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設想剩下的巴爾幹地區國家入盟,已經是個開腦洞的問題了。因為,歐盟擴大的時代已經結束。2013年克羅埃西亞入盟,實際上算是趕上了2004年以來歐盟一攬子入盟的最後一班車,下一個最可能入盟的塞爾維亞或者黑山,估計能在2025年前加入都算是很樂觀的估計了。

首先,歐盟從民眾到精英,都已經失去了招募新成員的意願。事實上,上次歐盟東擴帶來的問題已經在這些年清晰展現,歐盟正在痛苦消化。第一,人員自由流動實際上是新入盟地區流向老成員國的單向輸出,這種情況加重了歐洲國家社會整合能力的負擔,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後果。英國脫歐公投前的脫歐派的宣傳很多都是針對東歐移民。第二,近兩年,歐盟與東歐國家屢屢在所謂的「歐盟標準」上產生摩擦,這些國家包括匈牙利、羅馬尼亞、波蘭、保加利亞。而歐盟儘管多次譴責、並啟動一些懲戒性機制,實際上拿不出實際辦法懲罰這些國家違反歐盟標準的行為。

其次,近年來,布魯塞爾在巴爾幹和東歐地區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這些國家本身對加入歐盟已不像從前那樣積極。入盟前景的黯淡是一方面因素,更重要的是,歐盟在貿易、援助、人員自由流動和政治上均沒有提供足夠多的激勵機制,激勵這些國家做出必要的經濟和政治改革,讓他們朝歐盟靠近。除了喬治亞、烏克蘭和突尼西亞之外,包括巴爾幹國家在內的很多歐盟鄰國已經疏遠了歐盟。歐盟「鄰國政策」曾經的優等生摩爾多瓦,也在轉向莫斯科。


長久以來,歐盟的援助政策是服務於其整體的外交戰略,尤其是睦鄰政策。西巴爾幹地區是歐盟睦鄰政策的主要內容,實際上,睦鄰政策就是地區國家加入歐盟之前的聯繫政策。

從前南衝突到科索沃戰爭爆發之前這將近10年的時間裡(1991-1999),歐盟對西巴爾幹的援助外交還停留在初級階段,概念尚未釐清,手段尚未落實,主要的目的在於通過外部手段防止地區衝突等地域安全問題的「外溢」,促進一系列和平條款(如《代頓協議》)的落實。並且在該階段,歐盟對西巴爾幹地區的援助僅僅局限在個別國家(南聯盟就被排除在此之外)。不過,儘管此時歐盟援助西巴爾幹的方式僅僅包括短期的人道援助和重建援助上,歐盟已經開始為雙方的總體關係設置明確的附加條件。

1999年科索沃戰爭的爆發讓歐盟深感其經濟重建、民主化促進、功能性地區合作等努力在消弭地區隱患衝突時的不足。歐盟對西巴爾幹的援助政策也作出了相應調整,比如通過多邊主義,聯合其他西巴爾幹地區利益攸關方,共同解決該地區的諸多問題,(將共同體政策工具、成員雙邊援助以及歐洲防務與安全政策結合起來)更為關鍵的是,在該時期(2000-2010),歐盟開始制定和實施針對西巴爾幹地區全方位、戰略性的援助政策,並調動國際社會的各項資源,運用多種工具,最終達成引導轉軌、吸納入盟的目的。


巴爾幹地區主要國家是南聯盟時期分裂出來的國家,主要有波黑、科斯沃地區、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還有馬其頓、、這些國家主要經濟發展落後民族矛盾衝突激烈黑族與塞民族地區分歧嚴重、包抬科斯沃地區、是巴爾幹地區主要的火藥桶經常爆發民族之間的戰爭、造成經濟落後各個國家主要靠旅遊以輕工業為主,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現在加入歐盟將給歐盟帶來很不穩定的因素,比如歐元貨幣使用與歐洲一體化問題,歐洲富國幫助歐洲弱國發展經濟存在嚴重的分歧,要想達到歐洲全面發展或者一體化實現歐盟共同富裕,巴爾幹地區後加入國家將給歐盟發達國家或者富裕地區的國家帶來還很大的挑戰,因為要從高福利的國家分一杯羹給貧窮落後的新加入的歐盟國家,將給歐洲一體化帶來嚴重的分歧或者不小的煩惱與阻力,將極大的拖垮歐盟的經濟發展數據,或者拖垮發達國家的高福利生活,將給歐盟一體化帶來不小的嚴峻挑戰,要想讓歐洲新加入的國家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比登天還難,因為裡面充滿了太多的宗教與民族衝突,想要磨合各國的利益與分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歐盟的前途一體化將行渺茫,因為現在大家都知道因為英國不滿德法老歐洲集團的做法,全民舉行公投退出歐盟,因為英國人害怕新加入的國家損害自己國家人民的高福利生活與利益,所以全民投票選擇了退出歐盟,這是歐盟一體化當中遇到的第一道坎,也是歐盟邁向一體化當中極大的損失,所以現在歐盟一體化緩慢的腳步正在整合當中,巴爾幹地區國家加入歐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因為歐盟發達國家不肯把高福利分給這些落後的國家,所以他們想要成為真正的歐盟國家除非本身經濟發展好或者符合歐盟那些苛刻的條件,不然很難讓歐盟現在接受他們加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