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7|閱讀:7616|來源:《活水的江河》 作者:闞保平經文:創1∶26-31,可4∶26-32將近年終,這一年裡又有很多事情發生:第一季度有美國和英國軍隊非法攻佔伊拉克,導致伊拉克平民死傷無數;第二季度在很多國家和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的非典型肺炎,世人無不為之惶惶然;第三季度的媒體被在伊拉克發生的抵抗活動和巴以衝突所覆蓋;第四季度有了變化,中國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使很多因著戰爭和災難而感到沮喪和壓抑的人們特別是中國人民精神為之一振。人們總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待發生的不同事件,解釋這些事件,並因此而影響到人們看待世界的態度。在基督教內總有信徒們和教牧人員們根據發生的一些不尋常事件來論斷這個世界到底在變得更好還是更壞。世界好還是壞不能簡單地根據某一個事件來定論,而是要根據聖經的立場,需要我們認真反省,辨證地理解。從一個方面講,這個世界自從有了人從來就沒有「好」過。在聖經中,隨著亞當和夏娃的出現,馬上出現了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中互相推卸責任)。從此,舊約聖經的記載中就充滿了衝突與戰爭。但是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到世界在進步。在出埃及記中我們看到,以色列人在上帝的帶領下結束了在埃及的苦難,輾轉周折,終於進入迦南,建立了自己的家園。18-19世紀的殖民主義擴張已經被國際社會所批駁,儘管殖民主義思想和行徑尚未完全消聲彌跡,甚至時有發生。種族主義也已經隨著南非取消其種族隔離政策而不再登堂入室,儘管種族主義思想的殘餘還時常作祟。科學技術的進步儘管帶來了許多副作用,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更深刻、更廣泛、更科學。從世界範圍上,人們的普遍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儘管有些地方還有自然和人為原因造成的饑荒和戰亂。在聖經創造的故事中,上帝看他所造的是好的。這是上帝對這個世界的評價,對這個世界的本質的宣告,對他的創造的本質的定論。他所稱讚的並非是沒有人類的純粹的自然界,而是他的整個創造。他所看為好的世界也並非沒有人類衝突的理想天國,而是他所創造的現實世界。儘管在人類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挫折,例如血腥的殖民擴張,兩次世界大戰,等等,但這些問題的出現並不足以阻擋整個世界的進程,也並不足以導致我們否認這個世界是上帝創造的,是上帝看為好的,而且上帝每時每刻都在眷顧著這個世界。我們經常在不經意間因為我們生活中的現實需要而使用了雙重標準,放棄了聖經中告訴我們的信仰標準。我們一方面都承認這個世界是上帝創造的,而且來自上帝的都是美好的,因為上帝是終極的善。可是另一方面我們又寧願相信這個世界是邪惡的,因為我們的願望和利益並不總能夠得到滿足。一方面我們相信上帝是全能的,而且他在掌管著這個世界,可是另一方面我們又相信這個世界墮落了,處在撒旦的權勢之下,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挫折,有坎坷。我們一方面宣揚要把福音傳到地極,要使全人類悔改信主,只有全人類悔改世界才能變為完美,另一方面又告訴人們這個世界是毫無價值的,是註定要毀滅的,因為我們對人類歷史的發展失去了耐心,對上帝的旨意的實現發生了懷疑。這種二元論的和相互矛盾的思想充斥著我們的信仰和對信仰的理解。但是基督教的信仰絕對不是二元論的。這類相互矛盾的思想不消除,我們就不可能按正意理解聖經,也不可能正確地認識上帝追求信仰。在新約路加福音11章29節中耶穌說「這世代是一個邪惡的時代」,但耶穌並非說這個世界是邪惡的。他是針對當時有些信徒不追求真理,不追求改變自己,而只專註於尋找神跡,從而使信仰成為迷信、庸俗、功利的信仰。否定世界以及世界的價值並不是基督教的內容,也不是基督教的特點。而恰恰是那些邪教和異端用對世界的否定來迷惑人,以宣告世界的毀滅來恫嚇人。在路加福音6章27-38節中,耶穌告訴人們要愛仇敵,要善以待人。這不僅僅是與人相處的方法,也是對待世界的態度。耶穌要求我們因為愛而敞開自己,這才是信仰的意義和信仰的方式。但是我們卻經常用我們的基督教信仰建立起了基督教形式的自我中心,即自以為義,並以自以為義為標準否定他人,否定社會,否定上帝的整個創造。作為基督徒在這個世界的責任是什麼呢?教會和信徒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並不是以世界的完美無暇為條件的,而是以這個世界的完美無暇為我們生活的目的,要在這個尚不完善的世界上成就上帝的完善的旨意。如果世界上的一切已經完美無暇,上帝為什麼還要我們管理這個世界?如果這個世界豺狼已經與綿羊羔同居,耶穌為什麼還要我們傳揚和平的福音?世界上確實總是充滿各種各樣的危險的可能性,但是世界也從來沒有缺乏了希望,而且教會和基督徒的責任正是要把希望帶給這個世界。摩西帶領著以色列人經歷了艱難險阻到達了迦南,這不僅僅是一個歷史故事或歷史事件,這也是上帝在通過這個事件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成為完美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很多挫折。只有我們按照上帝的旨意去負起我們的責任,我們必然能夠戰勝困難,他的應許必然實現。希望在危難中產生,世界在危險中前進。這已經夠奇妙了!難道我們看不到嗎?耶穌把希望帶給人類,他也要求教會承擔起他的使命,繼續發揮他的作用。我們能夠把什麼帶給這個世界?是希望,還是使人們絕望?耶穌帶給人類的希望從來沒有試圖建立在對這個世界絕望的基礎上。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如何效法他來傳揚他的福音?耶穌講的種子的比喻告訴我們,希望需要我們來播種,希望也需要成長。我們不能總是希望上帝把一個不需要我們負責任的世界交給我們,而是要經過我們的努力使希望成為現實。芥菜種由埋在泥土中不被人看見,到發芽後破土而出,最後長大到「甚至天上的鳥可以宿在它的蔭下」。只要我們對上帝創造的世界抱有希望,並付出我們的積極努力,這個世界必然能夠成為人類和平棲息之所。世界會更加美好還是更加邪惡在於人類如何努力,在於基督徒們如何活出基督。如果我們象上帝已經不再眷顧這個世界一樣告訴人們這個世界是沒有希望的,世界怎麼可能變得美好?願我們能夠效法耶穌,為上帝創造的世界的完善付出自己。願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一顆希望的種子,使上帝的旨意通過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成就。願我們能夠激勵人類同舟共濟,和諧共處,與神同工,使世界更加美好。願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