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董鄂妃說成董小宛更多的是民間的傳說和文學作品的杜撰,實際上,順治的寵妃董鄂妃和「秦淮八艷」之一的董小宛壓根就是兩個人。

董鄂妃和董小宛,兩個人的名字中都帶一個「董」字,又都是同樣的美艷傾國、絕世無雙,也而在不少的民間傳說中,將董鄂妃和董小宛說成是一個人,是當年清軍南下,俘獲了董小宛獻給了順治皇帝,成為了順治皇帝的董鄂妃,這才有了兩個人紅顏薄命、看破紅塵的傳說和故事,一些文學作品裡面更是將這段凄美的愛情故事無限放大,因而才造就了順治寵妃「董鄂妃」和「秦淮八艷」之一的董小宛是一個人的說法。

歷史上,順治皇帝不可能和董小宛有任何的交集,董鄂妃與董小宛也壓根就是兩個人。

首先在年齡上,順治皇帝和董小宛就有著一定的差距。

董小宛生於明天啟四年、後金天命九年(1624年),卒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而順治皇帝福臨出生於清崇德三年(1638年)。

也就是說順治皇帝出生的時候,董小宛比順治皇帝大整整16歲,那個時候已經算是隔代的人了,如果真的有戀情也是「母子戀」,況且董鄂妃去世的時候順治皇帝只有13歲。所以從年齡上來說,這種說法便不太可能了。

其次,就是地域上來說。

董小宛久居江南,而順治一直為多爾袞限制在京畿之地,兩個人在地理位置也沒有辦法讓兩個人所結實。

再次,董小宛真正嫁給了復社名士冒辟疆。

早在1639年,15歲的董小宛結識了江南復社名士冒辟疆,之後便嫁給了冒辟疆。在江南的南明福王政權被清軍攻陷後,遂與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所以,順治和董小宛幾乎不可能有任何的交集,因而董鄂妃並不是董小宛。

關於董鄂妃的身世以及董鄂妃是如何嫁給順治皇帝的,歷史上也是中說紛紜。

關於董鄂妃是如何入宮並且成為順治妃子的,在清朝的官修史書中一直沒有記載,但是在傳教士湯若望所著的《湯若望傳》有這樣一段描述:

順治皇帝對於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當這一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他竟被對於他這申斥有所聞知的天子親手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摑。這位軍人於是乃怨憤致死,或許竟是自殺而死。皇帝遂即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這位貴妃於一千六百六十年產一子,是皇帝要規定他為將來的皇太子的。但是數星期後,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於其後不久亦薨逝。

這其中,對於董鄂氏的身份進行了非常明確暗示。


第一,董鄂妃是唯一一位順治在世期間被冊封的皇貴妃。

第二,董鄂妃在順治十四年(1657年)為順治皇帝生下皇四子,按照嫡長子的禮儀進行了慶祝並且大赦天下,順治更是有意將董鄂妃的兒子立為皇太子。但是董鄂妃的兒子不滿周歲便早殤,使得董鄂妃的傷心過度,身體大不如前,不到四年的時間,董鄂妃就去世了。

第三,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被冊為「賢妃」,順治十三年(1656年)七月初三,順治的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去世,而博穆博果爾生前就是一名統兵的軍官將領。


也正是因為這段史料的記載和佐證,才有了董鄂妃「襄親王福晉說」的出身說法,董鄂妃本是博穆博果爾的妻子,因為被順治看上而在博穆博果爾死後被順治奪了過來。甚至有記載說順治為了得到董鄂妃,不惜故意製造了襄親王博穆博果爾戰死的結局。

因此,董鄂妃不是「秦淮八艷」之一的董小宛,已經得到了證實和確定,但是董鄂妃究竟是如何入宮的,是如何嫁給順治皇帝的,至今依舊無法得到證實,所以「董鄂妃的出身之謎」,也成為了滿清後宮之中的一個重要的疑案。


歷史是多姿多彩的,很多時候他比一些小說還要驚心動魄。藝術來源於生活,所以他往往會給後世帶來無限的遐想和演繹。關於大清,人們除了關注那些驚心動魄的宮斗,便是關注那些凄凄慘慘的愛情故事。

董鄂妃本不是漢人,而是滿清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從入宮到被封皇貴妃用時不足一年,被封皇貴妃時,順治帝還大赦天下,也使得天下人皆知董鄂妃深受皇帝寵愛。

「秦淮八艷」之一的董小宛卻是出身卑微。當時的秦淮河畔是不少名人雅詩尋歡作樂的地方,一些清倌人天下聞名。董小宛自然也是被天下人所熟知的。

而當時,明朝江山搖搖欲墜,一些平時自詡忠義之士的士子卻紛紛變節,投靠滿清,也為當時廣大百姓所不恥。相比之下此時的一些風塵女子大多數卻非常忠貞,她們堅持不肯向滿清低頭,最終贏得了生前身後名。

之所以很多人認為董鄂妃就是董小宛,其最重要目的還是想讓自己的故事更加離奇,更加聳人聽聞,這樣的話才會有更多的人來聽他們說。而此時一些問人雖然被動的向滿清低頭,承認他們的統治,但是內心還是不認同他們的統治地位。這樣的演繹或多或少也有中傷滿清皇帝的目的,而順治的早早過世,也讓大家有了更多發揮創造力的地方。

順治帝其實也很無奈的,作為皇帝一時風光無限,卻沒能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歡迎看官,點贊,評論。


導語:順治的董鄂妃和秦淮名妓董小宛是兩個毫無關係的人物。一些藝術作品非要牽強說是同一個人,無非是想多添加一些吸引人的噱頭,純屬無稽之談。

董鄂妃(1639年-1660年9月23日)

董鄂氏,孝獻皇后,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之女。也就是說董鄂氏為滿洲人,而不是漢人。董鄂妃,1656年入宮,1660年去世。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

董小宛,名白,江蘇南通人,「秦淮八艷」之一,為明末反清名士冒辟疆的妾室,一直與其夫終老,從未去過北方。

董小宛與董鄂妃絕不是同一個人

從出身來說,董小宛為漢人,而董鄂妃為滿人,在當時的情況下,一個沒有背景的漢家女子是絕不可能走入皇宮大內的。

從年齡來說,董小宛1624年出生,順治出生於1638年,也就是說順治比董小宛要小十四歲。而董鄂妃的年齡有明確史料記載為1639年,僅比順治小一歲而已。

個人情況而言,董小宛為秦淮名妓,出身低微。另外,清軍南下的時候,董小宛已經是冒辟疆的妾,何況冒辟疆為反清人士。清廷又怎麼容得下這樣一個有「污點」的女子在後宮?

飛翼君言:之所以有人把董鄂妃和董小宛說成是一個人,有兩個可能。其一,就是那些文人墨客,為了增加文章的吸引力,牽強在一起。另一個,董鄂妃入宮確實不是太明確,並不是按照正常的程序入選。這也給人造成了,董鄂妃來路不正,是被清朝強搶而來的假象。再加上漢人對於滿清的不滿,移花接木,說董鄂妃就是被搶入宮的董小宛。

總之,歷史就是歷史,容不得半點假設和虛構,董小宛和董鄂妃毫無關係。


蕫鄂妃,(1639年——1660年)順治皇帝的寵妃。順治十三年入宮(1656年),時間不長便深得順治帝的喜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從一名普通的滿族少女升遷為賢妃。不久順詒帝又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氐之上者」為由晉封為皇貴妃。從入宮到晉陞為貴妃只用了四年時間。只可惜天妒紅顏於承乾宮離世(順治十七年1660年),年僅二十二歲。董鄂氐是順治帝一生唯一愛過的女人,死後追封為皇后,合葬清孝陵,謚號為孝獻庄和至德宣仁溫慧端敬皇后即孝獻皇后

董小宛(1624——1652)名白字小宛。又名青蓮女史,蘇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貧困才淪為青樓歌妓。她聰慧不失窈窕,艷姿而又靈秀,是風塵中的奇女子。與柳如是,陳圓圓等人同為秦淮八艷。後邂逅才子冐辟彊,嫁冒辟疆為妾直至病故。

董鄂妃與董小宛是不同歷史時期的兩個絕世奇女子,但決不是同一個人。先從年齡上來說董小宛生於1624年,而董鄂妃生於1639年,董小宛長董鄂妃15歲。再從身份上來分析,董小宛是漢族,蘇州人,而董鄂妃是滿族正白旗人。按照清朝皇家祖訓滿漢不得通婚。這就再次證明以上二人不是一個人。有關董鄂妃就是董小宛一說,多為當年的一些秦淮藝人及民間傳說,民眾大多為了紀念當時的秦淮歌女便將早逝的董鄂妃聯想到一起。因明亡之後冒辟彊一家為躲避戰亂一路南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久而久之再無音迅,不少文人墨客就將小宛失蹤與鄂妃之死互相關聯,傳到最後估計連皇家也有不少人信以為真,因宣揚的太過真實,直到現在不少人還認為董鄂妃與董小宛就是同一個人呢。


為什麼有人說董鄂妃是董小宛呢?

董鄂妃就是董小宛的說法的確大有人在,比如在電視劇《多情山河》里,就把董鄂妃和董小宛演成了一個人。當然這是電視劇為了滿足觀眾獵奇心態的需要,也是充實、豐富劇情的需要。生活應該豐富多彩,古代尚且知道鼓勵百家爭鳴,更何況在這個奼紫嫣紅、百花齊放的年代?

那麼董鄂妃到底是不是董小宛呢?回答是否定的,董鄂妃和董小宛是歷史上完全不同的兩個人。那麼何以見得呢?

其實這些問題當我們在這裡憑著有限的歷史知識在膚淺地探討之時,我們的前人早已做過「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調查。此事《辭海》里是這樣說的:

「董小宛(1624——1651),明末秦淮名妓,名白,後為冒襄(辟疆)妾。清兵南下時,輾轉於離亂之間達九年。後因勞累過度而死。辟疆曾著《影梅庵憶語》,追憶他們的生活。有人說她為清順治帝寵妃,系由附會董鄂妃而來。」

看看,《辭海》都專門為董小宛闢謠了。看來這個董小宛的確是有些來歷的。那麼董小宛為什麼名聲能夠如此的響噹噹呢?

董小宛是明末「秦淮八艷」之一,和當時的陳圓圓、柳如是、冠白門、李香君、馬湘蘭、卞玉京、顧君生等八人在明末清初之時曾經名噪一時,但是這個煙花風塵的名聲似乎也並不具備有什麼說服力呀。當然,最主要還是董小宛這個弱不禁風的纖纖女子盡然還有很高的愛國激情,這一點不由得使得歷代文人墨客對她刮目相看。

據說在1645年清軍與史可法對抗的時侯,董小宛曾經和冒辟疆做了許多酥糖用以勞軍,激勵著明朝軍隊奮勇殺敵。冒辟疆之所以沒有象馮銼、王鐸、金之俊他們那樣卑躬屈膝地投降清軍,就是董小宛一直在他身邊提反對清廷的意見。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董小宛可是一個畫家,又是一個才女,有一些作品傳世,比如她15歲時畫的《彩蝶圖》至今還被收藏在無錫市的博物館之中。還有作品《綠窗偶成》、《一柄象牙彩蝶》等等。

那麼又有什麼證據證明董小宛不是董鄂妃呢?1、董小宛和順治帝的年齡相差懸殊。

董小宛出生於1624年,而順治帝出生於1638年,董小宛比順治帝大了整整十四歲。在封建社會裡女比男大即使普通的農民家庭都難以接受,更何況是帝王?另外史料記載董小宛歿於1651年,年僅28歲,然而在1651年的時侯順治帝才剛剛14歲,也就是說董小宛已經仙去了,而順治帝還沒有滿丁。

2、董小宛崇尚民族氣節,她是誓死不降清朝陣營里的堅定一員。

3、當時滿漢正在開戰,或者說正處在混亂時期,滿漢歷來都不聯姻的,如何在那個非常時期清帝反而不再顧及龍種的純潔度了。

懷疑董鄂妃就是董小宛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董鄂妃的身世也是無史可考。關於董鄂妃的出生有的說是清朝大將費揚古的女兒;有的說是順治弟弟博穆博果爾的妻子;有的說是大臣鄂碩的女兒;有的說董鄂妃就是董小宛。

關於董鄂妃的死因倒是有一本《湯若望傳》有著這樣的記載:

1668年(順治十五年),皇帝遭遇一酷烈打擊。第三位皇后(董鄂妃)所生之子,原定為皇位的繼承者,於產後不久,即行薨逝,而這位太子的母后不久崩殂。

從上面文中可以看出,董鄂妃死於1668年,而董小宛死於1651年,也就是說,董小宛死後又過了17年董鄂妃才逝世的,所以說董鄂妃決對不是董小宛。

問題回答完畢,謝謝!


有人喜歡把歷史想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尤其是對野史最感興趣。

1兩人身份天壤之別,古代的皇帝不昏庸的一般都無法找到自己心愛的女人,都是被安排的。

2野史就像現在的八卦新聞,有人說的頭頭是道,問他是不是親眼所見,他會告訴你是在哪看的新聞或者傳說。

3時間上兩位也不能相遇,就如關公戰秦瓊,不是一個事也就不要相提並論。

綜上所述,道聽途說,野史新聞。


胡說吧。董鄂妃是滿洲正白旗人,董小宛是漢族人,血統都不一樣。董鄂妃是侯爺之女,董小宛是綉庄個體老闆之女,出身不一樣。不可能是一個人。一樣的是都是美女傾城而已!


董小宛不是董鄂妃,她們倆人都是當時才貌出眾的美女,知名度高,漢人為了反清復明,編出了降清大官搶走董小宛獻給皇帝的故事,在民間流傳。


因為兩人都姓董,而生活的年代也差不了多少,到這確實是兩個人,試想皇家能讓一個名妓進入皇宮封妃封后嗎,不可能的事


那是他看過二月河歷史小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