸機、陸雲像,又有陸氏家族歷史陳列,牆上還展有陸機《平復帖》摹本。二陸讀書台距離二陸草堂約100米,位於泗洲塔院坡下,是一塊長24米、寬8米的平地,台後有一屏高6米的石壁,壁上書「二陸讀書台」字樣,又有「夕陽在山」、「凌雲」等摩崖石刻。

本文文字及照片除註明外均為司圖博行原創,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