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汤:寻访旧太平山区的众神之旅》

  • 楔子:从雪山到旧太平

大正7年10月1日(西元1918年)是加罗山神社的镇座日,新建的神社成了当时在山区进行伐木工作之日人的信仰中心,此后(旧)太平山地区(今加罗、神代山区)的林业迈入新的纪元。民国107年10月21日(西元2018年),神社镇座的百年之后,台湾的林业早已走入历史,而一行原预定雪山行程的十二人,因著天时地利人和,就这样因缘际会地踏上了一趟寻访旧太平山区的众神之旅:四神汤纵走。

众人合影于加罗山神社:四神汤之旅(图片制作:赖赖)

神代山、神代池、神代巨木,以及加罗山神社,座落在今日宜兰县大同乡留茂安部落与四季部落之间的嘉平林道沿线上,四者连走是登山界俗称的「四神汤」纵走路线,也是过去因伐木业兴盛而人声鼎沸一时的旧太平山地区之中心所在。1937年伐木业被迁至目前的太平山地区(新太平山)之后,神代山、加罗地区便逐渐罕无人迹,没入历史的洪流,直到登山客的再度来访,才揭开其相貌。而当我们抵达加罗山神社之时,真的很难想像眼前的这片荒烟漫草,曾是那样人来人往地热闹。

9b0d77acea4353eb1146e239aade0d02.jpg

加罗山神社的今与昔(图片来源:http://www.yilanwalker.com/AVSEQ81.htm

6c0d155c25f78ac6436d73925ad66055.jpg

众人合影于现存神社的第三层阶梯(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3d5b73b17e2fe1146344f97f84cd68dd.jpg

昔日的太平山小学(图片来源:http://www.yilanwalker.com/AVSEQ81.htm

49b02b060010169cb949ceab49f85b0a.jpg

实在很难想像目前所占的位置,过去是那样地人声鼎沸(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 旅途:意外踏上的行程

踏上四神汤的旅程纯属意外。原预定雪山主东单日往返之旅,人员ok,天气也ok,好不容易凑齐了所有条件,却被台七甲突如其来的一场坍方打乱,在大半夜里硬是紧急变更了行程,无缘雪山。虽然四神汤路线躺在我的口袋名单里已经两年,迟迟未能成行,但今日就这样阴错阳差地出发,而且还是完全意想不到的成员组合,著实耐人寻味。

看著远方湛蓝的天空,天气这么好居然还是无法上山。一想到原本要在这次行程完成初百岳的伙伴们之心情,我在下车出发不久后的上坡途中,脑海里只觉得这就是所谓的造化跟天意吧。

0619,四季林道栅栏前1K处停车出发,众人….强颜欢笑(??)

0639,四季林道栅栏,进入四季林道。前段都是水泥路面,连日下雨,地表非常湿滑。

652334ac690bf5afe51f2ac1f1b4cf7c.jpg

四季林道栅栏前1K处停车出发(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ce86a74176571a26e4b637a1133affbe.jpg

7b773b3ed631e32538af981b5f9e7a72.jpg

众人笑脸合影,好在大家心情转换地很快XD(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这大概已经是我第三还第四次了吧,从这条水泥路走上四季林道,距离那阵子密集地造访加罗湖(露营跟比赛)也逾两年。今日看来,路况显然没有太大差异。出发后续行,于林道岔路处(待会要取左上截弯取直)看见罕有的满满云海(如果是在雪山上看有多好啊,内心继续murmur),有些感动,接著水泥路转为碎石土径,持续上坡,一路爬升至四季管护所。

0655,林道岔路,取左上截弯取直

0734,四季管护所

c6aea1c30c47ca179041c66b822d850b.jpg

前两公里大抵上是这样的水泥路(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f36325b4fe4cd2dcc1afda2194c7e690.jpg

c720f5485a400b5c6477ca17209a1848.jpg

林道岔路处的云海,对面山头的天气大好啊(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12b14c6eb856378baf0cb3b11c005b1a.jpg

5a99f03a36be8a232725c6e0c6885a23.jpg

看到加罗湖的牌子了(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e3478e88f4318deb0965b1752e0c1eb8.jpg

已经废弃的四季管护所(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0744,加纳富溪,过小坍方

四季管护所是加罗湖巨木登山口之前的最高点,接著一阵缓下后便来到加纳富溪,此地是加罗湖之前的最后活水源(毕竟上头的水质是有点堪忧,我之前也是揹水上去)。这段过溪之前只要直接走过林道即可,现在却要先拉绳往下小小横渡,再往上回到林道。而回头一看原来是道路坍方过了,大自然的力量已经又改变了此处的地貌。

09fd72cd1370daa8a61d8613c8000b14.jpg

d5f7a0843eebe9c42f333292f386da54.jpg

dec09d7b24de27a8d4d35690b7217c4c.jpg

过加纳富溪(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过加纳富溪后续行,便来到四季林道与嘉平林道的岔路。直行为加罗湖巨木登山口,往加罗湖;取左则为嘉平林道,往留茂安部落。这个岔路其实稍稍隐蔽了些,且拉著布条围住,应该是怕去加罗湖的人走错而围上。若事前没做功课的话蛮容易错过的。我们先去巨木登山口拍照留念,接著折回岔路处再进入嘉平林道,踏上昔日旧太平山区的领域。

只见加罗湖登山口的巨木耸立依旧,涌现出的回忆又不免再度令人感慨。巨木或许已经在这好几百年了,而人的一生却不过匆匆短短数十载。有些事情应该要该放下了吧,别再牵挂。继续前进吧。

0755,巨木登山口,合影。

0809,嘉平林道岔路,进入嘉平林道,迈入旧太平山区

9aaf433dabd02b9f64dca491083f8417.jpg

加罗湖巨木登山口(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aaa84df4a8ff2128855160648dd9de9f.jpg

嘉平林道岔路,一副就是禁止进入的样子(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575fc2e0b20baefc9d71350862e15e39.jpg

走入了嘉平林道,踏上寻访旧太平的旅程(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e11e33fe12984af391f4ccb89995e7cc.jpg

旧太平山山区各地关系位置图(图片来源: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这两年来嘉平林道的路况时有所闻:大抵平缓,却是常态的湿滑泥泞。基本上东北季风不断吹拂的秋冬两季较为不宜,四季、留茂安一带于此时为常态性地湿冷,因此自己先前的计划是要在夏日时来访,没想到最后还是秋天东北季风正盛的时候来了。

果不其然,才刚走入嘉平林道没多久,队伍一行人就陷入了泥淖不断的深渊。深及脚踝的水滩及烂泥堆连绵而来,是那种脚拔起来鞋子可能会留在里头的烂泥堆。只闻队伍后头惊叫声连连,回头一看尽是左闪右闪拼命闪,都仍不及一个失足入坑的窘况。路途中夹杂著要钻或要跨的倒木,因而林道途中的海拔变化大抵是平缓且道路开阔,但整体的行进时速大约仅能落在3-4 公里左右而已。

行走至此,真的很难想像距今100年前,旧太平山区因伐木业兴盛而人来人往的样子。

f45f47148924b4d5b47f3fdfa857775a.jpg

嘉平林道一隅,路况又湿又泥(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d99de2c53a2a811b63db58c96b8a1b40.jpg

等待后方通过烂泥,前面先来拍个照。(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8eedec6c0520963914170b05adc8e4f8.jpg

残存的林道护栏(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b98e941f5c3a956bae399d41cee8971b.jpg

疑似猎寮,可能有猎人来打猎(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0902,嘉平林道、给给池岔路。

进入嘉平林道约莫一小时后抵达给给池岔路。相较于热门的加罗湖主线,这条往给给池的支线则鲜少人造访,且续行还能再到嘉兰池。先前看过的网路资料就曾写道:「若说加罗湖群是散落的珍珠,那么给给池与嘉兰池就是湖群之中最遗世的珍珠。」而这两个池的实际面积也比加罗湖大多了,足见其魅力。

其实,若于加罗湖的巨木登山口处继续直行(不是上加罗湖),就能接上嘉兰池与给给池的支线,然后再切回目前所在的嘉平林道;我们目前所抵达的岔路是逆走回去。但由于之前看到的资料都表示该路径不清楚之处甚多,又要需高绕过坍方,再加上今日路线没有包含给给池、嘉兰池,团里新手居多,因此就时间考量,我并未告知成员们该支线的讯息,直接舍弃这个选项。

不过,考量到队伍中有几位体力较好的成员,我想他们应该是有能耐逆走上去看一下给给池之后,再从后及时追上,所以选择在此拆队:一队先去给给池,一队续行林道。事后回想,虽然整体没有出什么大状况,但就细节而言,自己在出发前应该确认成员们都有下载路线的轨迹档才是,这次是因为后追的队伍能力好,才没出什么大问题。

下山后看到给给池队所拍摄的照片,那景色著实令人向往,当下只觉得不去非常可惜。但就领队的立场而言,全员平安下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而,索性就将给给池所留下的遗憾,当作下回探访完嘉兰池、给给池这条路径的动力吧。

70b47fb66e4b50ce92fc12634575b4fa.jpg

给给池岔路(回拍),左上岔路往给给池,后方为来时路(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5e3778e5b02c0c1b889c1e5fcfd5135c.jpg

另一队所拍摄的给给池,虽然亲眼看到,但却给了自己下次再造访的动力(图片来源:Yeaer Er

过了给给池岔路之后,路况明显变得宽大,也好走许多(当然烂泥仍旧一堆)。而随著雾气降下,周遭的氛围也变得越来越魔幻。当阳光洒落林道的瞬间,我也被眼前那朦朦胧胧之中的美景给震摄住了,仿佛此刻已然走入大正时代的时光隧道,遵循著历史的脚步,于旧太平山区闲庭信步,缓缓徐徐地留下走过的痕迹。此地虽然不是三千公尺的高山,却有著高海拔所没有的魅力。仿佛可以就这样安安静静地沉浸下去,怎么看都不会腻。

64438dcbb6329277a9ea83bed448675e.jpg

林道转为宽大(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2e11ac722e929f51762109baf85c922f.jpg

大伙们也开始享受信步旧太平的魅力(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ba4f948b789c7673f5a822bd1418c819.jpg

烂泥堆左闪右闪(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97580d48e10704e126f797184a3589cb.jpg

森林里朦朦胧胧之中的美(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0a559e5dcb8f3190ac6686b3c0f6febd.jpg

阳光洒落林间,仿佛漫步在时空的隧道里(图片来源:刘梦蕾)

30c8a5004ae754d9bf8ae72c92d0967e.jpg

崩塌地前要钻过比人高的芒草(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1013,崩塌地,取左上拉绳高绕。

不过,林道的状况毕竟已非百年前那还可以通车的光景,四处散落的倒木和比人还高的芒草逐渐是这条路上的常态。接著来到GPX轨迹档上唯一特别注记的「崩塌地」,在这需取左上拉绳高绕而过。但回家查了资料发现,三年前这边还可以直接走过呢。山永远都在,只是越来越远。嘉平林是否那天也会完全地回归大自然,连走都没有办法走呢?

d304f2b6890ad24c1f3944a610111baa.jpg

2014年的崩踏地(图片来源: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11619

8f7ba1e2110784a826e6d01b34ecc34a.jpg

现在的崩踏地,路基已被冲刷掉,得高绕而行(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往左高绕的路不长,有一条不是很牢固的扁带拉绳让人上攀,路面则是较松软的碎土坡,所以踏点与手点并不稳固,队伍也意外地在这卡得有点久,而这也让我不禁担心起后方队伍是否能安全通过。因此,在过崩壁不久,抵达加罗山神社的岔路后,我就请队员们先原地休息,自己折回去确认后方的状况。

回头大约走了700-800公尺,又坐著休息一阵子之后,终于看到了弘文出现,其他人也陆续跟上,落差的时间则比我预期地稍大。但第二队不愧经验较为丰富,方才让前一队卡住的崩壁,他们几乎没有任罣碍地就爬了上来,看来是我多虑折返了。接著两队会合,于林道岔路取右,准备前往今天四神汤的第一神:加罗山神社。

902bec97c66c8dfddc38500e80eb1edb.jpg

87b0df2207223740776f36f5b6eb17fc.jpg

取左上高绕而行,需攀绳陡上(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876d8e2b823d929ff92af8174fb2c3e1.jpg

加罗山神社岔路,续行为林道,取右往神社。前方队伍自在此先休息(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1110,林道岔路取右,前往加罗山神社,内心激昂。

往加罗山神社的林相开始变得更加原始,接下来海拔大约要下降150公尺左右。相较于嘉平林道,往神社的路径是更加地紊乱且不明确。好在登山布条够多,还不至于到方向不清。但因连日多雨湿滑,大家走起来也格外地谨慎,去程下坡反而比回程上坡慢。加罗山神社是过去旧太平山地区的信仰中心,也是聚落的最高点,但就眼前所到的景象,实在很难联想那百年前熙来攘往的光景。我想,这就是所谓「走入历史」的感觉吧。而我们一行人,现在就是要去亲眼见证这段历史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cdb3cc0758d438f489911f8246de4506.jpg

旧太平山神社位置图(图片来源: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4f4d12139b59525b82d8b1fe6060e30b.jpg

1a74d7a9d9f26c5358d4a02758332c69.jpg

往加罗山神社,原始天然的林相(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1146,加罗山神社

下切走了将近40分钟后终于抵达加罗山神社遗址,四神汤中的第一神。但若非事前已浏览过相关资料,再加上GPX档的辅助,眼前一片荒烟蔓草的场景,实在很难让人觉得这里就是过去的神社。现存加罗山神社的状况如下:

「神社现有3层平台, 主殿前三阶 , 鸟居前七阶, 鸟居下二十八阶, 主殿的巨木驳坎, 石阶, 平台, 洗手台, 鸟居座, 鸟居木头 (已找无石灯笼与狛犬残迹)。神社下方尚有三层平台, 疑似社务所, 警官驻在所或营林所工作站原址。史料记录于1920年代此地有旧太平小学,有疑似升旗台,与灶台驳砍.下层平台土堆边坡上散布旧时生活品. 包含日本各式酒瓶, 药罐, 化妆品罐。以及残破的铁盆,日本瓷碗,清酒壶,尿桶,平台外围约500公尺内, 有发现少数铁道枕木。」(资料来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slNko5aj4Y

c55fa9755052800401c7b4dfb123b377.jpg

主殿前三阶(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5a360c0915b587eeea64fef75fabf07d.jpg

鸟居前七街(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b9d90fd9e494856e75316b29adc34bc6.jpg

鸟居下28阶(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e0016d1887f159ec68cb47a54c0be0b0.jpg

主殿,已杂草丛生(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e8070e6c801bac7bd19d526d07d1bcd9.jpg

主殿上的清酒瓶与瓷碗(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若说待在这神社遗址之中会产生什么思古幽情,坦白讲是太过于做作。毕竟,这是临时决定要来的行程,大部分的人事前都没做什么功课,脑海中一片空白。众人也是在这经过了一番探索跟发现之后,才慢慢拼凑出过往神社可能的样貌。太平小学、警官驻在所、营林所工作站等等,这些人类曾经存在的证明早已不见踪迹,只能存在于过客短暂驻足的想像里,随著岁月又再度慢慢褪去记忆。唯一真实存在的是旅人的足迹,与大伙一同来访的合影,这些宝贵的回忆必然会长存在我们的脑海里,也是我们登山旅行的意义。

b029d9c0e7583b8b391ea9f445e20cb6.jpg

fe62af4544de92a58ce47004266a14e5.jpg

众人于第三层平台合影(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cf1e42c403e5717800f7c9e893353367.jpg

四神汤的第一神(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7a9391bca089a7a1182c509024d89eaa.jpg

准备离去了,再度与神社遗址合影(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1215,离开神社折返回林道

由于不想摸黑下山,我们并未在神社周边驻足太久。回程的路虽是上坡,但相较于湿滑的下坡却是好走许多,因而时间居然比来时还短。再次经过魔幻的森林,内心隐约有股将来还会二访的预感。真的会二访吗?如此别具历史意义的地方,应该让更多的朋友都来走走才是呢。总之先不多想了,今天接下来的路还很漫长呢。

c60095f0f9db6f710da74116aac16675.jpg

98c3ab523dfa2d4b2738a0b68d9103a3.jpg

a0221f8488c439e7cd9e62f5f1472482.jpg

回程途中,较原始的路况加上湿滑,队伍前后差距有些大(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1251,回到嘉平林道岔路

上坡回到林道之后续行,下一个目的地是神代山。今日依次要造访旧太平山区的四神:加罗山神社、神代山、神代池、神代巨木,都位于林道的岔路上,需于岔路处原路折返。而从加罗山神社岔路到神代山岔路的这段走起来非常漫长,主因是地形让速度快不起来。林道的路况时好时坏,有时宽大好走,有时是比人还高的芒草阵钻钻钻,或倒木及边坡坍方的跨越横渡。而大伙们的体力与注意力也开始下滑,大多数人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地形,因此还在适应,想拉速度也没办法。早上出发至今已经五个多小时,不习惯长时间登山的人,此刻也开始进入体力的撞墙期了。

d7f7f5d3812f52a85f88d4f5f6b5ae37.jpg

稍事休息后,从加罗山神社岔路再出发(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78260ba9ae0a977ca18afaac37722d75.jpg

林道相当漫长,好像怎么也踢不完(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e5f52adc55a1d6c323bb691ad5ac7f11.jpg

过倒木(图片来源:刘梦蕾

bb09815e7ea3a73abcf1b758417acbec.jpg

f532aa1060d6493f9a06a3e43c8afe61.jpg

过坍方路段(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f8d70f4dca016452afc850d4c32ebecc.jpg

芒草阵钻钻钻(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4e31ccb7d4858f546b709dc1c83f8ba0.jpg

也有宽大好走的地段,上方的树叶已经变色了。(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3cbcd30b8b208b480de682e9799bca40.jpg

路旁的酒瓶,上面有2012的字样,是谁刻意遗落在此了呢(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1411,嘉平林道、神代山岔路

老实说走到这个岔路时,就连我自己都有些脚软了,有种没来由地累,只想坐下来休息。而部分队员们因得知去神代山后还得再原路折返,内心开始动摇,想要跳过这个点。但评估了林道阿杂的路况,还有这回阴错阳差地机会难得,再次造访的机率实在不高,一生可能就来这一次。故而只好连哄带骗地,休息之后就赶紧把大家骗去爬神代山了XD。

走笔至此要先特别感谢今回的三位队友:尔雅、赖赖、Josephine。因为他们整路完全不累地有说有笑,总能适时欢乐地提振队伍低迷的士气,成了大家能够持续前进的动力。有你们这些神队友真好,走到脚软的没用领队感谢你们。

964f7e32be6d5ddfc22a0f5f4bff118e.jpg

嘉平林道、神代山岔路(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1418,休息之后前往神代山。前往神代山的路大抵平缓,到最后才有上坡,没有特别的难度,只是要注意湿滑。不过此时大雾已然弥漫,魔幻朦胧的感觉相当浓厚,是那种前方随时会出现黄色小飞侠的神秘氛围。要不是后头跟著11个人,我自己一个人应该不太敢往前走吧……。

8e64acd4bcca04ea8abec61b5d280711.jpg

神代山岔路准备前往神代山(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081695095507842194b156908f8716c6.jpg

7882115bf9a270b596e28dc1438acb6d.jpg

前往神代山的路上,有一种非常神秘的氛围(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1438,登顶神代山三角点,今日的第二神。神代山命名的由来与当时旧太平山区的林貌有关。昔日泰雅溪头群的语言中,称太平山区为「眠脑」,意指森林苍郁之地。因为此地周围神木参天,有如日本传说中神武天皇时代的森林,故而将附近的伐木地称为「神代谷」,山峰就名为「神代山」,尔后和阿里山、八仙山并称为日治时期三大官营林场之一。

(资料来源:https://www.ourtrails.com.tw/wild-remark-climbing-taipinshan-story/

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周遭神木参天的样貌了,都已经被前两个朝代的执政者砍光光。山顶周围无展望,只有郁郁苍苍的树林依旧。三角点旁拾获一「十神纵走」的牌子,日期为今年八月五号,还非常新呢。但要从十字路山纵走到这边,想必也是条非常折磨人的路线啊,山友们真的是很强大呢!

于三角点拍照合影之后迅速下山,很快地又回到了神代山岔路。

2f48d7459284ae2f815495e269713b5a.jpg

神代山三角点,四周无展望(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fbedc75d4416717ec3bf540b880d3fd3.jpg

十神纵走的牌子,上面还写欢迎光临。但我才不想去呢XD(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9b0d1c63e08da31e3e4797ea68dbd54a.jpg

众人合影于神代山三角点(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1507,回到神代山岔路,前往神代池。

两个岔路距离不远,不过此时已经下午三点多了,今天应该是会摸黑下山了。只好继续精神喊话,把大家骗过去神代池,这趟旅能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个骗局也说不定呢XDD。只能说造访旧太平的旅途实在是很漫长呢,没有一定的体能基础,最好是能多安排个一天啰。

c5beeec477044dd8323c655c8b345900.jpg

再度回到神代山岔路(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e883c85c9a1131120934a1b66f1cd004.jpg

前往神代池,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2adc007e342b79c0041ff9d98ea06878.jpg

这时候还笑得出来的人体力真好,反观我好累啊….(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1512,神代池岔路

神代池,今日的第三神。抵达岔路只见成群的布条,想要不小心错过都很难。从这右下而去走个50公尺便会抵达神代池。当初因为看到神代池那蓝天白云倒影的照片,加上人烟杳然、平静如镜的飘渺氛围,因而十分向往四神汤行程。但今日过午之后雾气便全上来,周围尽是白茫茫的一片,当前只能稍微看到池畔的一小景,著实是蛮可惜。不过那份空灵宁静之美依旧,还是有那么一些些仙境的味道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神代池周边的环境就很像阳明山的翠翠谷,地面是土壤与水的层层夹杂而成,有点弹性,但踩了就会陷下去,欲走近拍照双脚就一定会沦陷,与池水直接接触。看了一下GPS,我们目前拍照的地点居然是在神代池的中央,还真是有趣呢。

0c58e489c38f6d71de2052b3af3cceac.jpg

神代池岔路,想错过都很难呢(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8d30e4be21b5031a1e113a3f66975a7c.jpg

网路上看到的神代池,蓝天白云(图片来源: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3574

a28fb9872eabea6bda9305a3a33aa6c8.jpg

我们的神代池,愁云惨雾....Orz(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f7a53f0501ba74dc10ae0b2631ee2cc4.jpg

efdbae72324de7df7fb9e6399d05e8d1.jpg

我们现在正在池子的中央呢(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f4f0192c8c1fd5b9265c4c4336221a87.jpg

池子周边的土壤,踩了就会陷下去喔(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8c2ebfd2355ff30a6ef9248ebfbf906a.jpg

整路欢笑声不断的四神汤三姊妹(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1544,神代巨木

离开神代池不久便会抵达神代巨木,今日的第四神;同样是嘉平林道右手边的岔路下去,只不过这个岔路没有神代池岔路那么明显,建议还是比对一下轨迹档才不会错过。

偌大的神代巨木有点像是罗马神木的瘦长版,从林道上远观觉得还好,近看时才能感受到他的巨大。一百年前此处被称作神代谷,可能有著好几百颗跟他一样高大的巨木,而今都已消失殆尽。曾经发生的事情我们已无法改变,后代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愿这片美丽岛屿上的自然万物,都能与我们永续生存发展下去。

四神汤的四个景点至此已全数完成,但,下山的路还很漫长呢。已经接近四点了,希望待会摸黑的路好走啊。

b6d5ba0881b625e60491fb993e7193d9.jpg

偌大的神代巨木(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0fbfff7b3ac4409fc4a2830f47c9a83e.jpg

神木参天之姿,不知已存在此第几百年了(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d5956cd2ecf52a96cb958892fbba7b45.jpg

众人与巨木合影。希望还有机会再来造访你。(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1557,回到神代神木岔路,续行嘉平林道

四神汤已然完成,当下的想法除了心愿已了之外,就是要赶紧带著归心似箭的大家回到登山口,平安返家。但行程却是从这一刻起,才是四神汤真正考验的开始。特别是最后出了嘉平林道后,要陡下到至留茂安登山口的路段,堪称本行程的大魔王。

先就大家的状况而论,首先是多数新手比较没有摸黑行走的经验。再者是体力下滑,虽然一直以正常健行的速度前进,但无论如何已经走了超过十小时,再怎样都该累了。第三则是心理素质,这与行走经验相关。还记得在这段最后的回程途中,有队员居然问了我一句:「你确定这条是下山的路吗?」听到这句话时我当然先是回了一个大白眼,并且回道:「啊不然我们是还要去哪里。」但接著我便想到,除了没有摸黑走过之外,经历了如此长时间运动,却依旧看不到终点那种内心惶恐的感觉,若没有多次登山经验的历练,会做如此反应也确实正常。此时应该是要给予多一点的耐心与鼓励,让大家知道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只要安心跟著前进即可。

而就路况来看,神代巨木岔路后的路,还是有许多高于人的芒草以及看似跨不完的倒木要钻要过,无法一路顺遂,速度依旧被拖慢。而约莫四点半过后,天空飘起微微的小雨,让原本土径变得更加泥泞,石块遍地的路段则更加湿滑,很容易打滑倒地或扭到脚。天色渐渐暗去,后头带著十一个人的我纵然也很想表现出焦虑,但此刻也只能强迫自己收起心中的不安,绷紧神经,专注在确认路径与方向是否正确。

3322ab093081ab01e7d4bc8b1560cf72.jpg

天色逐渐暗去,对没有摸黑经验的人是极大考验(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cc5d5a60080d069d9e2884ca785101ab.jpg

942f21868f636a895dc608d7581e0031.jpg

最后的路段依旧是有芒草阵要钻钻钻,天色逐渐暗去,内心的压力其实非常大(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46d0e1282d384916324d260b8cb1e3a3.jpg

如果这时候自己都慌了,那整队会更惨。一定要让大家感觉到心安才行(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头灯打开后不久便走出了嘉平林道的范围,在几近漆黑的天色里准备下切至留茂安部落的登山口,海拔落差约600公尺。虽是将近两公里不到的大陡下,但这段路我们却足足走了近两个小时。原因无他,主因在于路面多处已是泥泞到直接打滑,鞋子毫无抓地可能。在极陡坡的路段,纵使有拉绳还是照样跌。而路径上除了多处阿杂与倒木碎石遍地外,最崩溃的就是会割破肌肤的黄藤,直接勾住身体不给人过,皮肤就这样破了好几处。再加上摸黑看不清踏点,这不到两公里的路就是一路「滑滑滑,倒倒倒」地,行进速度超慢,就连铭哥都在我后头不知滑了多少次。

而对领队来说,当下最大考验莫过于同时确认路径并确保士气。在漆黑无边且路径阿杂到不行的夜里,路线与方向的判断相当不易,模棱两可之处众多,要一面避免自己扑街滑倒,又得一边却认路径与方向,怕一个带错路,后头那已因体力不足、经验缺乏,且又滑倒到崩溃的半数队友们,只会更加惶恐。因此,这时除了耐心、专注力,以及经验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如何让队员们时刻保持镇定,维系正面的士气。

我很庆幸自己在经过了南三段的洗礼之后,摸黑寻找路径的经验与能力大有斩获。但在队伍士气方面,这回还是得仰赖神队友们。在崩溃到不行的陡下里依旧有说有笑的四神汤三姊妹,与其他不断相互协力与鼓励的队友们。正因为有这样的相互合作与扶持,才显得这趟意外的旧太平之旅更加弥足珍贵啊。

d98e384751b9cf59acbd88e02cb9a96b.jpg

即将摸黑入夜,准备开始最崩溃的下坡(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d7f029153aee84561a20a12a5ce067ca.jpg

摸黑之中找路的压力非常大,而队友们的相互合作,才让这段旅程弥足珍贵(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1902,留茂安登山口,全员平安下山

最终于晚上七点多一点点左右,在台七甲留茂安部落的登山口见到了等待我们多时的司机大哥,全员平安下山,这趟意外的旧太平山之旅──四神汤行程,才正式画下句点,历时12小时43分,心中的那块大石头也总算放下。对我而言,除了终于完成探访旧太平的口袋名单之外,最开心的则莫过于能跟大家一起平安地完成这段意外的旅途。直到今天写完这篇文章时,我依旧觉得这样的成员组合非常不可思议呢。

这趟启程于意外,浪漫懵懂于过程,结束于宁静夜空下的旧太平之旅,虽然没有雪山上壮阔的圈谷,也没有蓝天白云之下的神代池,更没有浪漫满分的加罗山神社,但大家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之旅上相互扶持与鼓励,互助合作并渡过重重难关,艰辛与欢笑共存,点点滴滴所留下的足迹,才是最为珍贵回忆,也是朋友们一起爬山的真正意义。

「旅行的目的不在于到达一个地点,而是找到一个看世界的新方法。」感谢大家这一路上的陪同,一起走过了四神汤,一起造访了旧太平山。登山从来就不是只有登顶,于过程之中有所启发与获得,那才是意义的真正所在。

2018/10/21,从雪山到旧太平,一趟意外的旅程,弥足珍贵的四神汤之旅

89ae9a72a8fb1d3e23cd77e60366b780.jpg

在登山口等待著我们的司机大哥(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11b767f4639e8a49a9231231ec5ca8f9.jpg

众人合影于留茂安登山口,我们一起完成了旧太平之旅呢!(图片来源:Mong Kwung Wong

  • 行程时间表

0619,四季林道栅栏前1K处停车出发

0639,四季林道栅栏,进入四季林道

0655,林道岔路,取左上截弯取直

0734,四季管护所

0744,加纳富溪

0755,加罗湖巨木登山口

0809,嘉平林道岔路,进入嘉平林道

0902,嘉平林道、给给池岔路

1013,崩塌地,取左上拉绳高绕

1110,加罗山神社岔路,取右前往加罗山神社

1146,加罗山神社

1215,离开神社折返回林道

1251,回到加罗山神社岔路,续行嘉平林道

1411,嘉平林道、神代山岔路,小休

1418,前往神代山

1438,登顶神代山三角点

1507,回到嘉平林道、神代山岔路,前往神代池。

1512,神代池岔路

1544,神代巨木岔路,取右下

1557,回到神代神木岔路,续行嘉平林道

1902,留茂安登山口,全员平安下山

  • 路线图:

b7ae2da59bf4c1cad1d1af6440268e32.jpg

  • 高度表:

468aa1e6923639ad4435b10fd99eba67.jpg

加罗山神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