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衷不改 信仰依舊

流逝的歲月,或許會沖淡一些記憶,但對每個黨員而言,站在鮮紅的黨旗下,舉起右手莊嚴宣誓入黨的那一天,必定永遠清晰。從那一天起,意味著自己已成為一名有著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將為黨和人民奉獻一切,為黨的偉業奮鬥終生。今年「七一」,將迎來中國共產黨誕生95周歲的生日,一個永遠令人不能忘記的日子。儘管今天的中國,已經是民富國強,老百姓也過上了好日子,可是社會上似乎仍少了一些什麼。當人們住在狹窄的蝸居里。喫著缺肉少油的清淡飲食,心裡卻湧動著對共產黨的感恩,嘴裡呼喊著毛主席萬歲。微薄的收入,勤奮的工作,和諧的鄰裏關係,處處充滿著人際之間的盈盈愛意。那是人生路程中,令人留戀的年代。當新生的共和國尚處在襁褓中,遭受著來自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封鎖、攻擊;當年輕的中國共產黨,缺少治國理政的經驗,又遭到社會主義陣營的圍攻,毀約。就在那個年代,為國服務,加入黨團組織,已成為絕大多數青年人的夢想,成為人生的理想。原因只有一個——信仰的力量。我們的青年時代,是崇尚英雄的時代。加入黨團組織,是大多數青年人的理想。雷鋒同志所說的「人生三大光榮----少先隊、共青團、共產黨」就成為我人生追求的目標。鼓舞著我努力學習,刻苦向上,激勵著我敬業愛崗,無私奉獻。少先隊,共青團,每一個進步,都讓我感到前途是那麼地光輝燦爛,生活是那樣地豐富多彩。1968年10月,我響應黨的「上山下鄉」的號召,來到朱家角公社盛家埭大隊插隊落戶,與貧下中農一起出工收工。第二年(1969年)初,激奮的我就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鄭重其事地遞交了生平第一份《入黨申請書》。以後我每年都向黨支部交一份思想彙報。累計先後遞交了4次入黨申請。1972年5月2日,支部大會終於通過了我的入黨申請,介紹人是黨支部書記許夫根和黨員盛耀汀。當年6月初,公社黨委也通過了我的志願書。但因受文革的影響,我的志願書還得報送青浦縣委和市委郊區組審核,故直到1974年2月,我才正式被批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沒有預備期,也沒有入黨宣誓儀式。扳指算來,入黨至今已經有43個年頭了。我出生貧寒,小時的艱辛一直刻骨銘心。是黨的領導讓我家翻身作了主人,是黨的教喚讓我學會了做人,特別欣喜的是,我們兄妹三人和我愛人及二個兒子都成了光榮的共產黨員。這些年,朱家角變化實在太大了,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以幾何倍速實現增長,將財富增值的速度一次次突破極限。於是,我一直興緻勃勃地關注朱家角的一舉一動,我一直在苦苦思索著朱家角的神奇。我深深地好奇於這種駕馭野馬般的祕密。不知道是由於朱家角的美麗陶醉了我的心情,還是因為朱家角的變化太容易讓人感動,總之,每每提起筆,我就容易感動,於是眼角就開始濕潤,可是眼淚只能模糊我的視線,心底那份感情還是真真的浮現在我的眼前。於是先後寫下了《走進朱家角》、《品讀朱家角》、《印象朱家角》、《珠溪素描》、《春暉回眸》等書,累計文字達八十多萬。我的家鄉朱家角,雖然與繁華的上海有著天壤的差距,但它仍不失為一塊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引為自豪的光輝與驕傲:沉穩的古建築、靈動的大澱湖,一宅一水,一靜一動,是朱家角兩張最搶眼的「名片」,也是朱家角發展商貿、文化、旅遊的最大資源。還有來自家鄉四面八方的自然生態、人文景觀和厚重的歷史沉澱,憑添一種超凡的魅力,誘人的美麗,不由得使人在心底湧出一股激情,頓生出拳拳愛戀之心。在朱家角這片不平凡的土地上,有我如歌般的少年歲月,有我揮灑在青春年代的汗水,所有關於我的故事都發生在這片土地上,深刻而又清晰。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深深刻錄在我的生命裏。我熱愛這土地,就像熱愛我的生命。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盡自己的帛薄之力,再為家鄉朱家角鼓呼。回想入黨前後的人生,插隊下鄉當過農民;大學畢業後,我當過幹部、教師;告別三尺講壇下海後,我當過工人、商人;在市鎮建設中,我還當過二任黨支部書記。曾多次帶領著舉起右手,莊嚴宣誓入黨。了卻了當年入黨時沒有宣誓的遺憾。這些年我一路走來,堅持不變的仍是信仰,因為它是我人生前行的力量。雖曾經有過疑惑,有過消沉,但那只是路途中短暫的停歇。世人皆為名利所累,信仰則可以使你心胸開闊廣大,用淡泊的心態迎接生活的洗禮。我為祖國工作了四十多年,經歷過各種困難艱險,我自問無愧於共產黨員的稱號。如今雖然已退休多年,居然還能夠健健康康的快樂生活,真是幸運。但我不改初衷,信仰依舊。每逢七一紀念日,還是會在心中,自然而然湧動著一股暖意。為黨的成就自豪,為黨內存在的腐敗焦慮;為國家取得的進步歡呼,為面臨的內外挑戰而憂心。我堅信,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祖國一定能走上復興之路,繁榮富強的中國夢一定能實現。

來源:《吳老師選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