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霍啓剛在微博曬出跟妻子郭晶晶帶着兒子在農村插秧的照片。

他說:

現在的孩子成長在幸福的時代,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兒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

看得出,雖然插秧很辛苦,但是小傢伙很認真,也很快樂。

不得不說,這樣的親子活動和教育充滿了正能量。

家有萬貫財,不如給孩子一種真誠、接地氣的生活理念和人生價值觀。

在鋼筋水泥的城市環境和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比過去任何一個時期都需要跟自然貼近,跟傳統接洽,跟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貼耳貼面。

現在越來越多的明星爸媽都重視起孩子傳統文化的教育了。

李亞鵬每年都會帶女兒李嫣回老家,感受父輩祖輩留下的脈絡和氣息。

知來處才能懂去處。

中國有24個節氣,每到一個節氣,他都會帶着女兒去十三陵做節氣觀察和監測,風雨無阻。

李亞鵬曾說:

這樣的一些教育我想未必是應付高考的,也不是所謂的教育所需的內容,但是在這樣一個年齡階段我希望能夠給她更大的可以拓展的未來。

隨着科技的發展,使我們有更多渠道瞭解世界,瞭解其他文化。全球化的發展,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的孩子應該有世界觀,有全球化的視野。

但從內心深處講,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忘記自己的根,希望他們知道黃皮膚的中國人創造了悠久燦爛的文化。

比如獨特的方塊字、九九乘法表、書法、國畫……縱然滄海桑田,這些文化精髓依然歷久彌新,成爲我們的精神內核,鍛造了我們獨特的精神氣質,使我們成爲與衆不同的存在。

不過,在眼光向外看的時候,不要忘記向內求。

孩子瞭解古希臘神話,卻不知我們自己也有一套不同的神話體系,知道蓋亞、宙斯、雅典娜……卻不知少昊、顓頊(音“專需”)、帝嚳(音“酷”)……清楚歐羅巴大陸的傳說,知道普羅米修斯爲人類盜火,卻不知中國的火神叫“祝融”,農神是后稷……這是多麼遺憾啊!

“民族的,纔是世界的”,並不是一句口號,只有真正立足於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上,才能創造出世界性的東西,至少是精品。

我想每一箇中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張嘴既能講流利的ABC,又對中國經典文化如數家珍,這或許是每個中國父母心中最美的教育圖景了。

但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上語文課就可以學到傳統文化,其實恰恰相反,很多傳統文化的教育應該是滲透在孩子的成長中的。

因爲傳統文化的培養不只是背幾首詩,學幾個字,而是要讓孩子真正接受、喜愛上傳統文化,將來自傳統文化的滋養,融進孩子的思維、學識、氣質裏,才能讓孩子與衆不同甚至勝人一籌。

傳統文化的教育,不是讓孩子可以在外人面前張口就能背詩,而是讓他們能夠親近自然、熱愛閱讀,有愛心善心,有紮根生活的勇氣,以及自我療愈的能力。

01

生活中如何給孩子

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❶ 陪孩子一起閱讀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有必要在精神啓蒙階段就接受傳統文化的滋養,以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習得至真至誠的民族智慧和美德典範,成爲有思想、有深度、有民族情結的人。

讀一些國學經典故事,對於孩子日後學習古文有非常好的啓蒙作用。

著名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先生曾說過:

好的作品,有很豐富的內涵,等到將來理解力提高以後,這些早年記憶的內容就會被調動出來,如同智慧庫,爲孩子一生提供不盡的資源。

要注意,陪孩子一起閱讀,不是單純地給孩子買書,而要注重陪伴。

書房並不能代替閱讀,成績也不能等同於見識,一個孩子真正的閱讀“起點”和知識“輸入口”,是要靠家長用心去激發的。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曾提出過“閱讀力”這一概念,他認爲:閱讀力就是一個人的學習力、思想力和創新力。

一個孩子“閱讀力”的根基,是與他朝夕相處的父母,是耳目濡染的家庭環境。

❷ 帶孩子一起去體驗

孩子的傳統文化教育不僅僅是爲了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而且應該豐富孩子的生命體驗,不能是填鴨式灌輸。

在帶孩子旅行的時候,可以側重一些人文景點,通過帶孩子游覽古鎮、名勝等,將其背後的故事與文化講給孩子聽,當然,這需要家長在出發前做好功課。

相比旅行的實施困難,更容易操作的是依靠一些簡單的傳統節日習俗,比如端午節要賽龍舟、包糉子、系五彩繩,春節要貼春聯、放鞭炮,中秋節要喫月餅、賞月,元宵節要猜燈謎等,這些傳統文化滲透在我們生活中的事情和儀式感,都是可以帶孩子一起體驗的。

02

今天,《繪本奧斯卡》就爲大家介紹一套來自我們老祖宗文明智慧的最經典的文化繪本《揭祕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一套凝結着中國古人生存智慧的時間編排體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

2016年,“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說到節氣,可能大家都聽過,但究竟二十四節氣的原理是什麼,是什麼時候形成的,七十二候是怎麼回事,每個節氣有哪些自然現象和習俗……可能就並不是很清楚了。

本書通過翻翻書的趣味互動形式,讓小朋友在快樂的閱讀中輕鬆地掌握節氣相關知識,體會中華民族與天地萬物感應共鳴的生活方式,成爲一個“懂節氣、會生活”的人。

全書有超過100個翻翻頁。

通過不同表現方式、視覺效果、互動體驗的翻翻頁,展示二十四節氣的原理、自然現象、習俗、農業活動、趣味小知識等。吸引小朋友不斷地去翻開翻翻頁,探索一個又一個小祕密。

各種各樣的翻翻頁例舉 ▼

❶ 揭示原理式翻翻頁

翻開圓形錶盤,可以看到示意圖展示了黃道、地球公轉軌道、太陽視位置等,讓讀者對節氣的原理有所瞭解。

❷ 小場景實例式翻翻頁

媽媽和孩子的有趣對話,提示小朋友在立春後不能馬上脫掉冬裝哦。

❸ 問答式翻翻頁

二十四節氣是陽曆還是陰曆呢?想一想,再翻開翻翻頁,看看自己回答得對不對。

❹ 信息集中式翻翻頁

一個大翻頁,翻開就可以看到從小寒到穀雨8個節氣的二十四番花信風。

❺ 場景變化式翻翻頁

外面是平常日子的景象,翻開後,是過春節時裝飾一新的樣子。讓小朋友直觀地瞭解“立春”和“春節”的關係。

❻ 知識延伸式翻翻頁

外面說到清明時節往往會下雨,翻開翻翻頁後,可以看到關於杜牧《清明》這首古詩的文字和畫面。

❼ 對比式翻翻頁

立夏時,北方的冬小麥揚花灌漿;翻開翻翻頁,能看到此時,南方的稻子正要到了插秧的時候。

❽ 由外到內式翻翻頁

冬至時的屋子,翻開翻翻頁後,可以看到一家人在包餃子,牆上貼着“九九消寒圖”。

❾ 還有特別的紙上游戲翻翻頁

書的最後還“藏”着一個有趣的小遊戲,根據書中所給的說明,按照序號順次翻開小翻翻頁,就能看到冬小麥和早稻的生長過程。

本書中還提供了一些可以讓小朋友互動的活動。

比如“連線遊戲”“我的節氣相冊”活動等,既有助於鞏固本書前面所講的內容,也能提高小朋友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增加親子情感。

❶ 可以在節氣時,針對該書中所涉及的節氣相關習俗,開展手工活動。

例如春分、秋分時候玩豎蛋;夏至時觀察日影的變化;小滿時候和孩子一起去參觀麥田,看看麥子的生長狀況,等等。

❷ 可以在特定的節氣時,和孩子一起參與當地的特色節氣民俗活動。

本書特別介紹了被列入“二十四節氣”遺產項目擴展名錄的一些地方特色民俗,如廣西的壯族霜降節、湖南的苗族趕秋節、浙江九華的立春祭等,如果是當地的小讀者,可以在節氣來臨時親自參與這些活動,感受濃濃的節氣氛圍。

該系列內容涵蓋經典科學、天文地理、自然博物、中國傳統文化、前沿新知、人文百科等,目前已出版8冊圖書,其他分冊還將陸續出版。

團購信息

團品一:《揭祕二十四節氣

定價:68.8元

適讀年齡:3+歲

團購價:38.8

售前售後微信:cuixulaoshi

團品二:《揭祕華夏系列(全四冊)》

書名:揭祕二十四節氣 揭祕絲綢之路 揭祕漢字 揭祕古詩詞

定 價:275.2元/冊

適讀年齡:3+歲

團購價:137.6 元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