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學琴,最好五六歲就開始。

我7歲二年級開始學鋼琴,第一個老師是個剛畢業的音樂學院的家教,順著我的性子一直帶我邊學邊玩,進度非常慢,也很花錢。

第二年爸媽直接把我送到專業琴行,老師看我學的快,四年級是我第一次考級就直接考了五級,得了甲,然後就一直開始跳級,五年級考八級,六年級考十級,雖然每次都順利通過了,但是我感覺我的基礎遠不及兩級兩級一考的同齡人,確實不要為了考級而考級,基礎還是很重要。如果基礎打好了對以後走專業路線很有利。

中考的時候,這個幫我加了分,因為我初三的成績總是不穩定,所以為了進入好的學校,我去考了藝考

,我藝考通過了省重點學校,後來中考時成績也考上了省重點高中的文化班的重點班,所以果斷沒有走藝術這條路,我感覺這只是輔助,但是一旦選擇了就路子變窄了。

大學我寒暑假都兼職鋼琴老師,賺了一些學費,對於琴行與學生也有些資源,但是我畢業沒有選擇鋼琴這條路,大學畢業後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企業,現在成為經理。

我有時候會思考,學鋼琴還是很費錢的,父母省喫儉用送我學琴,但鋼琴並沒有成為我的生產力,會不會值得。要說鋼琴對我的意義,我感覺是不可磨滅的,雖然我沒有靠這個喫飯,但是從小我就比身邊大多數同學多一門技能,每次才藝展示文藝演出都有我,小時候膽量和自信是不斷在建立的,大學我加入了敬拜樂團,在裡面做鍵盤手,是我最開心的事,一羣熱愛音樂的同齡人一起做著充滿熱情的事,後來因為有樂理基礎,就自學了即興伴奏,吉他,架子鼓,陶笛

,樂器是通的,我現在走到哪裡如果有需要伴奏的,我可以幫一下忙。

技多不壓身,技能給自己帶來的價值不能用創造的財富衡量,它會給你認識更多有同樣興趣人的機會,給你競技的平臺,給你喜悅、成就感。還有開發智力,情商這些我感覺還是很有點幫助的,哈哈畢竟蝴蝶效應。我現在工作兩年了,每週都還是會彈琴,在週末也會跟小夥伴一起享受音樂。

我會鼓勵自己的孩子學樂器,至於是不是學鋼琴我覺得看他(她)自己,小提琴,架子鼓,薩克斯這些都挺好的,小時候不管學啥興趣班,都是需要父母堅定的支持的,因為學琴真的很枯燥,而且每天都要練琴至少1個小時,考十級的時候,五六年紀的寒暑假每天練琴5個小時,所以如果孩子學樂器,除非是實在不行了,父母不要放棄。我學到第二年的時候消極怠工,看到鋼琴就煩躁,等熬過去了,到第三年的時候,才漸漸的喜歡上,還好爸媽逼了我一下,沒有半途而廢。最後,如果有條件,早點送小孩去學,考級最好在小學就搞定,初中的課業加上學琴真的喫不消,我六年級拿到十級證書後,初中高中再也沒去過琴行,偶爾在家放鬆一下彈彈理查德克萊爾曼、流行歌曲啥的,大學才擠時間開始進入樂團,那時候就是完全不同的體驗了。

另外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已經二十多了想學鋼琴,我的建議是,古典鋼琴是有難度的,對指法、力度、速度要求很高,畢竟成年人手不及小孩子靈活,彈湯姆森,拜爾,練習曲這些,估計很快就對學琴失去了興趣,而且耗時長學費貴。如果自己的目的是偶爾彈好聽的曲子,那就去用電鋼琴學即興伴奏吧,學一點樂理,足足夠了,古典鋼琴老師不會教你這些,學即興伴奏也有些方法和套路的,可以彈出很好聽的歌曲,也可以自己創作,自己彈出來的音樂就算不好聽也是很快樂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