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興高速滑坡體對橋樑結構影響及處治技術

資興高速滑坡體對橋樑結構影響及處治技術

史志軍

(中鐵十八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350)

[摘要]本文結合資興高速工程某滑坡地段,開展地質調查,針對調查成果進行分析,結合橋臺、橋墩的設計成果,採取措施對邊坡進行綜合處治,使滑坡體和橋樑基礎處於穩定狀態。該研究成果對類似工程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滑坡體;橋樑基礎;處治措施

資興高速某大橋垂直跨越V形山谷,谷底至橋面高79m,兩側山坡坡度達60°,谷底經常年雨水沖刷,坡腳被淘空,形成近乎垂直的臨空面,坡面地表植被稀少,清晰可見早些年代形成的滑塌斷裂帶,大橋 0號、3號橋臺設計為樁基輕型橋臺,樁基深度20m,1號、2號主墩設計為樁基礎空心薄壁墩,樁基深度69m,墩高73m。上部結構採用直腹板的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箱梁為單箱單室斷面,採用縱、豎雙向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開始按設計開挖該橋0號橋臺、1號主墩承臺時,由於坡面很陡,承臺開挖線至承臺底垂直高度近20m,開挖時發現土質非常鬆散,夾雜大塊石、漂石,裂隙、岩溶發育,邊坡極不穩定,小坍塌不斷,且有整體下滑趨勢,從而推測該坡體為多年滑坡形成的堆積層。由於設計資料對此段的地質描述不詳,為保證施工安全,暫停了施工,對該坡體地質情況進行重新勘查。

1 地質調查

不良地質出現後,報請業主同意,對該坡體進行全面地質勘查,主要進行以下幾項外業工作:工程地質測繪,工程物探,取芯鑽探,原位測試,岩土水試樣分析試驗等。通過外業工作,對該坡體的工程地質條件、規模、要素、特徵、力學性質、類型、穩定性及發展趨勢給予綜合評價。從而查明滑坡區域的地質環境條件、滑坡的規模、性質、特徵、類型等,分析滑坡體的形成機制、誘發因素、穩定性及發展趨勢,評價滑坡對橋樑的影響和危害,進一步提出處治措施及施工方案。

(1)地質及工程地質測繪:在完成1∶1000地形圖測量的基礎上,開展同比例地質與工程地質測繪,查明勘查區地質環境條件,為進一步的勘探、試驗提供整體規劃依據。

(2)工程鑽探:在盡量利用原勘查鑽孔的基礎上,重新設置5個鑽孔,鑽孔深度30~50m,採用取芯鑽機、迴轉鑽進工藝,並通過芯樣觀察、記錄、描述,為滑坡的勘查成果提供依據。

(3)工程物探:採用高密度電阻率成像探測方法,沿橫橋向佈置2條測線,每條測線長約200m,極距3m,17層,探測深度51m。

(4)岩土水樣採試及原位測試:採取一定數量的鑽孔巖、土、水試樣和地表樣進行室內分析試驗,進行現場重度試驗、標貫試驗、動探試驗等,為滑坡體的穩定計算提供基礎數據。

2 地質調查成果及分析

通過對滑坡區域全面的地質勘查,基本查明瞭該區域內的地質情況。

(1)不穩定區域範圍:通過外業勘查及試驗,查明不穩定區域範圍:縱橋向從0號臺至溝底長約160m,橫橋向跨越上、下行線寬約80m,深度3~30m,平均26m,總體呈「簸箕」形。

(2)地質描述:表中各層岩土的工程地質特性和結構、構造有一定差異,①層主要為施工廢棄土,數量小分佈面大,對邊坡整體穩定影響不大,③層和④層、④層和⑤層、②層和⑤層間存在相對軟弱的結構面,特別是④層鈣質淋濾膠層和⑤灰巖層間,經鑽探揭露,接觸面上岩石極為破碎、鬆散。上述層間軟弱結構面傾向與坡面大體一致,局部結構面坡度大與坡面坡度。

(3)邊坡穩定分析及評價:滑坡區域處在構造擠壓帶內,褶皺發育,④層鈣質淋濾膠層和⑤灰巖層間接觸面上岩石極為破碎、鬆散,此結構面為影響整體邊坡穩定性的最危險軟弱結構面。

邊坡整體形態具有上緩下陡的特徵,其穩定性呈階段性特點,在0號臺標高以上現處於基本穩定狀態,0號臺標高以下,基岩面傾角大於斜坡坡角,為不穩定狀態,在1號墩下部現已形成滑坡,滑坡後緣存在臨空面,因此從0號臺至溝底的整個變頗為不穩定邊坡。在地震或工程活動惡化邊坡應力平衡時,邊坡將有較大的變化、失穩併產生滑動,由於地表植被受到嚴重破壞,在雨季時可能會產生泥石流災害,進而切割坡角,使邊坡產生滑動。

(4)力學計算:邊坡穩定係數

選取不同的斷面和參數,充分考慮工程活動的影響,計算出穩定係數Fs介於0.85~0.97之間,證明此坡體處於不穩定狀態,必須進行處治。

3 處治措施

根據地質勘查資料,結合橋臺、橋墩的設計成果,對邊坡進行綜合處治,採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削坡減載。在雨水或其他不利條件下,鬆散的坡積層和施工廢棄土在邊坡上由於重力作用容易滑動,為改善邊坡應力平衡條件,以防堆積層失穩,危及橋基安全。採用1∶0.5的坡比對坡面進行削坡減載。

(2)噴錨封閉邊坡。採用WTD25中空注漿錨桿,配合鋼筋網及噴射混凝土對邊坡進行封閉,防止地表水下滲,激活滑動面。

(3)預應力錨索框格梁。在0號臺至1號墩之間,上、下行線之間範圍內,採用預應力錨索框格梁加固邊坡(如圖1所示)。

圖1 邊破處治示意圖

(4)坡腳防護。在溝底臨空面處,回填隧道洞渣,壓實後反壓坡腳,並在壓腳區設置排水涵洞,以排導雨季地表水,在滑坡體下游設置攔砂壩,防止壓腳廢石遭受洪水搬運,爆發泥石流。

(5)樁基加強。在探測出的滑動面位置,橋樑樁基礎採取鋼筋加密措施,增強樁身的抗剪能力。

該橋基礎按照以上幾條措施進行了處治,施工完後佈置了永久觀測點進行長期觀測,目前該橋主體完工,2017年7月將通車,從長期觀測數據上分析,該滑坡體和橋樑基礎已經處於穩定狀態。

The inf l uence on bridge structure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landslide body in Zi-xing highway

SHI Zhi-jun

[中圖分類號]U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554X(2017)04-0111-02

DOI:10.14189/j.cnki.cm1981.2017.04.017

[收稿日期]2017-03-01

[通訊地址]史志軍,天津市津南區雙港科技產業園麗港園33號


推薦閱讀: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