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卦 (澤雷隨) 下震上兌

(為雷入澤中之象)(《序卦》曰:豫者必有隨,故受之以隨。解曰:隨,未敢先人,而常隨人。

——————————————————————————————————

隨:元亨,利貞,無咎。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解曰:初爻當位,居於下也,曰「剛來而下柔」。下震上兌,動而說也,曰「隨」。初爻動而餘爻隨,君子居於下而天下隨,隨時之義大矣。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聖人所以能為天下先者,以其善下之,故天下樂推而不厭。常隨人者,以其不爭,而莫能與之爭,大亨無咎也。)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解曰:澤中有雷,曰隨。仲秋之月,雷始收聲,而入澤中,寧而息也。君子象之,故曰「以嚮晦入宴息」。晦,夜;宴,安閑。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解曰:官,職也。震得一陽而為震,剛本位尊,以下柔也;初爻得位,陽剛上行,位又有變,曰「官有渝」。二爻柔中居正,剛柔相接,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者,剛柔接而行近,固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與也。(解曰:小子,初九,勢弱也;丈夫,九五,陽剛也。二爻柔中,志不在行,相接初九,則難應九五,故系小子失丈夫,弗兼與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解曰:柔居陽位,下無剛臨,故舍下而上接,曰「系丈夫,失小子」。六三陽位而無實,利居貞也;九四陰位而曰有,故剛柔接者「隨有求得」。

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隨有獲」,其義兇也。「有孚在道」,明功也。(解曰:相臨六三,曰「隨有獲」。剛居陰位,隨又有獲,匹敵九五,貞兇也。上無相接,下無以應,剛柔接而無他,曰「有孚在道」,以此明功,誰能咎也?

九五,孚於嘉,吉。

《象》曰:「孚於嘉吉」,位正中也。(解曰:以剛中也,曰「孚於嘉」,吉。嘉,善美。)

上六,拘繫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

《象》曰:「拘繫之」,上窮也。

(解曰:從,縱也;維,維繫。柔居陰位,靜居無隨;九五陽剛,二爻難應,必接上六,故曰「拘繫之」。王以剛中,孚於嘉也,故「乃從維之」。欲以相接,王以行也,故曰「用亨於西山」。西山者,兌居西而上六位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八卦 (山風蠱) 下巽上艮

(為山下起風之象)(《序卦》:以喜事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解曰:隨,動而悅,故曰以喜事隨人。)(《雜卦》曰:隨,無故也;蠱,則飭也。解曰:隨,動而悅,心隨境轉,性從欲動,無故也;蠱,巽而止,弊亂既久,必復於治,則飭也。故,舊也;飭,治也。

———————————————————————————————————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解曰:初爻柔而上爻剛,曰「剛上而柔下」;下巽上艮,曰巽而止。上剛而下柔,政令易行也,入而止,入於民,止於民,則天下治,元亨也。以喜事隨人者必有事,故往有事也;利涉大川者,二五之爻相應也。

物之輪迴,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以應天時。先甲三日,辛也。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後甲三日,丁也。丁者,草木成長壯實,如人成丁。辛至丁者,故自始而盛也。戊,茂也,草木以蕃秀。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戊至庚者,由盛而衰也。蠱以飭也。物之盛也,莫之能擋;物之敗也,亦以如之。治亂如治病,方其盛也,勿敢毀傷,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解曰:山下有風,曰蠱。風吹山上,草木以敗,不正之德,移風易俗,君子戒而飭之,故曰「以振民育德」。)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解曰:幹蠱,除弊也。蠱之六爻,自初而終,由亂入治,故幹蠱,後人以糾前人,故爻皆曰父子。初爻象子,四爻象父。二柔相敵,幹父之蠱也;陽位上行,意承考也。四爻若剛,二爻相應,子不能幹,故曰「考」。考,亡父也。考無咎,柔爻當位也。厲,柔居陽位,勢弱也。終吉,剛柔接也。)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

《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解曰:六五柔中居尊以象母,九二剛中位卑以象子,剛柔應也,曰「幹母之蠱」。下幹上事,中道而行,不可貞也。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象》曰:「幹父之蠱」,終無咎也。(解曰:剛爻當位,相敵上九,曰「幹父之蠱」。小有悔,上為止,力不敵也。無大咎,柔相接也。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解曰:對位敵應,曰「幹父之蠱」;對位相應,曰「幹母之蠱」。對位者,初四之爻,二五之爻,三上之爻。自四爻始,前人皆居上也,故六五曰父。六四柔爻得位,靜居無為,曰「裕父之蠱」。裕,放任。四五同柔,無相接也,故往見吝而未能得。)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解曰:上九曰父,六五柔中,以柔承剛,曰「幹父之蠱」。柔中之德,用譽也。幹父用譽,美之至哉,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解曰:剛居陰位,志在於上,不在於下,五六之爻,乃無相接,故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剛上柔下,巽而止,君子在上,志可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