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其發病和死亡率已躍居疾病譜的前三位。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新發中風患者達到150萬人,現有倖存者約有700萬人,而這些倖存者中70%~80%遺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由於中風具有高發病、高死亡、高致殘等特點,所以,為了我們的健康,一定要去了解這個疾病,以做到早知道、早預防、早治療!

預警10個先兆要識別

經常有人提問,中風病有先兆出現嗎?該如何預防與干預中風先兆?還有,CT檢查未見有腦部明顯異常,或僅有血壓方面的波動,為何還有中風先兆癥狀?等等,此各類問題,歸結為一點:就是中風確實有先兆,而且還是可以識別的。具體我們從以下這10個方面去識別:

·眩暈明顯 突然間感覺天旋地轉,站立不穩,步履蹣跚,抬腳費力,甚至失去平衡摔倒於地。

·劇烈頭痛 較之一般性頭痛來說,具有突發性,無明顯誘因,並逐漸由間斷性轉為持續性,同時還伴有噁心、嘔吐等現象。

·舌根發硬 忽然感覺舌根部僵硬,舌頭脹大,吞咽困難,說話不清楚,查看舌頭並無紅腫現象。

·鼻子出血 當血壓不斷升高時,已硬化變脆的鼻血管不能承受壓力,可發生破裂出血。

·一側麻木 突然感到一側面部、手臂、指頭麻木,特別是無名指麻木;耳鳴,聽不懂別人講話的意思;嘴歪斜合不攏、流口水。

·經常嗆咳 喝水或進食過程中出現嗆咳,也是發生中風的跡象。

·單眼失明 一隻眼睛忽然視物不清楚,或視物成雙影。

·白天嗜睡 人感到非常疲倦,覺得睡不夠,甚至在白天也是睡意明顯。

·哈欠連天 打哈欠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但是,如無原因而出現哈欠頻作,便是病態反應。

·握力下降 在刮剃鬍須頭轉向一側時,手臂突然失去握力,致使刮鬍工具落地,有時還伴有講話不清,過1~2分鐘後完全恢復正常。

救治要做到「3個早」

一般來說,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發病後到達醫院的時間直接影響搶救成功率和後期康復效果,但在我國大部分患者因無法及時送到醫院而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據有關調查,83%病人發病的都是在家裡發病,而家人往往認為那只是手麻沒勁而已,根本不知道是卒中發生,所以在當送到醫院的時已經錯過最佳的救治時間了,最後造成嚴重的後果。

那麼,當家中老人突發腦中風,該如何來搶這個時間呢?專家建議,除緊急打120外,還要做到以下「3個早」:

·第一早:早識別。如果家人發現老人突然出現疑似中風癥狀時,但又由於缺乏相關知識不能不能確定時,可以通過這些方法來辨別:

語言測試:請患者複述一句短語,看他是否說話不清楚或者無法說話。

微笑測試:請患者「露齒」或微笑,是否一側面部表情不正常。

舉手測試:請患者閉眼,雙臂平舉10秒鐘,是否出現一隻手臂無法維持。

如果通過這三方面測試,發現符合中風情況時,就要趕快聯繫120來急救。

·第二早:早求救。發現患者出現腦卒中信號後,身邊的人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求助,或記下發作時間,並馬上將其送往醫院。同時,在等待急救人員到來時,家人應保持情緒冷靜、思路清晰;注意不要搬動患者,尤其避免頭部發生劇烈搖晃和震動,更不要用掐人中、搖晃身體等方法試圖「叫醒」病人;盡量讓患者原地側卧位躺下,鬆開上衣紐扣和腰帶,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有假牙者應取出。

·第三早:早溶栓。患者發病後,如不及時疏通堵塞的腦血管,發生缺血的大腦每小時就會衰老3.6年。這種情況送進醫院,醫生會根據情況來進行。

預防

要守好「2道關」

既然中風已成為我國居民最常見的死因之一,而現在許多人也開始重視它。不過,許多人只是了解了皮毛,根本不知道如何科學地去預防它。因此,專家建議,在面對中風時,一定要持「預防重於治療」的態度。這是因為臨床研究表明,中風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煙、飲酒等疾病和生活習慣因素有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必須嚴格守好以下「2道關」!

·第一道關——注意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所謂「攘外必先安內」,這是預防腦血管病的第一道關。具體來說,要做到:

控制危險因素 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分為可改變的和不可改變的。可改變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心臟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腦卒中史、嗜煙、嗜酒、肥胖、口服避孕藥、情緒激動、抗凝治療等;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遺傳因素、種族等。

穩定斑塊 如果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尤其是低回聲斑塊、潰瘍性斑塊,由於這些斑塊容易脫落,阻塞遠端血管而發生腦梗死,因此,穩定斑塊就顯得尤為重要。阿妥伐他汀有穩定斑塊的作用,相應人群可每天服用20毫克。

健康生活 合理調整飲食結構,包括戒煙、戒酒、勞逸結合、加強戶外體育鍛煉,提倡低鹽低脂飲食等,建議適當多吃魚類、蔬菜、水果。

心理穩定 注意精神、心理衛生,避免情緒劇烈波動,多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減少緊張、焦慮、抑鬱情緒。

定期體檢 即使看起來身強體健的人,定期體檢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是45歲以上、肥胖者、有血脂異常家族史者、時常吃喝應酬者、工作高度緊張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一定要記得和體檢的約定,萬萬不可「爽約」,至少每年要檢驗1次血脂、血糖、血黏稠度、血壓等指標。

如果第一道關口「失守」,仍應全力守好第二道防線,如對已經發生過腦血管病的患者,還應做進一步的檢查,尋找危險因素。

·第二道關——牢記「ABCDE」。一般而言,腦血管病二級預防需要做好「ABCDE」:

A: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與阿司匹林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不僅是知名的降壓藥,還具有心腎保護作用,可降低各類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尤其適合合併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而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阿司匹林使心肌梗死、卒中的發生和死亡率降低約1/4。

B:控制血壓 控制血壓的重要性前面已有詳細敘述,而伴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最好將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C:戒煙與調整膽固醇水平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對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十分重要,最好戒煙、忌酒。

D:合理飲食與控制糖尿病 要合理的控制飲食,有糖尿病的要先控制糖尿病。

E:運動與教育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是健康的基石,也是腦血管病二級預防的基礎。研究發現,開展健康教育對心血管病的預防和治療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一句話可以挽救一條生命。

康復

要避開5大「攔路虎」

眾所周知,如果病人不幸患上了中風,那麼致殘的可能性是極大的。這時,該如何去避免和減輕患者致殘情況發生就顯得極為重要!故而,家人就需要及時地、科學地學習康復治療知識來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以此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家人的一些錯誤認識和不規範的方法極有可能成為中風患者走向康復的「攔路虎」。因此,要極力的去避開這些問題。

·l號攔路虎:只求搶救,忽略康復治療。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中風患者的急性發作期之後,家屬沒有認識到中風會給患者留下後遺症,只是覺得能撿回條命就很好了。而實際上,中風患者病情一旦穩定,很快就會進行早期的康復治療。研究表明,病情穩定後的三個月內屬於最佳康復期,半年內屬於有效康復期。因此,可以對患者做簡單的康復治療。具體做法:不管是平躺還是側卧位,都要保證患側胳膊可以伸直,腿要有適當的彎曲弧度。必要時可以將患者的肘關節和膝關節人為墊高,以免加劇肌肉的不當收縮,誘發「胳膊伸不直,腿不打彎」這一典型偏癱癥狀的形成。

·2號攔路虎:迷信藥物能治療一切。中風後的康復治療,是結合每位患者不同的情況,通過科學的運動方式來引導和刺激因為腦血管病而「罷工」的肌肉組織和神經系統,重塑腦功能,以求激發患者的自身力量,達到患者生活自理、工作自主的目的。但有相當一部分患者過分迷信藥物,總想找到一種特效藥,把寶貴的康復時機浪費在無謂的輾轉尋找過程之中,最終錯過有效康復期。

·3號攔路虎:心情急躁,康復鍛煉過度。有些患者或家屬康復心切,自己制訂過於嚴苛的康復訓練計劃,反而影響到康復的效果。康復訓練正確的訓練順序是:先進行床上翻身訓練、床上橋式訓練、坐位訓練、轉移訓練,站立訓練之後,再逐漸過渡到行走能力的訓練。

·4號攔路虎:不了解康復原理,錯誤鍛煉影響康復。腦血管病患者需要康復介入,是最近幾年才在國內興起的事情,對患者和家屬來說更是新生事物,有些患者或家屬只是憑自己的理解來做康復,難免會出現錯誤。如果患者和家屬多了解一些康復知識,就不會發生類似的事。

·5號攔路虎:精神消極,貽誤病情。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腦血管病患者的康復治療往往要持續半年甚至更長時間。患者如果缺乏心理準備,在這不短的時間裡,很容易出現自暴自棄的異常心理,進而消極對待,影響康復進程。為此,醫生應該對患者及其家人進行必要的交待,讓患者及其家人對康復知識有必要的了解,對康復需要的過程和歷經的困難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轉載、投稿、商務合作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